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怎可要求我守法而使我失信于人

唐太宗李世民:怎可要求我守法而使我失信于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35 更新时间:2023/12/15 13:33:52

当时朝廷许多官员假冒资历门荫。太宗令这些人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要杀掉他们。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只应当判处流放。”太宗大怒:“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

被誉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其嘉言懿行在史书中多有记载。近日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发现其23年“贞观之治”的过程中,竟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谈怪论,今择录数则,写出来同读者朋友共赏析。

守法失信论

贞观元年,春。

太宗认为原任兵部郎中之职的戴胄为官清正耿直堪当重用,就提升他为大理寺(检察院)少卿,从事执法工作。

网络配图

当时朝廷上下有许多官员弄虚作假,假冒资历和门荫。太宗很生气,令这些人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要杀掉他们。这时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只应当判处流放。”可太宗大怒道:“你想以守法为由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面对暴怒的太宗,沉静地回答道:“杀他们的敕令出于你作为君王一时的喜怒变化,而法令则是国家诏示天下诚信的规制。但是现在,您既已知其不可行,当以法令为裁断,这样才是忍住一时之怒而昭示天下诚信的处理方法。”在戴胄的坚持下,太宗只好收回成命。

这里,唐太宗提出的是一个悖论:所谓“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法是朝廷遵皇上旨意制定的,守法当是维护皇上的威严与信誉,怎么能反过来说人家守法就使你失信呢?我想,如果不是戴胄阻止,若真的杀掉这些不该死罪的人,那才是“失信于天下”哪!

明知却故犯

贞观元年,秋。

网络配图

这天在谈及司法问题的时候,太宗在朝廷上对大臣们说:古语曰“宽赦是小人的幸事,是君子的不幸”。又曰:“一年中两次大赦,会使善良的人哑口失言。”如果养恶草则对好谷子有害,宽赦罪犯则会使善良的人遭殃,所以自朕即位以来,不想过多地宽赦,唯恐使小人持之无恐,动辄触犯法令。

依此可见,太宗对无原则“宽赦罪犯”的害处是“明知”的,可在行为上他却“故犯”。且不说他在位23年,就实行各种名目的宽赦(大赦、曲赦、降释)多达23次。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此“数赦”之外,又在贞观六年冬搞了一次“纵囚”之举:

太宗亲自过录监狱囚犯,见到应处死刑的人,内心怜悯他们,就决定放他们回家,但约定明年秋季回来就死。结果这次全国所有的死刑犯凡390人,在没有监管的状况下,都按期回到狱中,没有一个逃亡。于是,太宗把他们全部大赦。

如果说依照法令的基本原则,举行的各种“赦”还算是名正言顺的话,那么,这个“纵囚”,却完全是出于太宗心血来潮的一次“拍脑袋”行为。其影响比“数赦”结果更坏。我们知道,太宗十分重视死刑的判决,曾制定“三审”复核制,即“决死囚者,二日中五复奏,下诸州者三复奏”,如有法律决定处死而情可怜悯的犯人,还可以直接上诉到内廷来作最后判定。

网络配图

依此可见,这里的390人,肯定都是“十恶不赦”的、且经过严格司法程序审定的死刑犯,“决无可放之理”(清·蔡铸语)。而今只皇上一句话便将原案判决推翻否定,岂不是把法律当儿戏吗?所以,历代有识者无不对太宗“纵囚”多有诟病,一致认为他是博取虚名的作秀之为。更有北宋欧阳修写出千古名文《纵囚论》,批评他不应该“立异以为高,逆情以干誉”。近日,又有人作诗叹喟:

为掩恶名挣美名,沽名钓誉赦死刑;

瞒得当时天下士,难欺后世明眼人。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揭秘;李世民不杀武则天的幕后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

    众所周知,李世民父子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让人迷惑。武则天的强大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李世民为啥不杀了武则天呢?李世民为啥不爱武则天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贞观年间,李世民得到一本秘谶,也就是一本预言书,里面对唐朝的未来作了这样的推测:“唐三代后,有女武代王!”说的是唐朝三代之后,皇帝羸弱,有武姓

  • 唐太宗李世民亲手制造的“四大冤假错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统治时期,一直都要求实行“慎刑宽法”,避免出现冤假错案。然而,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李世民就曾经亲手制造出了4大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盛彦师是一员武将,他剿灭李密、平定王世充,是难得的军事奇才,但如果让他当劝降的说客,那他可就是门外汉了

  • 秦琼为何不追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兵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琼

    导读:朝代更替是必不可免的事情,有些是因为命数已尽,有些则是因为造反。其实造反是件苦差事,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但是总有一些谗言迫使人们不得不反,玄武门兵变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玄武门的谜团仔细阅读唐代的历史,在《新唐书》中对于玄武门事变的描述似乎被作者有意识的支离,我们很难从哪一个人的传记,或帝王本

  •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以道德教化胜于杀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六年(632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陕西九成宫去京城长安,一路上大摇大摆,好不威风,途经某处驿站时,还把政府招待所的数石麦麸子拿走了。堂堂一位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享的是厚禄,用度宽裕不愁,怎么还要向区区几石麦麸子伸手?想必是平时索拿卡要惯了,这回也习惯性地顺手牵羊占点便宜。网络配图不料这“麦麸门

  • 突厥与大唐兴衰: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太宗

    在唐朝时期,曾有一个凶悍的民族突厥,给我的北方边境的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是突厥可汗去世,大唐王朝都要举国哀悼,让人唏嘘不已!究其原因,大唐是突厥臣子,必须向突厥纳贡,这一纳贡就是12年。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

  • 史上十大伪君子:李世民欺骗了国人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伪君子

    导读:中国史上未被揭穿的十大伪君子,首先要说明的是伪君子的标准:第一,他们是伪君子,不是大恶人,所以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象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是伪君子,但属於不高明的伪君子,所以也没有列入。1.舜舜本来出生

  • 隋炀帝皇后萧美娘如何勾搭李密色诱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炀帝皇后萧美娘

    萧美娘是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只是在英雄传奇小说系列《说唐》中存在,然后被电视剧翻拍,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隋唐演义》,并且在电视剧中丰满了这个人物,使我们对萧美娘这个虚构的人物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萧美娘性格较为温顺,从小就喜欢识字,常被人叹为天生丽质,长得很迷人。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此人都是被王伯当

  • 才人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为什么被李世民冷落12年?武则天从13岁进宫当才人,到25岁也就是李世民逝世的时分,还是个才人。这足以阐明,李世民并不重用她。那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倾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终身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

  •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很好色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已成为了历史上有口皆碑的千古佳话。”然而,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有错误。就像古人所说,但

  • 李世民血性之谜:一代明君可能真的是胡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

    两千年的封建中国,大小皇帝不计其数,但真正配得上“千古一帝”称号的,争议最小的就属他了。提到李世民,我总是不禁想到先秦的一位英主,他就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李世民和他有相近的精神品质。可以说,李世民是升级版的赵武灵王。无论文韬还是武略,抑或马上骑射功夫,李世民应该都不落赵武灵王下风。而李世民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