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周为何会迅速灭亡?除了柴荣英年早逝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后周为何会迅速灭亡?除了柴荣英年早逝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58 更新时间:2024/1/8 11:47:2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后周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五代之中,窃以为最有希望实现统一大业的,唯后唐与后周。然而,后唐的实力经过李存勖三年的统治,是被活生生作没的,而后周则是为另一个王朝作了无私的奉献。

后周的灭亡相对和平,只是引起几场零星的叛乱,灭亡前也并未存在衰落与乱象,毕竟距一代英主周世宗的驾崩,还不到一年。

虽然,对于中国历史而言,统一终究是完成了,但对于后周王朝来说,它终究是灭亡了。那么,碾压南唐,硬刚契丹的世宗柴荣,为何没能设法稳住儿子的皇位,致使尸骨未寒,就江山易主?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天意。柴荣没能有预期的六十年寿命,而是在三十九岁英年早逝。而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

一、人丁不旺的皇室

后周皇室存在一个先天的不良因素,就是皇室人丁稀少,皇位继承存在问题。毕竟,后周皇室在成为皇室之前,经历过一场灭顶之灾。

后周太祖郭威,之前是后汉的禁军将领,官至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但是,高位带给了他一场灾难。后汉高祖刘知远死后,隐帝刘承祐即位。刘承祐年少,难以驾驭朝廷里的功臣勋贵,于是,他以大开杀戒来应对。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感受到了皇帝对其性命的威胁,因此伪造了刘承祐诏书,宣称后汉朝廷将会清洗所有将领。将领们本就对偏听偏信、残忍好杀的皇帝不满,于是公推郭威为主。

郭威在得到支持后,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不久,后汉朝廷就土崩瓦解,刘承祐死于逃亡途中。但刘承祐在郭威反叛的消息传来后,命令李业处死了郭威留在汴京的全部家人,老幼无一幸免,郭威内侄柴荣的几个儿子也在被戮之列。

这次灾难直接导致了三个结果,一是郭威无子,最终由内侄柴荣继位。二是柴荣失去了年纪较长的儿子,致使柴荣死时只能传位给年仅八岁的柴宗训,造成主少国疑的不利局面。

第三,则是柴荣在合法性上受到威胁。郭威无子,妻子柴氏之侄柴荣遂成为了继承人。但郭威还有另两位近亲,是他的女婿张永德、外甥李重进。若非郭威本人选择了柴荣,将他收作义子,张永德、李重进二人与柴荣具有大体相当的即位合法性。

柴荣即位后,本就缺乏可依靠的皇亲国戚,而与之关系最近的张永德、李重进也不可信任。柴荣驾崩前,李重进被打发到地方担任义成军节度使;凭着“点检作天子”这一句谶语,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一职被免,赵匡胤取而代之,坐上了这个关键的位置。

二、周世宗的失误

但不论如何,后周的局势相对是稳定的,假如柴荣安排妥当,后周不至于在他死后半年就宣告结束。

柴荣在即位之初,对军队作出了一番改革。在954年与北汉的高平之战后,后周禁军的旧有问题完全暴露,于是柴荣处死了临阵脱逃又嚣张跋扈的何徽临、樊爱能等人,重用能力较强的赵匡胤等底层军官。至于禁军,柴荣将之分为殿前司与侍卫司两大系统。

在后周时期,中央禁军成为了控制政权的关键。经过从后唐到后周几代皇帝的强化,禁军的实力已基本碾压地方藩镇。而朝中的文臣,由于五代总体尚武,地位不高。又因为五代更迭频繁,文臣群体并不会对皇帝过于忠心,其代表即是长乐老冯道

用后周灭亡时的情景印证:赵匡胤率兵从陈桥驿回汴梁时,除了韩通曾试图组织反抗,被王彦升灭门,其余大臣无人提出异议。宰相王溥、范质束手无策,只是请求赵匡胤善待柴氏便作罢。地方藩镇之中,只有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曾反叛,旋即被平定。

因此,柴荣临终时对朝中政治布局的失误之处,就在于朝廷中央军事力量的失衡。

首先,柴荣在临终前急于进行人事变动。如前所述,高平之战后禁军被分为殿前、侍卫二司,张永德、赵匡胤掌管殿前司,李重进、韩通掌管侍卫司。其中,张永德、李重进与赵匡胤三人地位较高,前二人是皇亲国戚、位高权重,后者属于新晋将领,三人相互牵制。

但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时,柴荣突然病倒,无奈班师。途中有人掘得木牌,上有“点检作天子”五字,遂使柴荣对殿前都点检张永德起了疑心,将他调离。张永德调任地方当节度使去了,李重进又无人制约,于是柴荣保留其职,但也将他打发到藩镇。

旧有的三方制约体系打破了,柴荣仓促之间构建了一个新三角:新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以及王溥、范质为首的文官群体。

但是,新三角并不稳固。后周尚未完全建立文官政治,文臣难以制约武将。因此,柴荣死后,赵匡胤实则占绝对优势。他谎称契丹来犯,率兵北上又突然回返,文官毫无抵抗之力,只有韩通试图反抗结果被杀。

其次,柴荣忽略了培植自己的亲信。前面说到,他曾改革禁军,但其举措主要集中在打击元老宿将,并没有注重拉近与将领的关系。并且,柴荣是一代有为之君,但性格也急躁严苛,难以与人保持亲密关系。

另外,柴荣没有把提拔新人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手。他确实提拔了新人,但直正可称心腹级别的并不多,赵匡胤就是他为数不多的亲信。出于对赵匡胤的信任,柴荣令他全权负责挑选精兵强将组建殿前司,由是,殿前司的新晋将领几乎都是赵匡胤的亲信。

最后,柴荣低估了赵匡胤的能力。柴荣之所以在临终前以赵匡胤替代张永德,就是由于赵匡胤出身较低,是新提拔的武将,似乎不至于具有庞大的私人势力。但柴荣小看了赵匡胤的人脉。赵匡胤的亲信早已遍布后周禁军的殿前、侍卫二司,所谓制约对他已不起作用。

三、结语

后周的灭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完善的文官政治。周世宗柴荣处于“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武人政治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的文官政治的过渡期。天若假年,柴荣或许可以提前结束分裂,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柴荣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不论如何,也很难挽救危机中的后周王朝。

标签: 后周周世宗

更多文章

  • 柴荣在位才仅6年时间,他执政期间有什么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柴荣,五代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柴荣。古代的皇帝是人人都想做的,毕竟这是万人之上的人。现如今看来,做皇帝也不是件容易事,弄不好就会被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大臣等杀了,这可是非常恐怖的。时至今日,皇帝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复存在了。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明君,不过这些明君在后来的

  •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为什么要善待柴荣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赵匡胤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有开国皇帝都非常惧怕以前的皇室子女。特别是前任皇帝的儿子,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找到并杀死他们。毕竟留着前朝皇子真的很危险。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们的号召力来行事,那就会有很大的麻烦。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在明朝末年

  • 如果柴荣没有死于征途,会不会再出现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柴荣,五代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柴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959年7月,后周世宗柴荣在北伐辽国的关键时刻,溘然长逝,年仅39岁。一同随风而逝的,还有他立下的三十年宏愿:“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此时的柴荣,距离他君临天下——仅仅6年。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在不

  • 令萧太后神魂颠倒不惜名声也要倒追的男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辽开国以后,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个皇帝的后妃都姓萧。也就是说,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太后有无数。但是我们一提起“萧太后”这三个字,那就是指她——辽景宗的皇后萧绰(953—1009),又名萧燕燕。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萧太后画像可历史上从无“杨家将”。萧绰阵前杀

  • 萧太后与大臣韩德让之间的婚外恋为何能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少主即位,不少王族对王位依旧虎视眈眈,萧绰虽然封诏,但是主少国疑,母子二人茕茕孑立。在这紧急关头,南院枢密使韩德让挺身而出,在萧太后的默许下,更换朝臣,辅佐辽圣宗,平息了一场风波。这韩德让原是汉人,但是他们祖孙三代都顶着“宫分人”这不光彩的出身被人鄙夷,韩德让想要摆脱这种桎梏,于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 历史上张居正和萧太后真的存在暧昧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居正

    张居正成功地进行十年改革,其主要支持力量来自李太后的理解支持甚至偏袒,其中充溢着29岁守寡却卓约风姿的李太后对一表人才气质诱人的荆楚人士张居正的钟情。然而,李太后与张居正并没浮出水面的相互倾慕和眷恋,反而在儿子万历皇帝的心目中留下无以言表的阴影,进而演变成仇恨,并成为万历废止张氏改革,让张居正死后不

  • 契丹萧太后与汉族丞相韩德让的异族君臣之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契丹萧太后,丞相韩德让

    历史上的萧太后本名萧绰,又叫萧燕燕,父亲萧思温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的驸马,也是辽国的宰相。萧绰自小聪明伶俐,其父萧思温认定这个女儿将来必成大器。辽景宗时期,萧燕燕入宫封为贵妃,不到两月就被封为皇后,开始了她不寻常的一生。历史上的萧太后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辽景宗常年多病,朝政之事不论大小都由萧绰处理,

  • 萧太后竟然为控制权力将情人妻子狠心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太后

    萧太后萧绰,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后,在辽景宗去世后,封诏摄政,在她执政期间,兴修水利,励精图治,使得百姓富裕,国家强盛,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下面来看看萧太后简介。萧绰生于公元953年,小名燕燕,耶律阿保机赐萧氏姓。辽景宗继位后,萧绰被选为贵妃,后又被册封为皇后,公元971年生耶律

  • 萧太后为什么甘愿当韩徳让的小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徳让,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此人贵为太后却干掉了大臣的原配夫人甘愿去当小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翻开中国历史,不乏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而11世纪的辽朝也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恰好由于游牧民族本身对于这方面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故而这一段君臣恋更为人所知。这段君臣恋的主角便是著名的萧太后

  • 韩德让和萧太后是什么关系?也是杨家将死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德让,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此人出身低贱,却成杨家将死敌,与萧太后的关系令人难以启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杨家将的故事当中,除了有潘仁美、王钦这样的奸臣,还有几位与杨家将鏖战疆场、势不两立的对手,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概要数辽国兵马大元帅韩昌韩延寿了。在这些故事当中,他都是汉人出身,却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