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经历两次婚变政权的唐肃宗李亨,是怎么创造属于自己的大业的?

经历两次婚变政权的唐肃宗李亨,是怎么创造属于自己的大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3/12/15 18:36:24

对唐肃宗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望》中开篇的一段话,诗词开头描述的是,当时大唐混乱的政治状况。其意思为,国都已经沦陷且城池破旧不堪,虽然山河依旧存在,但乱草遍地林木荒荒,给人造成一种无人管理的荒野森林一般。这就不免让人联想到唐朝后期不断发动政变,导致国不泰民不安的惨淡景象。然而就在这种凄惨的情况下,一位天子悄然在京都降生,这位大唐天子就是李亨,这位天子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载:“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这位大唐天子李亨没出生之前,其父亲李隆基就想将他扼杀在娘胎里。当时的身为太子的李隆基跟太平公主的关系十分不好,李隆基担心太平公主会以太子沉迷美色为由上书皇帝将自己废位。碍于这种原因,李隆基便让下属找来些许堕胎药,想给李亨生母杨氏喝,但一番思索过后,最终没有实行,李亨得以逃过一劫,最终幸运的在长安东宫出生。李亨在出生后,并没有得到过自己母亲的爱护,因为生母杨氏只是一个妾室,而太子妃杨氏因没有生下儿子就将李亨接到了自己的身边抚养。《旧唐书》载:“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

天子李亨在年仅2岁时就被封为了陕王,五岁时被封为了大都护,这样的荣誉对于李亨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但这种优势在李亨成为太子后就慢慢的失去了作用。

《旧唐书》: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得罪。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上为皇太子。这时李亨就被推上了储君的位置,也正是因为被推上了储君,李亨的坎坷之路也就此开始。当朝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成为了李亨登基之路最大的政治威胁之一,其父亲唐玄宗对于这种争斗,却不管不顾。由此可以说明一点,如果不是之前的太子李瑛被废,李亨是根本没有机会成为储君的,且唐玄宗也不愿意看见自己儿子李亨的势力日渐扩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唐朝时期最出名的杀父夺权就是李承乾杀李世民了,但李承乾失败了,而唐玄宗也害怕历史重演,太子谋反自己死于李亨手下,所以才会放任不管。

《资治通鉴》载:“李林甫因言坚与李适之等为朋党,后数日,坚长流临封”天宝五年李林甫秘密向唐玄宗进谏说:韦坚、李适之两人勾结有谋反之心,玄宗知道此事后,立马派李林甫去彻查此事。因太子李亨是韦坚的妹夫,李林甫就想将太子牵连进来。幸好的是玄宗只是贬低了韦坚和李适之的职位,太子李亨并没有牵连进去,这让李林甫很是不爽。

《资治通鉴》载:“赞善大夫杜有邻,女为太子良娣,良娣之姊为左骁卫兵曹柳勣妻。勣性狂疏,好功名,喜交结豪俊。淄川太守裴敦复荐于北海太守李邕,邕与之定交。勣至京师,与著作郎王曾等为友,皆当时名士也。”

可当韦坚被贬后,居然让自己的弟弟给自己鸣冤叫屈,弟弟为了让哥哥尽早的恢复职位,就让太子李亨为此佐证,这样做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李亨为了跟韦氏一家抛开关系,便以和韦妃情感关系不和为由,请求离婚。唐玄宗同意了此事,李亨得意逃过一劫。可紧接着,李亨又被牵连进了政治案件。李亨的岳父杜有邻被柳勣状告:“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由于事关重大,唐玄宗有一次委任李林甫查明此事,

李林甫有一次抓住这个机会将太子李亨牵连进来想让玄宗将其废位。可惜一切都不如李林甫所愿,事情查明后,原来是柳勣诬告,而柳勣和杜有邻都在重仗之下被丧命。经历了两次大案和婚变的李亨,内心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但自己太子的位置还好保全住了。

《新唐书》:“十五载,玄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这时安禄山联手杨国忠发动政变,起兵反唐。唐玄宗为躲避此次政变,带着大臣和妃子逃出长安,留下太子李亨阻挡贼人。李亨借助联合大将军陈玄礼带着精锐部队飞龙禁军,前去阻挡杨国忠。这时的李亨就想借助此次机会趁势对唐玄宗发起兵变,至此一场阴谋就此开始。当杨国忠被禁军的队伍杀害后,李亨才完成了兵变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逼死杨贵妃,但可惜的是,大将军陈玄礼在杀害杨贵妃后居然带着人头给向玄宗表示衷心。无奈之下,李亨发起马嵬兵变一路向着灵武所去,最终在天宝15年,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在灵武的城楼上,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志德,玄宗就此被推上太上皇的位置。

至此李亨正式接替了父亲唐玄宗的职位,对于这位乱世中出生的天子最终登上了皇位,完成了自己的大业。但我们回顾李亨的一生,从未出生就已经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当李亨被立为太子后,又一直遭到了宰相李林甫的针对限制其势力,让李亨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马嵬兵变,李亨也是在安史之乱这种大动荡中抓住了一个好的时机,才得以称帝,如果这次机会没抓住的话,后续的事情谁也无法预知。

标签: 唐肃宗唐朝

更多文章

  • 拯救大唐江山与危难的唐肃宗李亨,为什么会被活活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亨,唐朝

    对唐肃宗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755年,一场巨大的变革使得大唐江山迎来了一个转折。原本繁盛无比的大唐王朝因为这场变革风雨飘摇,由盛转衰。这场变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之后,叛军迅速攻占了唐朝核心统治的关中地区,唐玄宗逃往川蜀地区避

  • 张皇后被杀时,为什么唐肃宗李亨没有一点办法,自己还被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唐肃宗李亨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

  • 在安史之乱中篡位夺权的唐肃宗李亨,对大唐来说是福是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场浩劫结束了大唐繁华,安禄山建立了大燕帝国,但与此同时,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也在安史之乱中成功登基,成为唐肃宗,不过这次继位并非唐玄宗的旨意,而是李亨的独断专行。,唐玄宗受到了禁军陈玄礼的逼迫,下令斩杀了杨氏一族,包括

  •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为什么会害怕一个太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为什么会害怕一个太监?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是历史上有名的繁荣朝代,皇帝们也大都比较给力。但是唐肃宗李亨继位以后,谁都不怕,唯独害怕一个太监,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提到的,是肃宗的登基过程。早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身边有一

  •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肃宗,唐朝

    唐肃宗为什么要杀建宁王李倓,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可谓是最完美的帝王。然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却有一个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为了争夺皇位,李世民带兵发动政变,杀死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同

  • 唐代在生平简介 唐代宗李豫大唐第一多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皇帝

    安史之乱将沉浸在太平繁华美梦中的大唐猛然拉下神坛,老朽没落的唐玄宗在无奈失落中死去,悲愤的唐肃宗苦苦支撑了六年也一命呜呼,这爷俩将一个超级大乱摊子扔给了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年),专权的宦官李辅国杀死了张皇后,肃宗也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时年36岁,是为唐代宗。唐代

  • 唐代宗李豫是怎样收复两京的?唐代宗李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

    禄山之乱,京城陷贼,从肃宗搜兵灵武,为天下兵马元帅。公元757年(至德二年)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这年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九月十七日,唐朝大军正副元帅广平王、郭子仪为中军,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

  • 唐代宗是怎样登上皇位的?唐代宗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代宗,唐朝

    唐代宗李豫(727~779)唐朝第九代皇帝。唐肃宗长子。初名□,后改名豫。唐玄宗诸孙百余人,李□最长,颇为玄宗钟爱,立为嫡皇孙。年十五时,封广平王。安史之乱爆发,从肃宗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至德二载(757)肃宗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以讨安史。李□与郭子仪等率唐军,在回纥援助下,先后攻克长安、洛阳

  • 唐代宗为什么要将爱女下嫁给郭子仪做儿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

    郭子仪唐朝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网络配图后

  • 揭秘古代鲜有的至情志性帝王唐代宗李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宗李豫

    从历史数据中可以看到,李豫是个至情志性、重情重意的人。他对祖父和父亲尽儿孙之道、行仁孝;他手足情深,对建宁李倓之死一直难以忘怀;对儿女钟爱有加,不似其他之王室;因为他经历过战乱,熟知百姓疾苦,因而能够体恤百姓;他对人臣也很宽容豁达,《打金枝》就是很好的一个案例,当郭子仪老将军战战兢兢将自己的儿子郭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