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为什么要善待柴荣的后代?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为什么要善待柴荣的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05 更新时间:2024/1/17 17:47:32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有开国皇帝都非常惧怕以前的皇室子女。特别是前任皇帝的儿子,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找到并杀死他们。毕竟留着前朝皇子真的很危险。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的号召力来行事,那就会有很大的麻烦。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儿子们流落在各个地方,整个清朝初期,甚至一直持续到康熙后期,依然存在着拥护前朝皇子来造反叛乱的事情。清朝为此甚至采取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方法,杀死了许多无辜的人,造成了许多悲剧。

然而,有意思的是,赵匡胤在通过“陈桥兵变”,取得了柴氏家族的皇位后,他不但没有杀死柴荣的儿子们,反而还很好地保护他们,这是为何呢?

柴荣儿子们的结局

柴荣一生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被后汉皇帝刘承祐给杀了。

柴荣第四个儿子是柴宗训,也就是被赵匡胤夺去皇位的皇帝,赵匡胤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发配到了房州做了郑王。

实际上,赵匡胤将柴宗训迁到了房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有人支持柴宗训并且造反的话,那这将会很难处理。其实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把他软禁留在北京。但是,赵匡胤并没有这样做,这可能是对柴宗训的一种优待。而且,赵匡胤还给了他“丹书铁券”,表示自己永远不会杀他。

柴荣第五个儿子叫柴熙让,历史记载不清,不知道他最后去向如何。简而言之,无论他到底藏身在了何处,赵匡胤都没有杀他,也没有因为担心而派人去追踪他的下落。

直接表现出了赵匡胤对柴荣儿子宽待态度,主要是在柴荣的六子柴熙谨和七子柴熙诲身上。

根据史书记载,柴荣的第七个儿子柴熙诲在赵匡胤上位以后,被宋朝开国元勋卢琰收养做了他的义子,并改名叫了卢璇。公元968年,赵匡胤曾经打听过有关卢璇的事情。也正是在这一年,被封为越国公的卢琰辞官回家。

有人认为卢琰这样做,是因为他害怕赵匡胤会杀死卢璇,所以他才辞官回家。但实际上,卢琰辞官回家是因为赵匡胤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来收回军权,与他收养柴荣的儿子并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陆琰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卢璇。在宋仁宗时,卢璇还被任命为殿前指挥使,授予了武烈侯的头衔。他的妻子也被称为吴国夫人,可谓辉煌一时。

赵匡胤对柴荣后代的善待还主要体现在他的第六个儿子柴熙谨。

当年,赵匡胤带着部下入宫时,他看到一个妃子抱着一个孩子。赵匡胤问这是谁?妃子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柴熙谨。于是便问手下如何处理?赵普说直接杀掉。许多人也表示要杀掉斩除后患,只有潘美在一旁没有说话。

赵匡胤说道,我继位于周世宗,我怎么下得去手去杀他儿子!然后问潘美有什么意见?潘美说,如果我回答不能杀,我就是对您不忠。如果我回答该杀,我就是辜负了世宗。赵匡胤笑着说,那我就把这孩子给你了。于是潘美把柴熙谨带回了家,改名叫潘惟吉,教他读书,后来,此子还当上了刺史。

柴荣的七个儿子除了早年被刘承祐杀的三人,剩下的其余四人都得到了赵匡胤的善待。

为何赵匡胤会善待柴荣的子嗣?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赵匡胤不仅不忌惮柴荣的子嗣,反而还如此好地对待他们呢?

首先,赵匡胤性格宽厚。

赵匡胤虽然身为开国皇帝,但性格大方,不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惧怕皇室子孙和后代。他甚至没有提防他的兄弟,这也导致了后来皇位落入了他兄弟的手中。

其次,有人看管柴荣的后代。

除柴宗训外,柴荣的另外两个儿子都有人监管。换句话说,实际上是赵匡胤将柴荣的这两个儿子交给了大臣去照顾,也就是说看管他们的责任由这些大臣承担,所以他们更加谨慎,不敢粗心大意。这样,赵匡胤也是很放心。

再次,柴荣的儿子年纪都很小。

被交给大臣抚养的两个皇子年纪都很小,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夺走了。加上平时照顾他们的大臣,一直极力掩盖其前朝皇子的历史。

因此,他们并不能掀起什么波澜。

最后,赵匡胤的政权稳固。

在夺权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战斗。 这样,也就不会有一些仇恨。 没有仇恨,社会冲突也就不会很深。 因此,也就没有人愿意借此机会造反。

只要没有人造反,那就不会有人去拥护这些皇子。

标签: 北宋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如果柴荣没有死于征途,会不会再出现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柴荣,五代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柴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959年7月,后周世宗柴荣在北伐辽国的关键时刻,溘然长逝,年仅39岁。一同随风而逝的,还有他立下的三十年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此时的柴荣,距离他君临天下——仅仅6年。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在不

  • 令萧太后神魂颠倒不惜名声也要倒追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辽开国以后,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个皇帝的后妃都姓萧。也就是说,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太后有无数。但是我们一提起“萧太后”这三个字,那就是指她——辽景宗的皇后萧绰(953—1009),又名萧燕燕。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萧太后画像可历史上从无“杨家将”。萧绰阵前杀

  • 萧太后与大臣韩德让之间的婚外恋为何能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少主即位,不少王族对王位依旧虎视眈眈,萧绰虽然封诏,但是主少国疑,母子二人茕茕孑立。在这紧急关头,南院枢密使韩德让挺身而出,在萧太后的默许下,更换朝臣,辅佐辽圣宗,平息了一场风波。这韩德让原是汉人,但是他们祖孙三代都顶着“宫分人”这不光彩的出身被人鄙夷,韩德让想要摆脱这种桎梏,于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阴影,进而演变成仇恨,并成为万历废止张氏改革,让张居正死后不

  • 契丹萧太后与汉族丞相韩德让的异族君臣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契丹萧太后,丞相韩德让

    历史上的萧太后本名萧绰,又叫萧燕燕,父亲萧思温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的驸马,也是辽国的宰相。萧绰自小聪明伶俐,其父萧思温认定这个女儿将来必成大器。辽景宗时期,萧燕燕入宫封为贵妃,不到两月就被封为皇后,开始了她不寻常的一生。历史上的萧太后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辽景宗常年多病,朝政之事不论大小都由萧绰处理,

  • 萧太后竟然为控制权力将情人妻子狠心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萧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后,在辽景宗去世后,封诏摄政,在她执政期间,兴修水利,励精图治,使得百姓富裕,国家强盛,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来看看萧太后简介。萧绰生于公元953年,小名燕燕,耶律阿保机赐萧氏姓。辽景宗继位后,萧绰被选为贵妃,后又被册封为皇后,公元971年生耶律

  • 萧太后为什么甘愿当韩徳让的小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徳让,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此人贵为太后却干掉了大臣的原配夫人甘愿去当小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翻开中国历史,不乏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而11世纪的辽朝也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恰好由于游牧民族本身对于这方面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故而这一段君臣恋更为人所知。这段君臣恋的主角便是著名的萧太后

  • 韩德让和萧太后是什么关系?也是杨家将死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德让,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此人出身低贱,却成杨家将死敌,与萧太后的关系令人难以启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杨家将的故事当中,除了有潘仁美、王钦这样的奸臣,还有几位与杨家将鏖战疆场、势不两立的对手,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概要数辽国兵马大元帅韩昌韩延寿了。在这些故事当中,他都是汉人出身,却不仅

  • 韩德让是谁?辽国萧太后和萧绰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辽国,萧绰

    韩德让是谁?辽国萧太后和萧绰是什么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辽朝太后萧绰简直就是韩德让不折不扣的“小三”。辽景宗去世后不久,孀居的萧绰就召来受景宗遗命辅政的汉人韩德让。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豪放直爽,她主动提出要他“入居帐中”,理由是当年她曾与他有过婚约,并已定

  • 辽国的萧太后为人如何 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辽国,萧太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辽国的萧太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平谷有一个地方,叫做太后村,最有名的是太后煎饼。太后村的名字怎么来的呢?平谷王辛庄镇太后村,旧称萧家院。据传辽代成村,因最早萧姓居于此,且四周群山环抱,形如宅院,故名。民国时因山中有兴隆寺,改称兴隆庄,日军侵华时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