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君的晚年:揭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生活

明君的晚年:揭李世民不为人知的酒色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4/1/20 2:14:15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出现了一些变化,先是从纳谏体现出来的。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网络配图

唐王朝开国以后,李世民身边敢于直言的大臣不下30多人,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开始李世民的确是从谏如流,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尊重。但后来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此时的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了,他大兴土木,建飞山宫,担心群臣劝谏,便警告他们说,“若不为此,不便我身。”

并且为自己狡辩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这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容易无事生非,应该长期当牛做马。这反映了此时的李世民以我为中心、一意孤行的狂妄心理,已经完全忘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简单的道理。更为可恶的一件事是贞观十九年,门下省侍中谏臣刘洎说了几句真话,李世民便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加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网络配图

晚年的李世民不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而且贪恋酒色,搜罗美女,就是自己弟媳妇他都不放过。公元636年,也就是贞观十年六月,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身边少了一位“贤内助”,从此他愈发表现出贪恋酒色的本性。他经常命人四处搜罗美人,以充内庭。后来的武则天也是这个时期进了后宫。当时的武则天年仅十四岁。由于她貌美乖巧,很快被册封为才人。为满足欲望,李世民连弟媳妇都不放过,弟弟齐王李元吉死后,弟媳妇杨氏迅速成为李世民的枕边人。庐江王被杀后,他的爱姬也被迫钻进了皇帝的被窝儿。荒淫无度的性生活,掏空了李世民的身体,这加剧了他健康状况的恶化。

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游猎巡幸,花天酒地,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贞观十五年,羽林军哗变,卫兵们“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他们希望李世民别再游幸了。最终,这些卫兵都被以“大逆罪”处死。但是,也能从侧面看到,这位著名的贞观天子,已经堕落到了什么程度。

唐朝是修史最活跃的时期,《南史》、《北史》、《隋书》,相继完成。李世民太在乎生前身后名了,他不但关心“兴替之鉴”,还干涉史官的独立性,竟然暗示他们“秉笔直书”。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让人大跌眼镜。北宋名臣司马光对此事就深恶痛绝痛,他认为,心虚的李世民强索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恶劣的先例。当时连才人武则天对此事就心怀不满。

网络配图

李世民晚年虽然醉心于“延年之药”,但他也逃不过人的生老病死的规律,公元649年孟春时节,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二岁。在盛唐的晨钟暮鼓声中,一个李世民时代悄然消失。不过,细数一生,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过度奢侈糜烂的错误。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开创贞观盛世,可谓千古一帝!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用美人计逼父亲李渊造反 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一夜风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对于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人物来说,那就不仅要改变这个人物自己的命运,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起带改朝换代的动力作用。中国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因为“一夜风流”而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这一事件的男主角便是大唐王朝的开国

  •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竟是:李世民好色看上弟媳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史书上严正声明说,大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兄弟媳妇杨氏之间:未及以乱……啥意思呢?意思是说,李世民是个正经人,没有和自己的亲弟弟李元吉的媳妇杨氏上过床,真的没有……好端端的,突然声明这事干啥?因为李世民真的和杨氏上过……这事太龌龊,还是阳光点说吧。阳光点就是,当李世民讨平窦建德,回师之后,惊发现隋炀帝

  • 不一样的帝王:李世民冲动好杀人 事后再反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有两段自我评价很有名。一段出自贞观九年(635),他说:“自古以来,能够在乱世成就帝业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年男人,只有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三十三岁起事。本人十八岁就起兵,二十岁就已经平定天下,二十九岁就当上皇帝了。从武功方面来说,我已经胜过古人。年轻的时候我带兵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登基以后可以说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 而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同为非法皇帝 为何朱棣的口碑不如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

    明朝朱棣最终成为永乐大帝,李世民成为千古大帝,这两个人的出身都是正宗的皇室,但是上位的手段都差不多,但是李世民的名声更加好一点,朱棣的就差了一些,但是,今天我要为朱棣抱不平。网络配图 我的看法是:朱棣是不折不扣的“建国皇帝”他的江山明显是“自己打下来的”,和李世民完全不一样。朱棣应该用“夺位”一词更

  • 这人在李世民面前说谋反 不但没被杀还得到赏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尉迟恭这个人物在唐朝可是非常有名气的,如果没有他,恐怕李世民想要上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其实从长相来说,这个人并不是很好看,因为他真的非常黑,但是性格却十分的忠厚,在战场上创造了太多的功劳,每一次作战,他都是最勇猛的那个,面对钱财冲不动心,只要得到赏赐,那么肯定会分给手下的士兵。然而或许是功劳太多了,

  • 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太宗

    未解之谜: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军从夔州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路向东挺进,要扫平南粱。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梁王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

  • 此人差点杀了李世民一家 最后竟还称他为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薛万彻

    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能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在突厥铁骑下定下渭水之盟,之后隐忍一鼓作气派遣李靖击溃突厥。他能在尚武的唐朝建立盛世,被后世一直传诵。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君王典范,这就是对这四位帝王最高的评价了。玄武门之变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政变使本来不是太子的李世民当上了皇

  • 李世民众多儿子 为何唯独选了最软弱的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高宗

    太宗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宽、李恪、李泰、李治、李愔、李祐、李恽、李贞、李慎、李嚣、李简、李福、李明。网络配图 这其中,长孙皇后生下三个儿子,即大儿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他们三个人是嫡子,真正有资格竞争皇太子。李承乾相当任性胡为,毫无官宦子弟的风雅气度。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成了瘸腿太

  • 李渊为什么要诅咒李世民的孩子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渊

    唐高祖李渊,曾愤恨的对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这算是一份诅咒,李世民的孩子,也算是李渊的孙子,为什么李渊要诅咒自己的孙子。这就要追溯到玄武门之变了。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