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琼为何不追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秦琼为何不追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1/26 20:03:31

导读:朝代更替是必不可免的事情,有些是因为命数已尽,有些则是因为造反。其实造反是件苦差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但是总有一些谗言迫使人们不得不反,玄武门兵变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玄武门的谜团

仔细阅读唐代的历史,在《新唐书》中对于玄武门事变的描述似乎被作者有意识的支离,我们很难从哪一个人的传记,或帝王本纪中去通透了解事件的全貌。与之相关的很多事件与细节都被散布于不同的人物传记当中,如果不通读全书,似乎很难将整个事件梳理得清清楚楚。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事件,作者用这样的一种方法去记载,似乎在有意无意之掩饰着什么,似乎只是想告诉人们有那么一件事而已,至于其他就不要太认真了。

网络配图

在那一天的玄武门之变中,主角更像是尉迟敬德,先是射杀了李元吉救了秦王,然后又拿着两位皇子的脑袋,喝退了前来救驾的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卫队,接着又身着重铠、手持兵刃以保护李渊为名,从李渊手里拿来了兵符印信,剿灭了太子和齐王的余党。那么在这样一场你死我活的兄弟相争中,号称秦王麾下第一勇将的秦琼,秦叔宝,却没有出现在那一天关于玄武门之战浓墨重彩的记载中,这是为什么呢?

百战名将秦叔宝

秦琼成名很早,他最早是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的一名下级军官。秦琼母亲去世的时候,来护儿专门派人问候,这使得来护儿手下的很多高级将领很不理解,不过是一名下级军官,何必如此。来护儿说:秦琼这个人,文武双全,志节完备,必成大器。而后果不其然,在以后的多次战争中,秦琼勇武过人,声名鹊起。

后来秦琼投奔了瓦岗军,当时的瓦岗军领袖李密大喜,立刻委以帐内骠骑,代之甚厚。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的黎阳之战中,李密中箭落马,而追兵又至,多亏秦琼以一当十死死捍卫,才保住李密脱离险境。后来,乱世之中的秦琼又寄身于王世充帐下,王世充立刻委以龙骧大将军的职位。但文武兼备的秦琼很快就发现王世充为人诡诈,做事喜欢装神弄鬼,绝非拨乱之主,于是决定和程咬金一起投靠长安的李氏政权。

离开王世充的时候,秦琼并不是偷偷溜走,而是明明白白的告辞,王世充慑于秦琼的威名竟不敢威逼强留。这样秦琼投靠李唐,最终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的右三统军。在李世民的手下,秦琼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著名的尉迟敬德就是被秦琼击败并最终投靠李世民的。史书上说:秦琼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每战身先鏖战,前无坚对。每当对手阵营中有骁将锐士震烁出入以夸众者,秦王则名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网络配图

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目中,秦琼是夺取帝位的最大威胁之一。李建成曾想方设法的要把秦叔宝调离秦王府,李元吉更明白地说,一旦能杀了李世民,第一个要杀的就是秦琼。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令人敬畏的人物,为什么在对于李世民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中,史书中却没有记录他任何勇武过人的事迹。

在史书中我们找不到秦叔宝,积极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的只言片语,在《新唐书》中,他和玄武门之变唯一的一段有关记载只有一句话,是说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是因为他参与玄武门之战,表现突出的奖赏吗?未必,因为那位玄武门之变中除了秦王之外的第一男主角——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得到的封邑是一千三百户。比较有名的张公谨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户,比秦叔宝多得多。

《旧唐书》中说秦琼那天确实随从秦王到了玄武门。那么从封邑的多少,似乎不难判断出,公元626年的那个夏天,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表现和战场之上的勇猛无敌一定判若两人。

秦琼避战

今天的人们大胆揣测一下。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秦琼一定很不愿意搅入到这场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所以表现失常。事实上,唐代早期最著名的军事将领李靖和李绩,对于李世民与太子建成的帝位之争都采取了严守中立的态度,不做任何政治投机。这使得李世民对他们更为敬重。而秦琼本身是秦王府的将领,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帝位之争中,他不可能像二位李将军那样可以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网络配图

他只能站在秦王一边。可是他一定知道,这场帝位之战一旦打响,那么长安城内,必定是血流成河,这样的杀戮和在战场之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完全不同。在这样的一场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秦王帝王野心的血战中,志节完备的秦琼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消极避战。

这样的一场骨肉相残,日后却成为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起点。或者也正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斑斓,玄武门的血腥气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的淡漠。玄武门事变中,秦王手下的刀手尉迟敬德等人,更成了英雄被人崇拜。但是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渊,失去的不仅仅是三十八岁的长子——李建成,二十四岁的四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未成年的孙子和他们的家眷亲信上百人。

那一天,太子府与齐王府一定是血流成河。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你死我活,众人都在用杀戮和屠灭,追求功名的日子里,在大唐的将军中,总还有一位志节完备的秦琼,在血色的悲凉中仍能尽可能的谨守着做人的良知。这种坚持的勇气,恐怕更值得一千三百年后的我们深深的敬重

秦琼一直以正直、忠义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所以这样有气节的将士,理应与这场谋反格格不入,可能这才导致在战场上很少看见秦琼的身影。也许避战真的是最好的方法。

标签: 秦琼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以道德教化胜于杀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六年(632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陕西九成宫去京城长安,一路上大摇大摆,好不威风,途经某处驿站时,还把政府招待所的数石麦麸子拿走了。堂堂一位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享的是厚禄,用度宽裕不愁,怎么还要向区区几石麦麸子伸手?想必是平时索拿卡要惯了,这回也习惯性地顺手牵羊占点便宜。网络配图不料这“麦麸门

  • 突厥与大唐兴衰: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

    在唐朝时期,曾有一个凶悍的民族突厥,给我的北方边境的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是突厥可汗去世,大唐王朝都要举国哀悼,让人唏嘘不已!究其原因,大唐是突厥臣子,必须向突厥纳贡,这一纳贡就是12年。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

  • 史上十大伪君子:李世民欺骗了国人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伪君子

    导读:中国史上未被揭穿的十大伪君子,首先要说明的是伪君子的标准:第一,他们是伪君子,不是大恶人,所以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象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是伪君子,但属於不高明的伪君子,所以也没有列入。1.舜舜本来出生

  • 隋炀帝皇后萧美娘如何勾搭李密色诱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炀帝皇后萧美娘

    萧美娘是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只是在英雄传奇小说系列《说唐》中存在,然后被电视剧翻拍,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隋唐演义》,并且在电视剧中丰满了这个人物,使我们对萧美娘这个虚构的人物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萧美娘性格较为温顺,从小就喜欢识字,常被人叹为天生丽质,长得很迷人。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此人都是被王伯当

  • 才人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好色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

  • 李世民血性之谜:一代明君可能真的是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

    两千年的封建中国,大小皇帝不计其数,但真正配得上“千古一帝”称号的,争议最小的就属他了。提到李世民,我总是不禁想到先秦的一位英主,他就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李世民和他有相近的精神品质。可以说,李世民是升级版的赵武灵王。无论文韬还是武略,抑或马上骑射功夫,李世民应该都不落赵武灵王下风。而李世民的功

  • 殷开山为什么能被唐太宗李世民绘图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殷开山

    在对殷开山简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他的家族。他家世代是当官的,祖父是陈朝的司农,父亲是隋朝的秘书丞。他的家族在当时是十分有名的,而殷开山本人也颇有学识,因此在隋朝的时候也成为了太谷县的知县。殷开山,名峤,是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投奔唐朝的。他先后跟随过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一起作战,并主要负责招抚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忍痛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

    历史上,干掉正统太子大哥而做了皇位“合法继承人”的那些次子幼子们,属于“后太子”一列,他们几乎拥有一个共性,即大都是关键时刻敢犯浑者。这是一种典型的流氓性格。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后太子”都具有流氓性格?而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都成功地升为“后太子”呢?就几个熟悉的例子品析有助说清。扶苏是胡亥的大哥,秦

  • 揭秘:"千古明君"李世民曾在何地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八月,李靖率唐军从夔州出发,沿着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路向东挺进,要扫平南粱。一路连战连捷,两个月后兵临粱国都城江陵。梁王萧铣自知不是唐军的对手,一时又无援兵,于是对群下说:若强行抵抗,力尽而降,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不如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之害,以保全众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