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刘备为什么被众人称之为枭雄?

揭秘:刘备为什么被众人称之为枭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04 更新时间:2024/3/16 16:24:18

导读:曹操被称之为奸雄,而刘备被称之为枭雄。这二人的称谓,在《三国演义》里面众人皆知。奸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奸诈、狡猾的意思。而这个枭字又作何解释呢?小编认为,枭字具有盛气凌人的霸气,且兼有雄心壮志,这也是枭雄与奸雄的区别。那么这个枭雄的枭字,在刘备身上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网络配图

在白帝城托孤一事中可以见到刘备的老谋深算,政治眼光深远,考虑问题入骨三分。“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刘备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了。如此一来,倘若日后刘禅昏庸而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有这句话在,那他就要先背上个辅佐不力,背主食言的骂名,在政治舆论以及民心上都会面对不臣不忠不义的罪名,并因此导致师出无名而居于劣势。

再说历史上哪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异姓人,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那也不会拱手相让。所以刘备与其说是信任与托孤,不如说是早已预谋,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无奈之下欲擒故纵的一种权谋。其实刘备称之为枭雄,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证明的,他的一生都在英雄之路上拼搏、滚打着……

刘备在不肯接受徐州过程中,也是经过跌宕起伏。最终不仅赢得了名声和徐州,而且更加得到了徐州人民的人心。因为当时徐州应该说是政治边缘,陶谦留下的徐州,刚刚经历过曹操的洗劫,很多人民被迫流离失所,隐居徐州本地的名士大多各寻其主,躲避徐州的灾难,接手安抚民心很难。当时周边狼子野心的诸如吕布袁术等宵小之辈仍然想偷袭徐州外,其他的势力袁绍等人则没有半点举动。

更重要的是,徐州在刘备的治理下,并没有发生本地居民造反、叛乱的事情,其实心里早就稳操胜券。后来在众人劝说下接受徐州,自身自然会赢的美誉。他的心思缜密、思虑周全、技高一筹,不得不为我们佩服。

英雄也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时候,处于人生的低谷状态,此时这个枭字,在刘备身上也是完美体现,真可谓是能屈能伸。刘备在拒战袁术的时候,被吕布偷袭,把他老婆抓走了。刘备无奈之下,投奔曹操,曹操对刘备万分赏识、恩宠有加,并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并有煮酒论英雄一说。意思是要论天下的英雄,当属刘备和曹操,但刘备却另有心计,心里仍具存在着霸业的希望,怎么会尽心效力于曹操呢?

网络配图

虽然他做了曹操的左将军,但不久就和汉献帝攀上了世谱,因长献帝一辈从此被称作刘皇叔。随后便和董贵妃之父董承导演了衣带诏事件,欲与董承一起诛杀曹操。后又恐密谋败露,竟抛董贵妃于不顾,借口去下邳击袁绍只身逃跑,害得董贵妃和其父一干人等全被曹操诛杀。他自己却又投到了袁绍门下,从此以汉室的宗亲自居,打着“灭国贼,勤王事”的旗号,公然与曹操为敌,可见刘备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扑灭心中做霸主的希望,这一份执着的信念,一直在坚持着他,他是难以被制服的英雄,是一匹难以顺服的政治野马。

其实从刘备一生的成就来看,他未成气候之前,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最后以江陵为根据地,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并迅速占领了荆州一带得偿所愿。随后以诈力取得益州,武力攻占汉中,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其实是让所有人在那演大戏,看着一个个的人物在擂台上倒下去,自己在台下拍手叫好,暗中积蓄力量,图谋霸业。我想他的心态很重要,如果不是这样,他当时也只是逝去的英雄,而不是枭雄。这也是枭雄能够踏着英雄的尸体,走上帝王宝座的原因,而表面上却很祥和,能够微笑着算计别人,其实是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伪善。

刘备更在乎的是利益,在处理个人情感以及兄弟情谊上,无不以大局为重,这个利益与他的奋斗目标并存。桃园三结义的背后,体现的是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关张与众多夫人只是作为工具,用来拉拢英雄豪杰的。三请诸葛亮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之前没打过几次胜仗。实际上真实原因,是先有了徐庶的推荐和诸葛亮的拜访,让刘备知道了世上有一个不世出的奇才,才有了他几次三番死皮赖脸的茅庐之行。

网络配图

假若诸葛亮投到曹操麾下,相信三国的历史会改写,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可以说,刘备凡事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他还有意识时不时地给诸葛亮和关、张、赵制造些摩擦,他通过“协调”牢牢的把部卒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还有对马谡的看法,就能看出更多的猫腻,刘备能看准,而诸葛亮却看不准,这也正是刘备的长处,他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之中,感动并操纵着良将英雄,巧施计谋,蹒跚着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枭雄在刘备身上的定义就是:有野心且执着,伪善且能屈能伸,重利益且不择手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刘备是不是伪君子已经不重要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徽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才有千里马。若没有伯乐的慧眼发现,再有能耐的千里马也会难免郁郁终老于普通的马厩之下,没有机会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施展自己风驰电掣的突出才能。网络配图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也,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这位伯乐慧眼独

  • 吕布深受部下爱戴 被曹操所杀全因刘备私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

    王之野心,而只是企图割据一方,作一个诸侯罢了。例如,他答琅玡相萧建的一封信颇能说明其抱负。“(吕)布与(萧)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网络配图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

  • 揭秘刘备为何要冒充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三国志》中有一个情节值得琢磨: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日:“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此情节一眼即可看出是陈寿杜撰的。刘子敬的担心确在情理之中,因为平常百姓乘“羽葆盖车”属于谋反大罪,是要被灭门的,然而一个懵懂小儿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样的话的。陈寿的杜撰

  • 刘备的儿子为什么不如曹操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论“官二代”,刘备和曹操的儿子是标准的“官二代”。刘备的亲儿子有三个,大儿子刘禅,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都不怎么成器。最有名的当属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后人所俘,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较多,所以儿子生下一大堆,据说有二十五位。捡骨干的两

  • 揭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赵云

    有人说赵云是匹夫之勇的,有人说赵云没有战略眼光的,赵云在汉水的那个空营计,足够表现赵云的智了。还有,赵云懂得联吴抗曹,懂得以民为本,那就是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但现实中不可否认赵云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下面是网友对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原因的看法。网络配图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原因三点一、赵云没有过独当一面的经历

  • 三国历史上的刘备为什么要让马超做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马超是小说中的五虎上将之一,此人曾与张飞鏖战,与曹操手下大将许褚也有恶战。不过归顺刘备时间较少,为刘备立的功也比较小,这和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根本没法比。不过刘备对马超似乎很客气,一开始就封为平西将军,赐爵都亭侯。刘备自领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称皇帝,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

  • 历史真相: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

    导读:“三顾茅庐”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件大事,说的是刘备和关于以及张飞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的事迹,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探究一下历史的真相。网络配图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

  • 刘备入川为什么不用诸葛亮随行?刘备有何准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世,只能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吞并它。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而刘表却不能够守住,这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西川是个天险之地,刘邦

  • 刘备的一统梦为何是败在两个好兄弟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说起刘备的一生,简直像做梦一样。想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平息黄巾之乱,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得到过徐州、小沛,见过皇帝,骗了个皇叔当,青梅煮酒时候被曹操认为是天下匹敌的英雄。刘备手下大将都是三国一流的角色,可是这么混混沌沌几十年,却是几乎每战必败,到头来一点成就都没有,竟然只能

  • 讨伐东吴:刘备伐吴为何要御驾亲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

    导读:古代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御驾出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光是皇帝亲征那动静就够大的,一般皇帝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为何刘备讨伐东吴时要御驾亲征呢?这是当时诸侯的习惯性做法网络配图汉朝末年,由于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而另立了刘协,引起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