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87 更新时间:2024/2/16 18:47:13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

“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径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

网络配图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嚄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甚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来说,其抱负与才能均难以得到全面的施展和实现。而荆州的刘表,拥兵自守,不晓军事,非雄才大略之主,因而抱有“管、乐之志”。积极进取的诸葛亮只有“待时凤翔”。南投荆州的刘备虽正寄人篱下,但在中原奋战数载,早以播下声名,不失为人中之主;且是汉室人物,因而择主刘备正合诸葛的意愿。曹操一统北方、旌挥南指的这种燃眉之势给他们的结识提供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这种情势之下,诸葛亮于是“北行见备”,为刘备谋划。《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载: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刘表}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全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乎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一客礼之。

持“三顾”说者一般均否定这段史料的真实性,其实是毫无道理。诸葛亮正是在初次诣备时,提出了“游户自实以益兵众”的建议,并由此诸葛亮得到了刘备的敬重。

网络配图

刘表荆州时,北方战乱频仍,荆州地区则相对平静,“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荆州平乐,国未有衅”,因而流民游食者极多。而刘表坐保江间,并无四方之志,因而不曾致力于澄清吏治,整顿户籍,扩兵积粮,故刘表在荆州虽“招诱有方”,却“著籍者寡”,刘备在南投刘表后,从新野移屯樊城,所辖兵众仅为数千人,但当曹操南下,刘备撤离樊城时,则仅关羽之水军就有“精甲万人”,可见诸葛亮替刘备出此上策,利用荆州搜刮“游户”之机招募丁壮,扩充了刘备的军队。从诸葛登门见备、刘备“以其年少”而未加重视,到了解、尊重、信任诸葛亮的记述也合情合理。如果再从诸葛归附刘备到刘备南走夏口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史事,即可发现刘备、诸葛此时尚不是“鱼与水”的关系,也就是说诸葛尚不及随刘备南下的关、张等人,史籍记载也均未涉及诸葛亮辅助刘备事,因而刘备特别器重诸葛亮并无具体事实依据。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魏略》成书于《三国志》之前,是当代人实录当代史,鱼豢为早陈寿一辈的人,而隆中其地在赤壁之战以后即并入了曹魏的版图,上距刘备三顾隆中求见的时间较为短暂,因而鱼豢如要收集这方面的史料是不难做到的。那么是不是鱼豢故意置刘备“三顾”而不顾,凭空捏造出亮“北行见备”呢?当然不是!《魏略》“有纪、志、传,目是正史之体”,是史料丰富、态度严谨的史著。在裴松之所引诸书注《三国志》时,此书则是被引用最多者。之后,西晋的史学家司马彪在审慎详察的情况下,也持此说。可见其真实性的程度是可以靠得住的。那么陈寿又为何一反前代及同代史家之论而独持“三顾”说呢?这一则是取之于诸葛亮的《出师表》,再则用“三顾”说更符合于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更能显出刘备的德行及诸葛的清名,从而也就使之达到了封建意识的理想化高峰。

网络配图

我们回过头来看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临出发时所写。这篇表与其说它带有自传的性质,倒不如说是出师的宣言、北伐的誓词。《出师表》其意正在于统一军心、统一民心以激励斗志,完成北伐大业。这里我们试作一揣测,《出师表》作于227年,此时刘、关、张群雄俱亡,无从对证,因而诸葛亮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了“三顾”之说。当然这可能性颇小,更大的可能则是刘备在樊城结识了诸葛亮后,“知亮有英略”,因思其成性而曾经二往隆中与之作过倾心交谈。

千百年来,刘备“三顾茅庐”说之所以压过诸葛亮“北行见备”说而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因它有声有色,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则是刘备求贤若渴及谦逊精神更合乎读者的心理,因而更易于接受。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没事总爱哭鼻子,老罗为啥要给刘备这样的人设?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三国演义,罗贯中

    据说对付男人,女人有三宝:一哭二闹三上吊。哭不仅是武器,美人哭起来更是有一番娇柔之美,叫梨花带雨。但同样的情形如果换成男人,那就是“别有一番滋味”了。自古以来,对男人的要求便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过,这一定律却在三国演义里失效了。书中的天字号头牌刘备以哭闻名,从第一回出场到第八十五回谢幕,一共哭了三

  • 刘备陵墓未解之谜:到底真陵还是假陵?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陵墓

    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据说是三国英雄刘备的埋骨之处。武侯祠是历史上少见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惠陵两部分组成。网络配图惠陵在武侯祠内,占地约2000平方米。据史料载,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遗体运回了成都安葬。两宋时有人提出质疑:刘备真的安葬在惠陵了吗?自古以来帝王

  • 历史揭秘:夷陵之战刘备为何连营七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话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三个月后,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发动了夷陵之战,前后耗时一年附近,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一个比较著名的战役,此战之后,刘蜀损失惨重,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只身逃往白帝城。此战之后,刘蜀政权大伤元气,三国鼎立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这也是夷陵之战成为三国三大战役

  • 只因轻视 刘备错过了可比肩五虎将的第六员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史慈

    太史慈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孙策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刘备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网络配图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

  • 刘备誓死攻打东吴竟不是为关羽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

    3月19日消息,公元221年,已经晋升为皇帝的刘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起初蜀汉军进展非常顺利。但是在夷陵之战中,东吴军以逸待劳大败刘备,蜀汉军队溃不成军几乎全歼。此战不经使蜀汉政权夺取荆州再无可能,并且是蜀汉国力大大削弱,进攻中原简直成了迷梦。那么,刘备为什么要竭尽全力进攻东吴?仅仅是为了他的盟弟

  • 揭秘:历史的刘备到底有多么奸诈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

    帝王心术向来高深莫测且冷血无情,刘备看似仁德之君,其实背里确实虚伪狡诈。人一旦走上权欲的巅峰,就再难回归本真了,被世人称颂贤德的刘备也不例外!网络配图了解三国的朋友都听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刘表叔不顾诸葛亮的反对,执意要给张飞弟弟和关羽弟弟报仇,结果在夷陵被人打得落花流水,没有办

  • 刘备人品:摔爱子弃结拜兄弟关羽打压猛将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

    刘备只是个没落的汉室皇室的子弟,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如果论辈分来说的话刘备其实是当时东汉之地献帝的皇叔。论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几年之间的时间和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加入了东汉王朝的军队去讨伐黄巾起义军的战争胜利之后,他得到了大伙的信任。自己开始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军团能量而且就是因为这

  • "兄弟重要女人随便" 刘备为得皇位竟如此对待他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

    今天小编给各位看客老爷说说刘备在称帝之路上的爱情观。关于这刘备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色的人我们都不清楚,因为从史书中是没有记载太多他的感情生活。刘备的至理名言是“兄弟重要,女人随便”。(“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的至理名言是“兄弟重要,女人随便”在他眼里这女人根本就

  • 揭秘:刘备为什么要将诸葛亮跟曹丕比?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

    公元前二二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败军退于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并把鱼复改名为永安。第二年刘备病重,感到自己大限将到,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刘禅(当时蜀国太子),交托给重臣诸葛孔明和李严二人。同年四月份,刘备崩。他死前交代后事,对诸葛亮说:“你比曹丕要更有智谋的多,你一定可以让蜀国太平繁荣,统一天

  • 三国密史:关羽惨败荆州刘备为何当时不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救。然而到了近代,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