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的女子带上?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的女子带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47 更新时间:2024/1/4 14:43:46

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 ,河南洛阳,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

玄武门背后的身影

无论是善待妃嫔、以德服人、制定规则、抑退外戚,还是识人卓越之才,都说明了她那刻骨的清醒和理性。如果到此为止,她也就只是历史上一般的贤妃而非长孙皇后。

玄武门之变,版本很多,不管哪个版本,新旧唐书都记载了其间她所起的作用,“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更为夸张的是:“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以存内助。”

这位平时行动必遵循礼法的贤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她如果真的“贤”,信仰那些君臣规则,按照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礼法,这位贤妻会劝诫当时的秦王不要这么做;她如果真的“好”,按照她平时“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的孝顺,按照平日她对姐妹们“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的仁慈,这位好儿媳、好姐姐、好主子怎么会去劝勉自己丈夫做如此凶恶残忍之事?

事后还建议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戮杀殆尽?如果她真的是遵守秩序,仅仅清醒理性以图自保,怎么会“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能“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有人推测,那是她对秦王万般深情,秦王也于千万凶险里同生共死,仿佛情深意重无若此夫妻。这是低估了李世民,更加低估了我们的长孙皇后。

长孙死的时候,李世民是这么哭的:“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一个男人居然用“良佐”这样的政治术语评价自己的老婆?

李世民病重,长孙带着毒药,宣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为什么她申明自己不会学吕后?她怕李世民想什么?

每次议论政事,“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这个男人英雄盖世,也算贤明君主,为什么要向一个妇人征求国家大事的建议?

只能说明一点,多年以来,他们就是政治伙伴,而整个玄武门之变,长孙决非勉励将士那么简单,整场阴谋政变的前后,都闪动着她的身影。(原文来自知野史的头条号)

标签: 李世民唐朝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武士彟:武则天父亲与李世民父亲不为人知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武士彟,李渊

    隋大业七年(611年),杨广征高句丽失败。国内从此开始大乱,地方军阀各自为政,起义烽火不断燃起。武士彟认为这是一个出人头地的绝好机会,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隋军,担任鹰扬府队正,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连排长。武士彟的选择和决定绝对正确。他不能继续做商人,也不愿当农民,那么就参军吧,参军是他唯一的选择,参军

  • 一代明君李世民强加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造成我们对隋炀帝否定评价的莫过于不恤民力修筑大运河,不顾民苦数征高丽,奢华耗费三游江都,这些历来都是人们揭隋炀帝短的焦点所在,的确,这都是劳民伤财的举措,直接加速了隋朝灭亡,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大运河,历来人们对它都褒贬参杂,既否定它是不恤民力,劳民伤财的工程,也肯定它在沟通南北、加强

  • 解密:女皇武则天为何没能为唐太宗李世民生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女皇,李世民,

    不久,杨妃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李明,这也是自从武则天入宫之后,李世民生育的唯一子女。可见,李世民对杨妃是多么的宠爱。武则天入宫后,一直没能为李世民生育一男半女,这也说明她不受宠爱。作为一个宫廷新人,武则天也会跟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一样,处处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以获得加薪晋职的机会。何况,武则天的领导李

  • 千里追敌收复河东失地 唐太宗李世民第二次出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唐朝

    平定薛举后,李唐的第二个对手是刘武周。与薛举相比,刘武周的实力还算弱的,刘背后的主子——突厥人,却是李唐的心腹大患。619年,李渊再次让李世民率关中主力征伐刘武周。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东渡,驻军柏壁。绛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柏壁南依峨嵋,北控汾河,沟壑纵横。李世民驻军的“秦王堡”,更是形同铁壁,易

  • 曹操被骂大奸臣 而逼父杀兄的李世民却是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有很多演绎的成分,包括一些名人说的话做的事。那曹操的一句经典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没有史实依据呢。或者根据曹操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的发展历程以及性格特色,这句话符合曹操在正史里的描述吗?先看看演义是怎么说的:初平二年,曹操行潭课此,逃出京都长安。董卓 下令

  • 唐太宗论弓矢:李世民征高丽兵力十足却何还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隋朝在杨广的倒行逆施之下终于亡了,亡得很悲惨,起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颂不已的大唐帝国。龙虎济,风云会,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唐初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平南扫北,中国四周的边患几乎一一扫平,国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道路,此时高丽问题便又一次横亘了在中国的面前。隋朝几度在高丽的惨重失败,前

  • 唐朝李世民为何没把治国贤能用在父子关系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有14个皇子,其中与长孙皇后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是长子,唐太宗即位那年,8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从遗传学上来说,父亲是李世民,这边素质是没得说的。母亲那一方呢?李承乾的外祖父长孙晟,是隋朝著名的神箭将军,“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公的一次箭艺表演。四肢发达,智商如何?当年此

  •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

  • 李世民10岁的弟弟李元名为何不对女官行礼?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李元名,女官

    在古代皇宫里面,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的身份都是皇帝的性伴侣。她们身份比嫔妃更低;比宫女略高。只要皇帝需要,她们都必须随时随地侍寝。她们就是皇宫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女官。女官,顾名思义,是女性官员。她们也要像男性官员一样做事,承担皇宫里的某项具体职务,比如,有的管礼宾,有的管食膳,有的管衣饰。而且,这

  • 李世民为何收了李元吉媳妇?绝不是因为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太宗,唐朝

    在大唐历史上,有三桩桃色绯闻被人们千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妇,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后妈(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儿(李瑁)媳妇。因此后人对几个朝代有一评语:脏唐臭汉宋无明。就是说大唐的宫闱之事比较开放,是人们街头巷尾主要的八卦话题。对于这三桩绯闻,大家都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