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里追敌收复河东失地 唐太宗李世民第二次出征

千里追敌收复河东失地 唐太宗李世民第二次出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47 更新时间:2023/12/30 6:52:24

平定薛举后,李唐的第二个对手是刘武周。

与薛举相比,刘武周的实力还算弱的,刘背后的主子——突厥人,却是李唐的心腹大患。

619年,李渊再次让李世民率关中主力征伐刘武周。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东渡,驻军柏壁。绛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柏壁南依峨嵋,北控汾河,沟壑纵横。李世民驻军的“秦王堡”,更是形同铁壁,易守难攻。这时的河东,由于连年战乱,官库已被掠空,军粮是个问题。于是,李世民发布安民告示,并愿出高价购粮。附近的老百姓见唐军纪律严明,纷纷归附,粮送草,解决了军粮的燃眉之急。不久,后勤部队才从永丰仓调运粮食送到,唐军稳住了阵脚。

时值隆冬,宋金刚亲率大军冒雪直逼柏壁,而李世民采取“休兵秣马,紧壁挫锐”的战术,每天只派出小股侦察兵,没有较大的军事行动。

两军在柏壁相持不下,谁也不敢贸然出击,逐渐演变成后勤补给的较量:谁能保证自己的后勤补给跟上,又能控制对方的后勤通道,谁就赢了。

宋金刚立即召开军事会议,首先发言:“李世民企图依靠充足的粮食供应与我军长期相持,这对我们十分不利。我军的粮草全靠晋阳供应,两地相距千里,道路崎岖,更为严重的是,处于我军粮道上的浩州城(山西汾阳)至今未能攻下,一旦粮道被唐军截断,我军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

尉迟敬德说:“柏壁以南现有两路反唐兵马,一个是夏县的吕崇茂,一个是蒲坂(山西永济)的王行本。我率军去增援二人,让他们袭扰唐军粮道。只要李世民军心动摇,我军就有机会取胜。”

宋金刚允许。

不料,李渊施反间计,封吕崇茂为夏王,命他袭击宋金刚。

尉迟敬德果然中计,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除掉吕崇茂,接着又出兵攻打蒲坂,但才到半途,就听说老王已被李渊歼灭。

老宋想偷袭唐军粮道彻底失败了,只能寄于主公刘武周也能像李渊一样拔除自己身后的钉子。不过刘武周毕竟与李渊相差甚远,屡次出兵浩州,全都大败而回。

翌年4月,李世民的大将刘弘基率精兵绕道成功驰援浩州,宋金刚的后勤供给线彻底地断了。

老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军粮无法补给,于4月13日深夜悄悄撤退。

次日早上,李世民发现敌军逃跑,随即亲率八万大军追击。打得宋金刚措手不及,只好撤入介休城内。

介休城哪里养活得了那么多军队?老宋坚守十天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出城与唐军决战,结果大败。老宋逃向晋阳,尉迟敬德归降。

老宋想退入晋阳,凭借充足的粮草和坚固的城防与李世民对持。没想到他的运气用完了,驻守晋阳的刘武周比李元吉跑得还快,听说老宋败了就投奔突厥“干爹”去了。宋金刚也只好带领残兵投向突厥。

李世民收复河东,李唐江山稳定下来。

标签: 李世民唐朝

更多文章

  • 曹操被骂大奸臣 而逼父杀兄的李世民却是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有很多演绎的成分,包括一些名人说的话做的事。那曹操的一句经典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没有史实依据呢。或者根据曹操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的发展历程以及性格特色,这句话符合曹操在正史里的描述吗?先看看演义是怎么说的:初平二年,曹操行潭课此,逃出京都长安。董卓 下令

  • 唐太宗论弓矢:李世民征高丽兵力十足却何还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隋朝在杨广的倒行逆施之下终于亡了,亡得很悲惨,起而代之的便是至今依然为人所称颂不已的大唐帝国。龙虎济,风云会,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唐初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平南扫北,中国四周的边患几乎一一扫平,国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道路,此时高丽问题便又一次横亘了在中国的面前。隋朝几度在高丽的惨重失败,前

  • 唐朝李世民为何没把治国贤能用在父子关系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李世民

    唐太宗有14个皇子,其中与长孙皇后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是长子,唐太宗即位那年,8岁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从遗传学上来说,父亲是李世民,这边素质是没得说的。母亲那一方呢?李承乾的外祖父长孙晟,是隋朝著名的神箭将军,“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公的一次箭艺表演。四肢发达,智商如何?当年此

  • 玄武门之变是怎么回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

  • 李世民10岁的弟弟李元名为何不对女官行礼?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李元名,女官

    在古代皇宫里面,有这样一群女人,她们的身份都是皇帝的性伴侣。她们身份比嫔妃更低;比宫女略高。只要皇帝需要,她们都必须随时随地侍寝。她们就是皇宫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女官。女官,顾名思义,是女性官员。她们也要像男性官员一样做事,承担皇宫里的某项具体职务,比如,有的管礼宾,有的管食膳,有的管衣饰。而且,这

  • 李世民为何收了李元吉媳妇?绝不是因为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太宗,唐朝

    在大唐历史上,有三桩桃色绯闻被人们千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妇,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后妈(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儿(李瑁)媳妇。因此后人对几个朝代有一评语:脏唐臭汉宋无明。就是说大唐的宫闱之事比较开放,是人们街头巷尾主要的八卦话题。对于这三桩绯闻,大家都归结

  •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登基称帝的?唐太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太宗,唐朝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4日(626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

  • 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下场都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佑;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

  • 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举措有哪些?有何具体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李世民,唐朝

    1.吸取隋亡教训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

  • 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分别是谁?又有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唐朝

    长子:李承乾皇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