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晋出帝石重贵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石重贵的生平经历介绍!

晋出帝石重贵为什么能当上皇帝?石重贵的生平经历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3/12/8 9:55: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石重贵的生平经历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般人对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了解的都不怎么细,听说过石重贵的朋友可能更是少之又少。晋出帝石重贵是后晋末代皇帝,他的继位之路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石重贵是石敬瑭养子,出生于太原汾阳,他的亲生父亲曾是李存勖的骑将。后来石敬瑭将石重贵收养,并且非常重用他。历史上对于石重贵的评价比较客观,石重贵能力一般但很有骨气,可惜最后无力阻止契丹攻灭后晋,在位仅有四年时间。

一、后晋出帝石重贵死于何处

开原是一片令我神往的土地,历史厚重,“表里山河”,曾经有两位(三位)亡国之君后晋出帝石重贵、北宋徽宗赵佶与钦宗赵桓被流放到这里,无论地方文献还是民间传说,都有他们的事迹或故事,并且在满清更是成了“犯人”的流放地。

石重贵,是后晋的皇帝,亡国后北迁,被契丹辽太宗发配东北,随行的有李太后(石敬瑭老婆)、安太妃(石重贵亲妈)、皇后冯氏、皇弟石重睿、儿子石延煦、石延宝,以及石重贵的嫔妃、女儿,宰相赵莹、枢密使冯玉(也就是石重贵皇后冯氏的哥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彦滔等人,宫女五十人,宦官三十人,东西班五十人,医官一人,控鹤四人,御厨七人,茶酒司人员三人,仪鸾司人员三人,六军军卒二十人,组成一个庞大的北上队伍,辽太宗耶律德光特意安排三百名骑兵押解,先后在辽阳(今辽宁辽阳)、黄龙府(今辽宁开原)等地停留,最后被安置到建州(今辽宁朝阳)。

而有关后晋石重贵死于何处?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

自后晋出帝石重贵墓志铭在朝阳被发现,让历史上这个被发配流放的亡国之君,死于何地何时,有了确切的答案,更令开原历史学家、师长刘兴晔老师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刘兴晔老师查阅了大量史料,证实石重贵确曾被流放到今日的开原地区,“卒于黄龙府(开原),葬于黄龙岗”,这在地方文献中都有记载。

而新发现的石重贵墓志铭中记载:石重贵“天赞皇帝保宁六年六月十八日遘疾薨于寢,享年六十有一”。

天赞皇帝就是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六年,也就是公元974年。

自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后晋出帝石重贵投降被迁往辽东,又在发配地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

石重贵手下原翰林学士范质在其《晋朝陷蕃记》所载:“少帝(石重贵)初迁于黄龙府(今辽宁开原),后居于建州(今辽宁朝阳),凡十八年而卒”,比这记载的整整多了十年,石重贵成了四朝元老,靠死了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璟,到辽景宗耶律贤时才去世,看来在辽地生活的还是很不错的,契丹人对待他这个“孙子”蛮好的,也让历史上一段悬案,尘埃落定。

二、幸运地当上皇帝

后晋天福七年(公元642年)六月,那个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帝国的沙陀人、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死了,皇位由他的侄子石重贵即位了。

石重贵的父亲石敬儒是石敬瑭的亲兄弟,原为后唐庄宗李存勗手下将领,死的早,石敬瑭就把这大侄子当儿子一样待见,一直留在身边用心培养。

说来这石重贵自少年起颇乖的,谨言慎行,忠厚质朴,不辞劳苦,凡事尽心尽力,打仗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善于驰马射箭,武艺超群,魁梧雄壮,颇有沙陀祖宗之风,深得石敬瑭喜爱,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开始石敬瑭想把他培养成文武双全的儒将,让他管理民事,学习治理,但石重贵对管理不感兴趣,热衷于战场征战,驰骋杀敌。

当年石敬瑭镇守太原时,给请了一位老先生教石重贵读《礼记》《论语》之类经典,石重贵一听这“之乎者也”的大道德就头疼,根本理解不了这深奥的含义,对老先生说:“这不是我要从事的事业!”

把老师休了,正巧后唐兵马围攻太原,石重贵披挂上马,冒着箭林石雨冲锋杀敌,毫无惧色,更加得到石敬瑭器重。

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帮助下推倒后唐,登上皇位,建立后晋,准备留一个镇守他的老巢太原,为了讨好辽太宗耶律德光这个“父亲”,便问辽太宗留谁合适。

辽太宗说:“把你儿子们都叫来,让我看看。”

石敬瑭的儿子与石重贵都来到辽太宗面前,辽太宗扫视了一番,指着石重贵说:“就这个大眼睛的就好!”

于是,石重贵被委以重任守卫太原,全权处理河东地区的军政,也是因为辽太宗耶律德光选中石重贵的原因,令石敬瑭对这个大侄子更是高看一眼,不断加官重用,从封郑王晋封齐王,还有把皇位传给他的可能。

石敬瑭病死后,石重贵继位,这其中也许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石敬瑭有六个儿子,或早夭,或阵亡,有两个是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所杀,临死前仅剩下一个未成年的小儿子石重睿。

石敬瑭在垂危之际,把五代时期的“几朝”老臣冯道叫到病床前,托孤冯道,让冯道辅立幼子石重睿,然而石敬瑭一死,冯道就与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变了卦,拥立了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当了皇帝,其实此时的后晋国情十分糟糕,统治阶层勾心斗角,各怀心腹事,自上到下腐败,贪官污吏大肆搜刮百姓,鱼肉乡里,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背井离乡。

石敬瑭去世前后,山西与陕西等地蝗灾严重,庄稼被吃光,粮食绝收,逃亡的难民成群结队,饿死的不计其数。

第二年蝗灾更加厉害,波及河北河南,蝗虫过处,草木瞬间被吃光,京城开封一带飞蝗遮天蔽日,漫山遍野。

石重贵这个“大侄子”一朝当上皇帝,似乎心性也变了,原来的纯厚质朴不见了,那份慎行谨言也变得张狂了,根本就不考虑老百姓的疾苦,派出臣僚到各地征集钱帛,用于军需。

三、石重贵的荒诞行为

这石重贵最让人鄙视的是荒淫无耻。

他有一个亲叔叔叫石重胤,取了一个美艳风情的女子冯氏。石重胤没福享受,结婚不久一命呜呼了。

石重贵早就对这位风骚美艳的小婶娘垂涎三尺,偷偷地有些暧昧的来往。

石敬瑭一死,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国之君,也就不必遮遮掩掩了,迅速就把这个小婶娘冯氏接到京城,豪无顾忌地寻欢作乐。

接受完文武百官祝贺新皇帝登基,他兴奋异常地说:“皇太后有旨,众爱卿不必如此庆贺。”

挥了挥手,散朝,因为他的心思都在冯氏身上,前脚大臣们一走,他便让侍从摆上酒席,与冯氏畅怀开饮,很快就喝得烂醉如泥,在左右搀扶下回后宫。

当时石敬瑭的灵柩还没下葬,经过石敬瑭停灵的梓宫,石重贵醉眼朦胧中想起了这个叔叔石敬瑭,拍了拍灵柩说了一句:“皇太后有命,与先帝不必大庆!”左右的侍从都禁不住笑出声来,如此荒诞皇帝,世间难找呀!

石重贵听到侍从的笑声,似乎受到鼓舞,也狂笑着对侍从们说:“我今天做新女婿怎么样?”

放浪的冯氏听了更是笑个不止。

皇太后李氏听说石重贵的丑态,虽然十分生气,一个妇道人家,也拿他没办法。

随后石重贵就把这个冯氏立为皇后,不知是这个石重贵是对冯氏有着特殊的感情,还是这个冯氏有着独特的魅力,石重贵对这个小婶娘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任其干涉朝政,冯氏的哥哥叫冯玉,是一个白丁,起初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嫌官太小,又提升为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参与朝政,所有文字之类皆由同僚代笔,他仅仅勉强应付点日常事务。

这个石重贵最大的失误,是听信那个拥立他为皇帝有功的景延广的鬼话,对契丹什么称孙不称臣,分明就是自欺欺人。石重贵竟然按照景延广的建立去做了,宁愿当契丹的孙子,也决不当契丹的附臣,这分明就是要那所谓的面子,难道“孙子”就比“臣”更大吗?

这个“孙子”的行为,一下惹恼了辽太宗,令耶律德光老大不满意,当年与石敬瑭争中原之主落选的赵延寿一直盯着后晋的一举一动,并没有放弃取而代之,当中原皇帝的美梦,便趁机在辽太宗耳畔煽风点火,大骂石重贵这个不肖的“孙子”,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恰恰这时,后晋将领杨光远也勾结契丹,说后晋背约违盟,举国上下极不安稳,境内发生灾害,石重贵不得人心,军不斗志,正好借机出兵,混一天下,入主中原。

耶律德光听了,正是下怀,自他当上契丹皇帝以来,他的母后述律平一直操纵朝政,这恰好让他借机拥有兵权,讨伐石重贵是最好的理由。

于是,辽太宗耶律德光派赵延寿、赵延昭兄弟统五万人马南下,分兵数路,入雁门,长驱直入。

你还别说,这个石重贵打仗还真是有两下子,在众将簇拥下御驾亲征,还真给契丹人带来不小的麻烦,头两次耶律德光都无功而返。

经过休整准备,耶律德光第三次兴兵,杀气腾腾而来。

石重贵有了两次击败契丹人的经验,更是志得意满,抱着必胜的信心,任命大将、也就是他的姑父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统大军迎战,并且在诏书上说:“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大有志吞山河,收复被他叔父石敬瑭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扬威天下的雄心壮志。

然而这个杜重威也是一个阴谋家,也想趁乱混一天下,作中原之主,面对契丹兵马,不是迎击而是节节撤退,纵容契丹人南下。当将士们打仗的时候,他依旧在军中与亲信饮酒为乐。

契丹人把一退再退的杜重威与他的兵马围困于栾城(今河北栾城),杜重威根本就没有抵抗,便请求投降,无非想让耶律德光拥立他为皇帝,耶律德光愉快地答应了。

杜重威觉得自己达到目的,招集手下将领宣布投降,众将听了,不由恸哭失声,又不能自主,一夜间十万后晋大军放下了武器,成了俘虏。

耶律德光也很会玩,便让杜重威身着赫黄袍,在军营转了一圈,满足一下他当皇帝的心理,这与之前戏耍赵延寿一样,逗你玩玩而已。

后晋将领张彦泽更是表现出忠心,充当攻晋先锋,旗上大书“赤心为主”,直奔后晋京城。

石重贵手下已经无兵可用,都交给杜重威,便想自焚殉国,别说这点还像个爷们,被近侍薛超死活抱住,没有死成却成了俘虏,无奈中令翰林学士范质写下了降表。

公元947年正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到达后晋京城洛阳,石重贵此前已经派自己的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知耶律德光到达洛阳,便准备与皇太后李氏一起迎接,耶律德光拒绝了这个请求。

这个攻破京城,俘获旧主的张彦泽本以为会得到重赏,结果却被耶律德光砍了头。因为这小子滥杀无辜,民愤极大,后晋文武百官都说张彦泽罪不可赦,斩首之日,老百姓们争相割其肉而食之。

四、悲催的流放生涯

石重贵被封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负义侯,也就是羞辱他背叛契丹,失信无义的意思。随后把石重贵一押解到偏远的渤海(今东北)地区。

石敬瑭一家北行,风餐露宿,千辛万苦,来到黄龙府故地(今辽宁开原),稍憩之后,又被述律后召往怀州。

石重贵只好重新上路,还算幸运,途中听到新皇帝登基的消息。原来辽太宗耶律德光从洛阳返回草原的途中,病死于栾城,跟随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灭后晋的耶律阮,也就是让国皇帝、耶律德光的兄长耶律倍的儿子,永康王耶律阮被随军将士拥立为皇帝,是为辽世宗,允许他们在辽阳暂住,各种供给也得到保障。

世宗还亲来辽阳看望,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迎。

石重贵有一个女儿,姿色过人,还未开笄,却被世宗的大舅哥禅奴舍利相中,石重贵因女儿年纪太小而推辞,世宗耶律阮索性直接派人掳走,连带“东西班数辈善于歌唱”者一并送给妻兄。

几年之后(这期间一直在开原),石重贵又被迁往建州(今辽宁朝阳西南)居住。行到中途,石重贵生母皇太妃安氏病故。

到达建州,建州“节度使赵延晖尽礼奉迎,馆帝于衙署中”,随后割寨地五十余顷给石重贵使用,石重贵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

述律王子(也就是辽太宗的儿子、后来的辽穆宗耶律璟)听说石重贵有妃子貌美,又强娶石重贵年轻艳丽的妃子赵氏、聂氏而去。

石重贵敢怒不敢言,十分无奈,一个亡国之君,已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听之任之。

还好,这个石重贵又是一个比较想的开的人,富贵荣辱,皆为天意,于是,让他能够成为阶下囚后,又渡过了二十八个春秋,病逝于建州(今辽宁朝阳),也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一个不太光彩的句号,成为历史上一个另类的皇帝。

标签: 晋朝石重贵

更多文章

  • 石敬瑭养子石重贵:后晋末代皇帝,被俘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石重贵,五代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石重贵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五代史中,后晋只经历了两位皇帝就结束了。这倒不是说后晋的国祚太短,令世人们感到非常的可惜,而是说后晋的这两位皇帝都很有特色。开国皇帝石敬瑭,因为做了一个荒唐的决定,被后人骂到了现在,虽然最后他也自食了恶果,但始终没有消除世人心中

  • 石重贵:五代最有骨气的皇帝,被俘后坚持了27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石重贵,五代

    在历史长河中,石重贵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五代史中,后晋只经历了两位皇帝就结束了。这倒不是说后晋的国祚太短,令世人们感到非常的可惜,而是说后晋的这两位皇帝都很有特色。开国皇帝石敬瑭,因为做了一个荒唐的决定,被后人骂到了现在,虽然最后他也自食了恶

  • 他是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揭秘石重贵悲催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石重贵,五代

    在历史长河中,石重贵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凡古代王朝,上至商周秦汉,下到宋元明清,都不能逃脱灭亡的归宿。因此可以说,有多少个朝代,就有多少个亡国之君。不过,同为亡国之君也有天壤之别。有的是从祖宗手里接过一个烂摊

  • 成汉国最后一位皇帝李势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势,皇帝,五胡十六国

    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 ,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时人人自危。公元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兵败投降,成

  • 李势的父亲是谁 李势的父亲李寿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势,皇帝,五胡十六国

    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 ,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时人人自危。公元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兵败投降,成

  • 因为爱情?后周皇帝郭威让柴荣继位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周,柴荣

    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杀死原来被推选的继承人伯益,自己继承王位,自此中国历史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天子们的皇位一般均有自己的兄弟、子侄继承,即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的皇位继承原则。在权力不正常更迭中也会产生一些特殊情况,如唐宣宗李忱曾以皇太叔的名义继承皇位。虽然无法保证皇位正常的顺序继承,但终

  • 周世宗柴荣为何重用毫无背景的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世宗.柴荣,赵匡胤,宋朝

    对于“军阀”这个词汇,我们不陌生。上个世纪的中华民国历史上,从袁世凯死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都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渊菽。老军阀有直皖奉,新军阀有蒋冯阎桂,这是大点儿的,还有各省各地的中小军阀,最典型的是四川军阀。一省之内,竟有军队290余团,130万人,但却是军阀割据、防区林立、互不相属、形同郡国的

  • “五代第一明君”后周世宗柴荣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代,明君,后周,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6年,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父亲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后周太祖郭威内侄,收为养子,又名郭荣,继位后复本姓。柴荣在位六年,整军

  • 中国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五代十国时期周世宗柴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代十国,周世宗,皇帝

    论英伟,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论名气,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圣祖;论功绩,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论谋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则天;论刚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论生平无懈可击,要论身后无一微词,只要他一出场,包括上述十大杰出帝王在内的所有皇帝统统靠边站。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

  • 柴荣是后周的第几任皇帝?柴荣与赵匡胤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柴荣,赵匡胤,五代十国

    柴荣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因为他在位时间创造了后周的繁华和昌盛,被史学家们称为是五代时期第一名君。那么到底柴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根据记载我们可以知道柴荣从33岁登基之位开始,一直致力于后周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也因为他为人正直又贤明,收到了广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