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君爱国的李若水,为何最后结局十分悲惨呢?

忠君爱国的李若水,为何最后结局十分悲惨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6 更新时间:2023/12/8 19:12:22

北宋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开封城时,有一个大臣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他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此人就是被后人尊为“靖康耻”的第一大忠臣——吏部侍郎李若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他本名李若冰,或许这个名字给人太过孤傲冰冷的感觉,皇帝就给他改名“若水”,希望他能像水一样随机应变。靖康元年(1126年),宋金两国处在不断的战争与议和中。李若水被推选为谈判使者,并得到皇帝召见。

第一次出使,李若水明白了金国的宰相粘罕对和谈的方案全都拒绝,执意要南攻。在第二次出使途中,随行官员们看到驻守黄河的宋军因为惧怕金兵来袭而惊慌失措,商量着要从小路逃走。李若水却说:“怎么能效仿他们,如果真有金兵,今天正好以死报国!”他还下令要将商议逃跑的人处死,这才让大家的心安定下来。

金兵的攻势越来越紧,甚至要皇帝出城与他们相见。到了第二年,金人再次提出要见皇帝。当时北宋的兵力并不弱于金人,但宋钦宗受主和派奸臣蒙蔽,对金人非常畏惧。在钦宗忧虑之际,李若水勇敢地站出来,表示他愿意护送钦宗出使。

谁知金人扣押了钦宗,还逼他脱下龙袍,换上金国衣服。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出现,它的设计中蕴含了汉族文化的道德内涵,在宋代就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正如孔子所感慨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见汉人对汉服的重视程度。

金人的行为,是对宋帝的极大侮辱。

因此,李若水悲愤地抱着钦宗大哭,痛骂金人是“狗辈”,而他也遭到毒打,以至上气不接下气而昏死过去。粘罕敬重李若水的为人,有心招降,就下令:“一定要保李侍郎无恙。”李若水不为所动,便以绝食抗争。

看守的金兵试着劝说他:“虽然你骂了人,国相却没有生气。你今天归顺他,明天就能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却义正辞严地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难道我李若水有第二个君主吗?”

他的仆人也来劝说:“您父母年事已高,如果您愿意臣服,就有机会回去见父母。”李若水大声斥责:“忠臣侍奉君主,如今只有一死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把我的死讯告诉我的父母,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吧!”

十天后,粘罕召见李若水,和他商议拥立他人做宋帝的事情。李若水严词反对:“太上皇为百姓着想,已经罪责自己、禅让帝位。如今皇上仁义重孝道,没有过错,怎么能轻易废立?”粘罕又生一计,责备宋帝在议和时不守诺言。李若水毫不客气地还击,直斥粘罕才是最无信的人。他又说:“你是巨贼大盗,离灭亡没有多少日子了!”

李若水铁齿铜牙,每个字都如利剑一般刺痛粘罕的颜面。粘罕命人把李若水拖走。李若水知道自己将葬身敌营,反而骂得更凶。他还对一个仆人说:“我为国而死,是我的职责所在,却要连累你们!”金人先是打烂李若水的嘴,他喷出血来继续骂不绝口。金兵又割断他的喉咙,割下他的舌头,李若水这才气绝身亡,终年35岁。他留下一首悲壮的绝命歌:“昂首问天啊,上天不说话;忠臣为国效死啊,死又有什么过错?”

南宋时,李若水的仆人逃回朝廷,详细描述了他慷慨赴死的情形。宋高宗大受感动,下诏怀念他:“李若水的忠义气节,无人能比,我听说后,也为他痛哭流涕!”并追封他为高官,赠谥号“忠愍”。

标签: 宋朝李若水

更多文章

  • 李若水是谁?为何说他是“靖康之耻”第一大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若水,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若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开封城时,有一个大臣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他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此人就是被后人尊为“靖康耻”的第一大忠臣——吏部侍郎李若水。他本名李若冰,或许这个

  • 唐仲友的身份如何 为什么朱熹一直想抓住他的把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教育家,朱熹

    宋朝的朱熹,号晦庵,是南宋有名的析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在哲学上继承二程理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是儒学集大成者。他所著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定为士子必读的教科书,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孔子的粉丝,他非常反对“孔子杀少正卯说”,认为这个言论是后人以孔子的名义散布的谣言,是故意污蔑孔子的。而朱熹本

  • 朱熹严辞弹劾唐仲友 不但没被告倒反而升了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进士

    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又称说斋先生,浙江金华人。莒国公唐俭第21世孙。绍兴甲戌进士,父亲唐尧封官至五品龙图阁朝散大夫,其兄唐仲温,1151年进士,兄唐仲义,1160年进士。唐仲友这个人很有才,18岁就中了进士。而且,中了进士后,马上便给宋孝宗写了万言书,就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意见和

  • 宋朝朱熹和唐仲友的一场公案 为什么一代才女严蕊会被波及到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朱熹

    朱熹是南宋的一位理学大家,当时与之同在朝中的唐仲友却并不赞同其学说,就这样引发了一场公案,而才貌双全的严蕊亦是因此受到极大牵连。因为在此前,唐仲友与严蕊有过交往,当时的严蕊出身官妓,虽然确实与唐仲友酒席歌宴,但身为官妓的严蕊却并不是一般那种能随便与客人同居的妓女,这一点在宋代的法律是上亦是有记载的。

  • 有关于唐仲友的的相关记载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奇闻趣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朱熹

    相关记载[明]黄宗羲《宋元学案·说斋学案》:唐仲友,字与政,金华人也。侍御史尧封之子。侍御以清德有直声。先生兄弟,皆自教之。成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兼中宏辞,通判建康府。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试,除著作郎。疏陈正心诚意之学。出知信州,以善政闻,移知台州。尝条具荒政之策,请以司马光旧说,令富室有蓄

  • 袁采宋朝官吏生平经历、个人著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

    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字君载,信安(今浙江省常山县)人。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和《世范》三书,今只有《袁氏世范》传世。其详细事迹已不可考。个人生平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官至监登闻鼓院。《衢州府志》称其“登进士第,三宰剧邑,以廉明刚直称。”淳熙五年(1178),任乐清县令

  • 史上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被小人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在中国历史中,科举制是相当久远的,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几乎陪伴了封建社会的下半场。科考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状元,那如同是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一般。中国历史上谁是最年轻的状元,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广东的莫宣卿,一说是江西的汪应辰。出现这个争议并不奇怪,因为史料记载他们都是虚岁17登科,因为没有详细的年月

  • 《宋史·汪应辰传》史料记载,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宋史·汪应辰传》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

  • 汪应辰是什么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宋

    汪应辰(1118-1176),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五十九岁。人物经历(宋史本传不著年岁。此依传中“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推算)五岁知读书属对;十岁能诗。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宰相赵鼎奇之。绍兴

  • 北宋画家范宽:心中山水远胜于权力渴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画家范宽

    画家范宽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上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很多人对于范宽的山水画作品都非常的喜爱。范宽能够非常好的拿捏各种山水之间的情调,再用笔墨把这些山水全部画在纸上。范宽的画中带着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这让范宽的作品显得非常的有灵气,就好象是活着的山水一般。画家范宽范宽是北宋时代的画家,别名叫做中正,字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