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指挥六十万大军,他真的是昏君吗?

唐肃宗让太监鱼朝恩,指挥六十万大军,他真的是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3/12/14 21:03:0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肃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也是大唐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繁荣而富庶的开元盛世中,无忧无虑。

开元二十六年(738)被立为太子后,李亨的安乐日子算了到了头,整日与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相勾心斗角,还好他保持低调,一再隐忍,没被抓住太大的把柄。更为不幸的是,在他当太子的第十七个年头,爆发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

潼关失陷后,李亨大着胆子与父亲分道扬镳,他北上灵武,自立为帝,举起了抗击叛贼,兴复大唐的旗帜,令天下有识之士引领而望,竞相投奔。

此举虽是篡逆,但后世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因为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站在了抗击安史叛军的一线,并快速收复了两京,恢复了大唐江山社稷。

能够找准适时地把握机遇,干正确的事情,肃宗的判断力、能力绝对不弱。另外,他还有一个优点,便是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作为帝王,这个优点可算难能可贵。所以,李亨这个皇帝不算个昏君。

然而,收复两京后,对叛军发动致命一击时,李亨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乾元元年(758)九月,在经过了一年的准备后,李亨下令让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个节度使与一个兵马使,共计二十万大军,向叛贼安庆绪的老巢邺城进发。在大军集结时,各地援军纷沓而至,使大军的实际人数迅速上升到了六十万。

面对如此雄厚的兵力,李亨踌躇满志,决意一举荡平贼巢。但在斟酌统帅人选时,李亨却犯了愁。九个节度使都是战功卓著之辈,特别是郭子仪与李光弼,二人都是元勋,同是三公、宰相,连加官进爵的日子都是同一天,实在难分高下,让谁统领谁也不合适。

为了调和这个矛盾,肃宗另辟蹊径,决定不设元帅,而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代表朝廷监统诸军。这个“观军容使”是肃宗的新发明,可不是检查战士们的仪容仪表,而是实质上的统帅。

这个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一个太监,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干点看颜色伺候人的卑贱营生,他懂个啥?能指挥六十万大军?

然而肃宗就这么干了!结局没有意外,鱼朝恩多次否决了郭子仪与李光弼的正确建议,六十万大军大败而回。

李亨这是怎么了?为何让个太监指挥六十万大军?

其实,郭子仪,李光弼二人难分高下,谁当统帅不好抉择,这个由头纯粹是借口。李亨从内心就不想让他二人当统帅,因为他害怕了。

当年的安禄山与郭、李一样,也是节度使,他凭着东北三镇的二十几万人马,就差点将大唐江山掀翻。现如今,让李亨将十镇兵马,几乎是全国的军事力量,交给一个节度使,他还真不敢。

手里掌握这么多军队,一旦起了歹心反戈一击,已经千疮百孔的大唐,断然经受不住。郭、李二人军事上有一套,可以听,但绝不能再扩大他们的权力,为帝国埋下隐患。

而太监这类人,与皇子们从小朝夕相处,比那些文武官员要亲近与信任的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些没根的奴才,无非是贪图一些黄白之物,不会有睥睨天下的野心。就像宠物一样,唯有跟着主子摇尾乞怜才有得吃喝,失去了主子有谁会看得起他们呢!所以,用他们十分放心。

看来,让太监鱼朝恩指挥六十万大军,并非李亨昏庸武断,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然而这样做虽然安全了,但鱼朝恩从未经过战阵,毫无指挥经验,这样的统帅如何能够驾驭三军,应对复杂的战争局面呢!

李亨虽非昏君,但做事过于谨慎且缺乏识人之明。所以,在有生之年,终究没能结束安史之乱,实现大唐的复兴。(文:熊鱼自笑)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方家。

标签: 唐肃宗唐朝

更多文章

  • 经历两次婚变政权的唐肃宗李亨,是怎么创造属于自己的大业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对唐肃宗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望》中开篇的一段话,诗词开头描述的是,当时大唐混乱的政治状况。其意思为,国都已经沦陷且城池破旧不堪,虽然山河依旧存在,但乱草遍地林木荒荒,给人造成一种无人管理的荒野森林一

  • 拯救大唐江山与危难的唐肃宗李亨,为什么会被活活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亨,唐朝

    对唐肃宗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755年,一场巨大的变革使得大唐江山迎来了一个转折。原本繁盛无比的大唐王朝因为这场变革风雨飘摇,由盛转衰。这场变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后,叛军迅速攻占了唐朝核心统治的关中地区,唐玄宗逃往川蜀地区避

  • 张皇后被杀时,为什么唐肃宗李亨没有一点办法,自己还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肃宗李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

  • 在安史之乱中篡位夺权的唐肃宗李亨,对大唐来说是福是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场浩劫结束了大唐繁华,安禄山建立了大燕帝国,但与此同时,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也在安史之乱中成功登基,成为唐肃宗,不过这次继位并非唐玄宗的旨意,而是李亨的独断专行。,唐玄宗受到了禁军陈玄礼的逼迫,下令斩杀了杨氏一族,包括

  •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为什么会害怕一个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为什么会害怕一个太监?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是历史上有名的繁荣朝代,皇帝们也大都比较给力。但是唐肃宗李亨继位以后,谁都不怕,唯独害怕一个太监,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提到的,是肃宗的登基过程。早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身边有一

  •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可谓是最完美的帝王。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为了争夺皇位,李世民带兵发动政变,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同

  • 唐代在生平简介 唐代宗李豫大唐第一多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皇帝

    安史之乱将沉浸在太平繁华美梦中的大唐猛然拉下神坛,老朽没落的唐玄宗在无奈失落中死去,悲愤的唐肃宗苦苦支撑了六年也一命呜呼,这爷俩将一个超级大乱摊子扔给了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年),专权的宦官李辅国杀死了张皇后,肃宗也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时年36岁,是为唐代宗。唐代

  • 唐代宗李豫是怎样收复两京的?唐代宗李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

    禄山之乱,京城陷贼,从肃宗搜兵灵武,为天下兵马元帅。公元757年(至德二年)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这年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九月十七日,唐朝大军正副元帅广平王、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

  • 唐代宗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唐代宗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唐朝

    唐代宗李豫(727~779)唐朝第九代皇帝。唐肃宗长子。初名□,后改名豫。唐玄宗诸孙百余人,李□最长,颇为玄宗钟爱,立为嫡皇孙。年十五时,封广平王。安史之乱爆发,从肃宗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至德二载(757)肃宗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以讨安史。李□与郭子仪等率唐军,在回纥援助下,先后攻克长安、洛阳

  • 唐代宗为什么要将爱女下嫁给郭子仪做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

    郭子仪唐朝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网络配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