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耶律德光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制成木乃伊?

耶律德光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制成木乃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3/12/7 23:52: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辽太宗耶律德光:中国唯一被制成木乃伊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家总是以为,木乃伊只有埃及才会有,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古代也有个木乃伊。 此人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其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

9年后,机会终于来了,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34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条件,换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小朝。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我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

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染上一种热疾,太医让他远离女色,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你们都是不学无术,我得了热病,正要女色泄火,怎么能远离女色呢!”终因纵欲无度,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呜呼。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但已获报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太后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可难坏了伴驾的武大臣,当时正是炎夏,保存尸体谈容易。

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御厨出了个主意:干脆把皇帝做成“羓”吧。“羓”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只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皇帝当牲畜处理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照厨师的意见办,不过既然是用皇帝尸体做成的“羓”,就不是一般的“羓”,而是“帝羓”————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

说到这个木乃伊皇帝,他可以称得上大有作为。辽太宗对于辽朝的贡献较大的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了。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在地方官制当中,辽朝也是两套制度并存,就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而汉人和渤海人则使用唐朝时用的州县制。在耶律倍投奔后唐之后,辽太宗又趁机整顿了东丹也就是原来渤海国的行政制度。先让耶律倍的妃子主持东丹政务,然后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丹的控制。

辽太宗治理辽国的过程也是他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兵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原来辽太宗就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他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为保护农业生产,防止没有重农习惯的契丹族人有意无意的破坏,辽太宗下令禁止随从们随意践踏庄稼,行军时也命令部队绕开农田。农业的发达对辽国多种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辽的国力。

尽管如此,契丹人的习惯也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特别是辽军在南下中原作战的时候,由于辽国军队没有后勤供应,粮草要靠自己就地解决,所以,辽兵到一个地方就必然要骚扰百姓,抢夺粮草,这使辽军遭到汉族人的强烈反抗。民心丢失了,辽在中原的统治也就很难再继续下去,直到临死,辽太宗耶律德光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完,其实就算他早一点知道,并采取措施,也无法在较短的时机内改变长期的民族习惯。契丹作为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汉族地区,就必须汉化,辽太宗死前大概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已经没有机会把他总结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贯彻实施了。

最后,辽太宗总结了这次出兵的得失:“我有三失,所以天下才这样反叛我!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对于如果治理中原,他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在给他的弟弟胡的信中他写道:“我夜里常思考治理中原的办法,看来,只有推心置腹、和协军情、抚慰百姓这三件事最重要。”只可惜他总结得有点晚了,不久就在临城(今河北临城)得病,而且病情恶化很快,到了栾城(今河北栾城)的杀胡林,更是高烧不退,在胸口和腹部放了冰块也无法降温,终于死在了栾城。为防止尸体腐败,契丹人将他的内脏摘去,将尸体用盐浸泡,运到了辽国。几年战争得到的土地,包括十六州也全部丧失,被北汉和后周夺回去了。

辽太宗一生转战不已,他的赫赫战功已经灰飞烟灭,他死后不经意间就创造了中国的一项纪录,是他所不能料及的。

辽太宗是中国古代唯一的木乃伊皇帝。

标签: 耶律德光宋朝

更多文章

  • 耶律德光为什么不敢再中原称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耶律德光,宋朝

    10多万辽国军队占领了开封,耶律德光为何不敢做中原皇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94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领10余万辽国军队大举南下,占领了后晋政权的首都开封。随后,耶律德光盖国号为大辽,表示自己要做中原的皇帝。一个最大的问题出现了,既然辽国军队已经占领河南

  •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马希声简介 马希声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代十国,南楚,马希声

    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次子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930年―932年在位。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三年(932年

  • 南楚奇葩国君马希声,一天要吃五十只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希声,五代

    每当一提起马希声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形象,那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此人名叫“马希声”,南楚的第二代掌权人,中国古代史上的“吃鸡第一人”。那么,为什么不称他为国君呢?因为他在位期间,行掌管一国之实,却没得国君的称号。老木匠马殷通过一番英明决策,奠定了南楚的大好基业。可是,由于

  • 靠母亲才上位的南楚国君,如何评价马希声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希声,五代十国

    在历史长河中,马希声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此人名叫“马希声”,南楚的第二代掌权人,中国古代史上的“吃鸡第一人”。那么,为什么不称他为国君呢?因为他在位期间,行掌管一国之实,却没得国君的称号。老木匠马殷通过一番英明决策,奠定了南楚的大好基业。可是,

  • 李茂贞敢封妻子为皇后,为什么自己却不敢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代十国,李茂贞

    李茂贞敢封妻子为皇后,为什么自己却不敢称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凡是动乱的时期,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通常都会称帝,不管成败与否,至少要先过几天皇帝瘾。然而在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奇葩的军阀,他称霸一方,封自己的妻子为皇后,自己也“假天子之制”,然而他却依然称王

  • 解析张全义和朱温是什么关系 如何评价张全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全义

    关于张全义简介,张全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出生于852年,去世于926年,享年74岁。张全义字国维,是濮州临濮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其实他最初的名字叫张言,而张全义这个名字是唐昭宗后来赐予他的。张全义图片张全义简介介绍他本来是一位种田的农民,后来在机缘下参与了黄巢起义,在这次农民起义中张

  • 五代人物张全义的评价:功劳虽有过失亦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全义

    关于张全义简介,张全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出生于852年,去世于926年,享年74岁。张全义字国维,是濮州临濮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其实他最初的名字叫张言,而张全义这个名字是唐昭宗后来赐予他的。网络图张全义简介介绍他本来是一位种田的农民,后来在机缘下参与了黄巢起义,在这次农民起义中张全义

  • 张全义和朱温是什么关系 如何评价张全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全义和朱温

    关于张全义简介,张全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出生于852年,去世于926年,享年74岁。张全义字国维,是濮州临濮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其实他最初的名字叫张言,而张全义这个名字是唐昭宗后来赐予他的。张全义图片张全义简介介绍他本来是一位种田的农民,后来在机缘下参与了黄巢起义,在这次农民起义中张

  • 黄巢大将张全义反复无常却能活得那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巢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恢复洛阳经济曾在县里做小吏,多次受到县令的困辱,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主管大齐的水运事务。黄巢失败时,他到河阳(今河

  • 揭秘张全义为感恩朱温竟任由妻女被朱温凌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全义

    张全义朱温都是五代十国的著名人物,张全义是五代后期的一位将领,本名为张言,字国维,是山东人。而朱温又名朱晃,是五代时期梁国的开国皇帝,曾归顺于唐,不料后来朱温篡位成功做了皇帝。朱温在位时十分注重农业的发展,尽量减少税收,这就使得当时的百姓赋税负担较轻,更利于农业的发展。朱温最后是被自己的儿子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