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唐大臣安重诲人物生平简介,政治污点介绍

后唐大臣安重诲人物生平简介,政治污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24 更新时间:2024/1/22 8:49:35

人物生平

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后唐大太保李嗣源军中,因骁勇善战,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平叛。李嗣源兵至魏州,反而利用兵变力量,与魏州士兵联合南下。李存勖为部下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安重诲因拥戴之功,益重受用,被任命为左领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一带)节度使,升侍中及中书令。安重诲深得明宗信任,他自已也以佐命功臣自居。朝中之事,无论大小,事必躬亲,令明宗也怕他几分。一次,殿前展真官马延触犯了他,他将马延斩于马前,然后才奏告明宗。他与宰相任圜争权,逼任辞职,又伪造明宗诏旨,杀任圜而后奏,其跋扈如此。

后来,安重诲在处理明宗养子李从珂的问题上与明宗发生了意见分歧。他主张要杀掉李从珂,明宗不允,遂与明宗产生了隔阂。西川董璋、东川孟知祥反后,石敬瑭率兵征讨,安重诲负责督输粮草。任务未完,即被招还,改任河东节度使。这期间有人在明宗前屡次说安的坏话,明宗也对他猜忌日深,安重诲非常害怕,未到任,申请辞职,被准以太子太师致仕。明宗恐怕安怀有二心,曾派李从璋到河东监视他。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李从璋赴河东,将安重诲诛杀。

力主削藩

明宗李嗣源继位后,铲除弊政,实行了一些为人民称道的改革。这期间,安重诲作为李嗣源的左膀右臂,以天下为己任,对内为治理江山社稷而出谋划策;对外为遏抑藩镇势力过强而穷尽智思。后唐明宗一朝,政治较清明,人民生活较安定,一时被称为“小康之局”,这与安重诲所作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明宗李嗣源虽为一国之至尊,但以马上得天下,不通文墨,四方奏章均由安重诲诵读。安重诲特设端明殿,招纳名土冯道与赵风,专门给明宗讲述治国安邦之经略,使其处理政务能力颇有长进。

明宗为人虽宽厚温和,但仍带有沙陀人之遗风,杀人轻率不顾后果。马牧军使田令方所养之马瘦弱且死亡率高,论罪应处斩。安重海劝明宗道:“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明宗认为他言之有理,将田令方赦免了。明宗曾派回纥人侯三衔命回国。侯三到达甘肃醴泉县时,因该地僻狭,平素未备驿马,县令刘知章外出打猎,未能将马匹及时给侯三以致误事。侯三返回京城后,告知明宗,明宗大怒,令人将刘知章锁拿至京城问罪。安重诲认为诛杀刘知章不妥,力陈斩刘之害处,刘知章才得以幸免。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势力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大祸害。安重诲深感藩镇林立,有碍集权,试图在削夺藩镇实权问题上能有所作为。

当时,任西川节度使的孟知祥和任东川节度使的董璋蓄志谋反,由来已久。安重诲早就想将其裁抑,适遇两川守将更戍,便委派自己的精兵良将,逐渐将其地盘分割、蚕食。孟知祥、董璋二人察觉出安重诲的意图,颇不安宁。后来,安重诲派李严为西川监军,孟知祥认为,天下藩镇皆无监军,遂将李严杀掉。安重诲又将东川的阆州(今四川阆中县)分割出来,称保宁军,任命亲信李仁矩为阆州节度使,以挟制董璋,被董璋派人杀死。安重诲削藩之举虽未获得成功,但他为巩固后唐中央政权而解除藩镇军权,缩小其统治地盘,是有进步意义的。

洞察潞王

长期的宦海生涯,使安重诲具有一定的洞察事物,防患于未然的政治远见。后唐明宗养子、潞王李从珂任河中(今山西永济县)节度使,安重诲认为,李从珂非李嗣源亲生,素日手握重兵,野心勃勃,日后必为国家隐患,便以内调李从珂为名,行削夺其军权之实。

李从珂闻讯,纵容部下、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举兵反叛。明宗得知,派人诱降杨彦温,而安重诲则力主用兵,委派侍卫指挥使药彦稠、西京留守索自通率兵讨伐,斩杀杨彦温。安重诲以此为契机,奏请明宗罢免李从珂节度使一职,并多次暗示李从珂失职,应依法从重处置,以求拔本塞源,除恶务尽。

这种作法,引起明宗不悦,君臣间发生激烈冲突,从此产生裂痕。直到安重诲被杀时,还大声疾呼:“其死无恨,但恨不与官家诛得潞王,他日必为朝廷之患。”果然,如安重诲所料,明宗死后,其子李从厚继位。不久,长期觊觎帝位的潞王李从珂便取而代之了。

政治污点

安重诲在明宗当政时因功获宠,成为权倾天下的人物。朝廷中军政要务,事无巨细,均予裁决,这些虽然使他做出了不少正确决策,但也使他滋生了专横跋扈、恣意妄行的作风。一次安重诲外出,路经御史台门口,殿直马延无意冒犯了他,他当即拔剑将马延斩杀于御史台门口。宰相任圜掌管国家财政,因政见不一与安重诲发生争执,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而怏怏不乐,便以病为由辞职,退居磁州(今河北邯郸)。任圜府中有一歌妓,能歌善舞,生得温柔俏丽,安重诲欲纳之为妾,遭到任圜拒绝,二人关系更趋恶化。后来,朱守殷谋反,安重诲派兵假传圣旨到任圜家,诬任圜与朱守殷合谋叛乱,逼他“聚族酣饮而死。”这种置政敌于死地的做法,遭到了舆论的谴责,连安重诲本人也自觉理亏。

安重诲控制朝政,威慑百官,欺上瞒下,甚至明宗本人也畏他三分。夏州(今陕西靖边县)李仁福得知明宗喜好鹰鹞,便派人送来白鹰,安重诲拒绝纳之。待他一离开,明宗心痒难挠,急忙派人将白鹰悄悄带回宫中,然后弄到京城西郊嬉戏,一边玩,一边仍心有余悸地对随从说:“勿使重诲知也。”安重诲欺君擅权,对其心腹,偏听偏信,竭力袒护纵容,以致造成冤案。一次,安重诲派亲信韩玫、副供奉官乌昭遇出访吴越国。韩玫依仗安重诲权势,当众多次凌辱乌昭遇,并在酗酒后用马鞭抽打他,其劣迹很为吴越君臣所不服。吴越国王钱镠欲将此事告知安重诲,乌昭遇觉得有辱于后唐国,执意不让。韩玫返回后唐,反而在安重诲面前诬陷乌昭遇,说他面见钱镠,卑躬称臣,将朝廷机密泄露于钱镠。安重诲轻信谗言,未加查明就逮捕了乌昭遇,使其屈死于狱中。

安重诲身兼要职,独断专行,逐渐不能为明宗所容。捧圣都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上奏章弹劾安重诲私自招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这使对安重诲猜忌日深的明宗更为不安。此事虽经查证为小人诬陷,明宗亦将李行德、张俭等人灭族,但君臣间隔阂仍未消除。安重诲见自己威震人主,欲急流勇退,接连申请辞职,最后被批准以太子太师致仕。不久,明宗仍怕他心怀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以监督安重诲。李从璋派重兵包围了安府,然后冲进安府,用大棒猛击安重诲夫妇头部,皆死于乱棒之下。

标签: 安重诲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原文及翻译,安重诲,应州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

    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

  • 安重诲是谁?李嗣源为什么会怀疑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重诲,五代十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重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战火几乎燃遍了整个中国。在那个年代中,中原百姓能够得到安定的时间特别短暂,而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时期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稳定期。虽然李嗣源的登基过程也是依托于叛乱,

  • 后周皇亲慕容彦超的作死之道 真-不作死就不会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五代十国,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在郭威称帝后派遣使者朝贡,郭威怕他心有疑虑,特别着意安抚他说:“如今为兄已经称帝,不多说没用的,希望你能够辅助我,共同让黎民安居。”为了让慕容彦超安心,郭威不久即下诏加封他为中书令。三月的时候,郭威又下了一份诏书给他,对他说:“以前国家失德,少主信用小人,仓促之间召卿进京防卫。卿得到命令即刻

  • “天下第一赑屃”正定巨型赑屃 传说是节度使安重荣下令建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后唐,安重荣

    被人称为正定巨型赑屃的这件文物出土于2000年6月,准确地讲它是一尊巨大的赑屃碑座。赑屃长8.4米,残宽3.2米,高2.6米,残重达107吨。在它出土之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石碑是邯郸市大名县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也称为《五礼记碑》,碑身高6.45米,宽3.3米,厚1米,赑屃碑座高2.2米,重

  • 安重荣对石敬瑭:同为节度使,为何你能称帝我却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重荣,石敬瑭,南唐,后晋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朔州人,是个行伍出身的武夫,此人性情粗鲁莽撞,是个十足暴虐的统治者。安重荣有个部下名叫贾章,有一回惹怒了他,将被杀害。贾章一家三十口有二十八口死于战乱,仅剩下一个年幼的女儿。她向安重荣叩头哭诉,希望免去父亲一死,但安重荣却置之不理。贾章的女儿见救不了父亲,自己一个人又活不下去,

  •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五代时后晋军事将领安重荣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十国,后晋

    安重荣,生年不详,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小字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五代时后晋军事将领。安重荣出身累世勋阀。祖父安从义曾任利州(今四川广元)刺史,父亲安全官至振武(治所在单于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马步军都指挥使。安重荣臂力过人,能骑善射,曾担任后唐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唐清泰二年(

  • 名家画作欣赏,五代十国画家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画家,黄居寀

    本幅构图之重心,大致居于画幅中央,与北宋山水画之中轴式构图相似,荆棘、蕨、竹、飞鸟平布画幅,颇有图案式的布局意味。按,唐花鸟画仍具浓厚的图案意味,未脱尽图案的装饰意义,如唐高昌古墓《花鸟屏式壁画》,六屏构图格式如出一辙:近处坡石小草与山禽(或水鸟),禽鸟之后耸立一株花卉,画幅上方有飞鸟、云彩。本幅构

  • 黄家富贵,黄居寀作品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黄居寀,画家

    人物简介:黄居寀(933-993后),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到了宋代,黄居寀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

  • “墨分千层”的观点是谁提出的?蔡茂友黄居寀水墨荷花对比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黄居寀

    蔡茂友,1963年出生于江西九江瑞昌市。1982年于瑞昌二中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书法师从启功先生和秦永龙老师,绘画拜崔如琢先生为师。蔡茂友提出了“墨分千层”的艺术观点,并独创了“墨分千层”的水墨画法。他的水墨荷花多为洁白,源自唐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称颂,到宋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 黄居寀是谁?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黄居寀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黄居寀

    黄居寀 cǎi (933年—993年后)〔五代〕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五代十国名画家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竹石锦鸠图卷绢本,设色,纵23.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