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县令羞辱的穷小子,被李世民请了4次,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县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68 更新时间:2024/4/1 19:43:41

李世民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并且他和别的明君一样,也都是求贤如渴的典范,比如在李世民身边的魏徵,其实现在我们大家说起魏徵,就会觉得魏徵多好多好,名臣中的典范等等,并且还和李世民组合成了君臣典范,其实相比于魏徵的夸夸其谈,在李世民的身边还有着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大家可能都很不熟悉,因为在历史上的他没有魏徵出名,他的资料也非常的少,但他是李世民一连请了四次的人,而且他不出名并不代表他没有才能,正相反,他的才能,就连魏徵都不及。

只不过这个李世民身边的人以前是个穷小子,还被一个县令羞辱过,但他当上宰相后直接收拾了县令,可以称他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范。

这个人就是马宾王,相比于骆宾王,马宾王被人知道的实在不多,不过马宾王还有着另外的名字,叫做马周。在史书上有几句马周的前期记载,说马周自幼父母双亡,并且贫穷困苦没有依靠,但他非常的爱学习。

至于马周怎么长大的,是谁带大的,又是谁帮助他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可能那个时候的马周邻居们看马周可怜,才把他抚养大的吧。马周二十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困苦生活,将不再是一位穷小子,因为马周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教师。

马周熟读《诗》、《书》、《春秋》等,所以肚子里面有的是墨水,让马周当教师就相当于用大炮打苍蝇。就连马周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因此马周当教师的时候不好好工作,反而经常拿着酒葫芦喝酒。

马周的种种做法向他的上司表明了一个态度:我不想当教师。所以马周的上司满足了马周,动不动就把马周叫过来批一顿,马周当然受不了这种气,古往今来,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特点,脾气大。马周也一样,最后一次脾气比他的上司还大,马周把自己的上司骂了一顿,收拾自己的东西,顺利的下岗了。

下岗后的马周面临着再就业,但是由于他的名声在本县传开了,所以马周迫不得已去别的州县。马周的口袋也再次的空空,一边赶路一变乞讨,结果马周找工作的时候,到处碰壁,如果仅仅碰壁也就完了,可有些人就喜欢干那种羞辱人的事情。

马周走到了浚仪县,找到了县令崔贤,崔贤不仅没给他安排工作,还狠狠羞辱了马周一番,至于羞辱了什么就不多讲了。反正马周的自尊心深深地被崔贤伤害了,而崔贤这位县令的名字也留在了马周的心中。

被崔贤羞辱的马周抬头四望,发现天下之大,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怎么办呢?去长安吧!说不准在那里会遇到自己的伯乐。

马周又一边赶路一遍乞讨的来到了长安城附近,在酒馆休息的时候,马周看到酒馆的小二竟然不招呼他。(这也是人之常情,当时的马周衣衫褴褛,根本不像是有钱人的样子,而这样子的人自然不受店小二的待见。)

马周虽然对别人的白眼已经习以为常,可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来长安的使命,所以马周决定显摆一下自己的能力,什么能力?喝酒的能力,当时最能喝酒的人能喝一斗,结果马周喊道:给我拿一斗八升酒。

店小二不情不愿拿了过来,结果马周就当着店小二的面把酒喝完了,这一下就吸引很多人的眼光。马周拍拍自己的肚子心满意足的走了,至于有没有付钱我们不得而知。

当马周从酒馆走了之后,酒馆之中却炸开了锅,人们议论纷纷,毕竟这么能喝的人,可是破了纪录啊。不过马周的这次喝酒事件,很可能就是他进入中郎将常何家中为客的原因。至于具体的原因史书上没有记载。

不过常何是位武将,也非常的爱喝酒,所以后来常何与马周经常在家中喝酒。而常何是朝廷的中郎将,马周也算是和朝廷搭上了关系。在常何家中的这段时间,马周很知足,毕竟每天有好酒有好菜,可是在马周的心中还没有忘记他来长安的目的,不过马周很快就要实现自己的目的了。

贞观年间,有一次李世民下达诏令,文武百官给朝廷提建议,所有人都要提。其他的文官什么的都没当回事,不就是提建议吗?很简单。可是却为难坏了那些武将,尤其是像常何这种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将。

像常何这种中郎将,基本上不是战时,生活都还不错,李世民当然也不会强迫他们去学习,所以常何没事的时候去玄武门溜达溜达,有事的时候就去办办事,实在无聊就找点朋友喝喝酒。

可自从李世民下达了那个诏令后,常何整天的抓耳挠腮,他也想过找人替他写,可是一时间去哪里找呢?眼看明天就要交了,常何急了,急也没有办法,只能加班加点的写,最终歪歪扭扭的写了两个字,还是他的名字常何。

在常何加班的时候,马周在院中溜达,看到常何屋中还亮着,就敲敲门走了进去。他问常何在干什么?常何说写建议,并且还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马周的内心当即就兴奋了,因为这份建议是要拿给李世民看得。

马周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你的事,我帮定了。当即坐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马周还在常何家睡觉,而常何带着马周的建议来到了皇宫,让人交给李世民。本来李世民心中也十分的清楚,这些武将们提不出什么建议,他的目的还是想借此机会让武将们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李世民打开了常何的建议,上面罗列了二十多条,每条都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今的弊端,并且下面还有处理的措施,李世民当即看得如痴如醉,以至于看到末尾的署名常何时,竟然还愣了一下。

很快李世民醒悟了过来,又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当即下令:传常何觐见。常何听到李世民叫他,也是一头雾水,毕竟别的官员交上去就没事了,为什么单单要叫他呢?

常何拜见了李世民后,李世民问道:这东西是你写的吗?常何当即跪了下来说道:陛下,我不识字,也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这些是我的宾客马周写的,不过马周可是个忠义之人啊。

李世民听完了常何的话之后,根本就不搭理常何,直接让身边的人去请常何家中的马周。常何虽然很无语,但是也只能胆战心惊地在一旁候着,当李世民派出了第一拨人之后,等了会见马周没到,李世民又派遣了第二拨人去请,接着第三拨,最后第四拨。

李世民每派出一拨人请马周,常何的心都要跳一下。他跟着李世民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李世民为了一个人如此的着急,毕竟当年的李世民是经历过万军厮杀的,现在又当上了皇帝,如此沉稳的一个人如今却这么的不沉稳。

同时常何又想起了马周,常何忽然发现他对马周一点也不了解,只知道马周很能喝。在李世民焦急的等待当中,马周出现了,马周拜见了李世民,然后坐下来和李世民交谈,常何想听他们讲了什么?可是常何听不懂,不过最后李世民说的那句话常何听懂了,入职门下。

门下就是门下省,唐朝的权力中枢机构。

贞观六年到贞观十八年,马周从直门下省到监察御史,中书舍人,谏议大夫,中书侍郎,中书令,这就是马周的仕途晋升。从一位不被人知晓的布衣,一名被县令羞辱的穷小子,最终当上了大唐王朝的宰相。

岑文本曾经这样评价马周:马周谈论事情很多,都引经据典,推敲古今,他写出的文章,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

这就是马周的本事,除此之外,马周多次给李世民提意见,其中大事情包括废除世袭、祭祀太庙、严明赏罚、倡行节俭、与民休息、约束藩王等等。

除了这些大事情,在小事情上也能够体现马周的智慧,其中马周给李世民提过这样的一个建议,靠右行走。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更迭,这个建议现如今被我们每一个人遵守。

因为马周的存在,使得李世民的形象更加的完美化,而李世民也曾经对人说过:我一天不见马周,就十分的思念他。

不过马周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还是得益于李世民的慧眼识人,这番君臣相遇也一直被后世人所称赞,李世民曾这样评价马周:“

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可见马周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真的很重。

马周当上了宰相,也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下一步就要报仇了,他把当年的浚仪县令崔贤找到,没有羞辱他,只是把他的饭碗给砸了,至此崔贤不再是一个县令,而是普通的百姓。

而对于这件事情,后来朝中还有人调查,但是发现马周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合理合法,马周不愧是聪明人。除了这件事情外,还有两件事情能够凸显马周的一些特权。

第一件事情:马周想要一个大房子,可是他手中没有钱,但马周还是让人在长安城找最好的房子,最后马周拿着看好的房子地址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很懂马周的意思,直接把房子买下送给了马周。

第二件事情:马周最喜欢吃鸡肉,每次出差,都要吃鸡肉,因此有些人认为马周违规,毕竟李世民曾经下达过命令,官员出差不得吃肉,目的还是害怕州县破费。可是有人对李世民说马周吃鸡肉违规的时候,李世民却说道:吃肉违规,吃鸡合理。

这就是马周,一位摸透了规则又真心效忠李世民的大唐宰相。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弑兄夺位,历史上却零差评,靠的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对于玄武门事变,相信大家很熟悉了,不管是历史课本还是影视剧中都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那是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夺位斗争。但我认为将玄武门之变视作普通的夺嫡事件是不妥的,因

  • 李世民在位期间不修长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唐朝

    在秦末时期,出于战略与防御需要,而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修筑的战略工程。如秦朝,为抵御匈奴,秦始皇动用近百万劳动力,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此后历经千百年,多个朝代均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修筑过长城,如汉朝汉武帝,将匈奴击退至漠北后,趁势修补了秦朝末年因战乱而损毁的南北长城。再到隋朝两帝,用十余年时间,

  • 李世民深爱的女人:英年早逝被称为最幸福的“皇后” !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世民

    女人的幸福人生,必须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幸福的婚姻包括哪些条件呢?让我们冷静地盘点一下。首先,她的老公要是一个出色的男人。这个能力极强的男人给她带来自信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以及丰厚的物质基础,让她有时间、有精力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享受生活。其次,她要有子女,并能很好地抚养教育他们。为什么我要把这一条列入?

  • 弘化公主的身份是什么 她会是李世民的女儿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李渊

    河南王李贽是李渊的堂弟,也就是李世民的叔叔。李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李道玄,小儿子名叫李道明。李道玄从小到大都跟哥哥李世民玩得很好,深得李世民喜爱。大唐开国之初,李道玄被册封为淮阳王。李道玄颇有勇力,一直跟随哥哥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李道玄打仗的时候,喜欢带头冲锋陷阵,结果在战场上殉国了

  •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并非是亲兄弟反目,而是李渊跟李世民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李世民

    提及唐朝历史,便绕不开玄武门一战,倘若没有这一次兄弟相残,未来唐朝可能继续处于皇帝王爷相争的局面,甚至整个国家再次处于战乱中。幸运的是,玄武门将事变缩小在最小范围,顺利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但是,玄武门背后真正在角力的两方并不是太子和秦王,而是李世民和李渊的交锋。李渊为什么不立战功更加显赫的李世民,这一

  • 薛仁贵敢欺骗李世民 难道他就不怕被杀头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薛仁贵

    在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做瞒天过海,其实这涉及到两个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和薛仁贵,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个薛平贵,他的老婆苦守寒窑十八载,不过这薛平贵在唐朝是没有此人,而薛仁贵确实是一个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将军,在历史上也留下不少的传说,比如三箭定天下还有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一件事。话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

  • 李渊退位之后 李世民是怎么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李渊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渊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我们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政变夺来的,当时的李渊还在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开会。群臣和皇上正在议论事情,这时尉迟敬德浑身是血带着一群士兵就闯了进来。此时的李渊十分的害怕,但是他是一个君王此时必须镇定下来,就问尉迟敬德这是要做什么?尉迟敬德就说

  • 李世民和魏征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最后为什么会反目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魏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世民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说到李世民与魏征,我们不免就要想到明君与贤臣,确实,这对好基友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笼罩在明事理的光环下,但事实上二人相爱相杀的背后还有着略显微妙的关系。贞观17年,魏征生病去世,李世民便以5天不上班的方式表示悼念,并且亲自为魏贤臣写了墓

  • 李渊为什么会在晋阳起兵?真的是被李世民威胁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渊,唐朝

    李渊真是被李世民胁迫,才晋阳起兵的么?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617年,李渊父子在今太原举旗造反,史称“晋阳起兵”。作为大隋王朝的旧臣,李渊父子的举动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隋末纷争的黑夜,亦如一缕曙光照亮大唐繁华的清晨。在古往今来的各类史书中,晋阳起兵都被描绘成李世民的个人决断

  • 李世民为什么要反对李渊曾想迁都的想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渊,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李渊曾想迁都避开突厥的骚扰,众大臣都赞成为何李世民要反对?历史上曾有一个民族很有意思,打得赢就继续打,变本加厉地来搞你,打不赢就赶紧求和,然后积蓄力量卷土重来,一旦吃了败仗又赶紧求和,如此反复不断。这个民族就是突厥族。不习惯这种画风的人一定很奇怪:竟然还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