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柴荣为什么会看中赵匡胤?他是什么用意

柴荣为什么会看中赵匡胤?他是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58 更新时间:2024/1/5 10:30:52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柴荣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候,军阀混战不已。当时陈独秀有句话很出名,“兵靠大帅以生活,大帅挟兵以横行,两相结合,遂造成中国之大患。”这句话可以看得出来,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普通人参加军阀其实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已,而军阀首领也正好需要这样的人。一旦这两种人群结合起来,那么华夏大地必然会出现分裂局面。换句话说,将领有了军权,那就是枪杆里出政权。

这个观点放在五代十国同样正确,大唐王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上迎来了又一个大分裂时期。之后随着北宋的建立以及赵匡胤一系列的战争,北宋基本实现了统一。不过赵匡胤的皇位是通过“陈桥兵变”夺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里,赵匡胤登基的方式算是一个奇迹,他是在基本上没有任何流血冲突的情况下登上了帝位。杜太后也就是赵匡胤的母亲认为,她儿子能够如此轻易地夺取政权,其根本原因是柴荣死后新帝年幼,主弱臣强。当然赵匡胤最终能够取代后周,这一切周世宗柴荣都要负上那么一点点责任,因为是他选中了赵匡胤。不过就算选中的不是赵匡胤,也有李匡胤、张匡胤冒出来取代他。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高平战场,柴荣御驾亲征在此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战斗还没开始,宁江军节度使等人居然率先逃跑。此时后周军队的形势十分危急,就在这个危急存亡生死关头,赵匡胤站了出来,他振臂高呼:“今天主上面临险境,我们应当拼死一搏!”顿时士气高涨,加上柴荣亲自督战,最终北汉大败溃逃。班师回朝之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候,领严州刺史。

为了防止高平之战临阵溃逃的情况再次出现,柴荣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整顿,后周军队成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正常规模空前的改革竟然是由赵匡胤主持。但在赵匡胤上面其实还有一个人,他在高平之战中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他本人还是后周开国君主郭威的驸马、柴荣的妹夫,这个人名叫张永德。

那柴荣为什么就放弃了自己的亲戚反而重用起来赵匡胤呢?这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就是很直白的“接地气”!赵匡胤从投身郭威帐下开始,就长期担任基层军官,他对普通士兵的情况掌握是非常的熟悉,这一点是张永德比不上的。

在柴荣的观念里,让熟悉基层的军官去改革军队,自然是水到渠成。事实也证明柴荣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赵匡胤对军队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最终的结果是后周军队焕然一新,这也为之后赵匡胤南征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原因就比较离谱,在高平之战胜利回军途中,周世宗柴荣在路边发现一个袋子,里面有一块三尺长的木板,上面写着五个字“点检做天子”,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正是张永德。柴荣虽是一代英主,但是也可能做不到他姑父郭威这么豁达,心有担忧,便免去了张永德的职务。如此一来赵匡胤便顺利上位,不过张永德很会处事,他不仅和赵匡胤交好,在很多时候都举荐赵匡胤。为此宋朝立国之后,他甚受太祖礼遇。

以上两点就是柴荣重用赵匡胤的原因,也许第二点有点牵强,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它的存在就有他的道理。赵匡胤登基之后也不负所托,建立宋朝,结束了华夏大地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标签: 柴荣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后周为何会迅速灭亡?除了柴荣英年早逝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后周,周世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后周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五代之中,窃以为最有希望实现统一大业的,唯后唐与后周。然而,后唐的实力经过李存勖三年的统治,是被活生生作没的,而后周则是为另一个王朝作了无私的奉献。后周的灭亡相对和平,只是引起几场零星的

  • 柴荣在位才仅6年时间,他执政期间有什么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柴荣,五代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柴荣。古代的皇帝是人人都想做的,毕竟这是万人之上的人。现如今看来,做皇帝也不是件容易事,弄不好就会被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大臣等杀了,这可是非常恐怖的。时至今日,皇帝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复存在了。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明君,不过这些明君在后来的

  •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为什么要善待柴荣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有开国皇帝都非常惧怕以前的皇室子女。特别是前任皇帝的儿子,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找到并杀死他们。毕竟留着前朝皇子真的很危险。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的号召力来行事,那就会有很大的麻烦。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明朝末年

  • 如果柴荣没有死于征途,会不会再出现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柴荣,五代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柴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959年7月,后周世宗柴荣在北伐辽国的关键时刻,溘然长逝,年仅39岁。一同随风而逝的,还有他立下的三十年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此时的柴荣,距离他君临天下——仅仅6年。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在不

  • 令萧太后神魂颠倒不惜名声也要倒追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辽开国以后,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个皇帝的后妃都姓萧。也就是说,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太后有无数。但是我们一提起“萧太后”这三个字,那就是指她——辽景宗的皇后萧绰(953—1009),又名萧燕燕。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萧太后画像可历史上从无“杨家将”。萧绰阵前杀

  • 萧太后与大臣韩德让之间的婚外恋为何能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少主即位,不少王族对王位依旧虎视眈眈,萧绰虽然封诏,但是主少国疑,母子二人茕茕孑立。在这紧急关头,南院枢密使韩德让挺身而出,在萧太后的默许下,更换朝臣,辅佐辽圣宗,平息了一场风波。这韩德让原是汉人,但是他们祖孙三代都顶着“宫分人”这不光彩的出身被人鄙夷,韩德让想要摆脱这种桎梏,于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阴影,进而演变成仇恨,并成为万历废止张氏改革,让张居正死后不

  • 契丹萧太后与汉族丞相韩德让的异族君臣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契丹萧太后,丞相韩德让

    历史上的萧太后本名萧绰,又叫萧燕燕,父亲萧思温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的驸马,也是辽国的宰相。萧绰自小聪明伶俐,其父萧思温认定这个女儿将来必成大器。辽景宗时期,萧燕燕入宫封为贵妃,不到两月就被封为皇后,开始了她不寻常的一生。历史上的萧太后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辽景宗常年多病,朝政之事不论大小都由萧绰处理,

  • 萧太后竟然为控制权力将情人妻子狠心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萧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后,在辽景宗去世后,封诏摄政,在她执政期间,兴修水利,励精图治,使得百姓富裕,国家强盛,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来看看萧太后简介。萧绰生于公元953年,小名燕燕,耶律阿保机赐萧氏姓。辽景宗继位后,萧绰被选为贵妃,后又被册封为皇后,公元971年生耶律

  • 萧太后为什么甘愿当韩徳让的小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徳让,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此人贵为太后却干掉了大臣的原配夫人甘愿去当小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翻开中国历史,不乏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而11世纪的辽朝也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恰好由于游牧民族本身对于这方面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故而这一段君臣恋更为人所知。这段君臣恋的主角便是著名的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