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治为何不杀武则天 唐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是什么

李治为何不杀武则天 唐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4/2/28 7:22:54

揭秘李治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李治毕竟不是李世民,对武则天,他做不到狠下杀手。其实早在唐太宗在世时,星象大师李淳风就曾向李世民透露过“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批命,因而那个时候,李世民就有诛杀武则天的念头。

据说太宗临终前,将李治叫到身边,也曾有过类似的嘱咐,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性格懦弱敦厚的李治早与武则天暗通款曲,怎么可能狠得下心杀害那个令他迷恋至深的武媚?

太宗驾崩后,李治一登基便忙得不可开交。于国,他要打理好父亲留下的盛世王朝,高举太宗皇帝勤政爱民的伟大旗帜,将大唐建设成一个威仪四海的强盛帝国;于家,他要处理好朝堂之上错综复杂的宗亲关系,以及后宫女人间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作为一国之君,李治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而这个阶段,能懂他并适时给予心灵抚慰的只有感业寺内的武则天。

王皇后萧淑妃日益激烈的斗争形势下,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接她回来了,从此,武则天成了李治生活上的亲密伴侣,朝政上的铁腕搭档,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他二人并肩作战,将李唐江山的盛世辉煌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

唐高宗执政后期,因长期操劳国事而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一度发展至目不能视,需要长期呆在宫中静养的地步。而此时,武后渐渐飞扬跋扈,大有越过王权一人独大之势,所以高宗意图废后是确有发生过的事。至于他为什么不杀武后,私以为,一方面是于心不忍,另一方面也是力不从心的缘故吧。

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年号是什么

网络配图

在唐高宗李治继位前,大唐皇帝的年号几乎没有变动过,例如唐太宗在世时,一直使用“贞观”为年号,直至太宗殡天。而高宗执政期间,曾先后使用过永徽、显庆、龙朔、麟德等十四个年号,如此高频率地改换年号,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唐高宗频繁变更年号的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国事纪念论”,即每逢国家有大事发生,就要改换年号,像废立太子,亦或是天降祥瑞等影响大唐国运的事件,高宗认为必慎重对待,遂改国号以作纪念。

这个说法能从史书工笔之上发现迹象,比如“含元殿前麟趾见”,便改国号为麟德,又好比“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于是又改国号为仪凤,由此可见,将变更国号视为一种大事记,亦未尝不可。

至于另一种说法则意义更为深远。高宗执政之初还不曾频繁变更国号,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无疑是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一个善于打破常规的女政客。她主持朝政后,使高宗频繁更换年号,以及高宗逝世,她自己称帝,又不断地变化自己的年号,只能想象,是她的性格使然。武则天通过变更年号,体现自己与李治并肩,甚至是超越李治的政治地位,并以这种形式让天下百姓先入为主地习惯“改变”,接受不拘一格的新理念,这都是为其将来以一介女流的身份登基为帝所做的准备。联想到武则天称帝后推出的一系列创新的施政举措,顿觉前期的年号变更不过冰山一角,一代女皇的眼界格局远比常人所想的更为广大。

揭秘唐高宗李治是好皇帝吗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开国之后继承大统的第三位皇帝。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光芒掩盖下,李治的历史功绩常被后人淡化,多数人评价其“性格怯懦,受制朝臣”,乃是一位在政治上缺乏经世之才的守成皇帝。

其实,做一个合格的守成皇帝,也未必像世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想来唐玄宗李隆基从先辈手中接过锦绣河山,可稍一疏忽便酿成了足以颠覆大唐盛世局面的安史之乱。

遥想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龙驭殡天,时年二十二岁的高宗李治一下子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副重担,这时,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当一个好皇帝,他风雨无阻天天坚持上朝,周旋于先帝钦点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等人之间,下了朝还要马不停蹄走访民间,体察民意,本着一颗爱民如子之心小心翼翼地处理国家大事,这种种迹象表明,唐高宗非但不是一位庸碌无为的天子,反而十分勤政爱民,这也就是为何唐高宗执政时期唐朝疆域最为广大,政治最为清明,物产最为丰盛,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原因之一。

高宗执政前期,与武则天共同掌管军政大事,把大唐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也从根本上排除了外戚势力对朝政的干扰,使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然而后期出现的帝后争锋的现象,则是高宗面对日渐强势的武则天,感到难以制衡,索性让权于武后的结果。

李治固然不像李世民,拥有杀伐决断的勇气,但就他在位三十四年所做出的功绩来说,他依然称得上是个称职的天子。

唐高宗李治在位多少年

网络配图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于贞观二十三年继承大统,是为唐朝建国之后的第三位皇帝。李治二十二岁成为一国之君,五十六岁寿终正寝,总共在位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间,他先后经历了改立皇后、处死公主、驱逐外戚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励精图治,终与天后武则天一同开创了盛世大唐的后贞观时代。

李治与武则天是夫妻,更是政治舞台上的铁腕搭档与对手。

唐高宗登基初期,前朝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遗老大臣长期把持朝政,后宫有王皇后与萧淑妃两股政治势力争斗不休,一时间竟没人把这位初登大宝的天子放在眼里。

若没有武后的辅佐,以李治的性格,必定沦为傀儡,断不会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前朝后宫,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因此,前期的李治对武则天自然恩宠有加,倚重非常。

然而到了后期,武后专权,渐渐飞扬跋扈,大有越过王权一人独大之势,李治遂起了废后之念。还得说武则天技高一筹,一早已洞悉了帝王的心思。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李治的废后计划彻底破产,至此之后,他对独揽大权的武则天再也无能为力了。

永淳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在饱受精神与病痛的双重折磨后,终于告别了人世。

武则天从此再无制约,更加肆无忌惮,遂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赶出长安。懦弱的睿宗李旦本就是个胸无大志之人,面对暴戾强悍的母亲自然不敢有多意见,竟然主动提出禅让王位,请母后登基为帝。武则天欣然接受,于是,时年六十七岁的武则天荣登大宝,灿烂辉煌的大周时代正式到来。

李治的妃子都有哪些人

在武则天回宫之前,唐高宗李治最宠爱的是妖冶狐媚的萧淑妃。萧淑妃家世显赫,她是南朝士族兰陵萧氏一族的望族,齐梁皇室后裔。相传她美貌聪慧,能歌善舞,是由高宗的叔叔——汉王李元昌亲自引荐入宫的女子。

当时还是晋王的李治对她视若珍宝,爱不释手,一娶了她即封为良娣。

高宗登基后,萧氏被册封为淑妃,地位虽比不得位正中宫的王皇后,然而萧淑妃颇为争气,接连为高宗诞下了一位皇子和两位公主,顿时成了李唐江山的大功臣,因此越发趾高气扬,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

王皇后本就不得宠,又膝下无儿,面对萧淑妃的飞扬跋扈,正苦无对策之时,陈王李忠的生母刘妃献上一计:欲扳倒萧淑妃,得借助武氏。

王皇后一听,茅塞顿开,立刻秘密差人前往感业寺,命削发为尼的武则天蓄发,准备回宫。

高宗闻听后喜不自胜,于是,在王皇后的一手安排下,已然怀有龙种的武则天很快得以回宫。

王皇后这招果然奏效,未过多久,武氏诞下婴儿,高宗的全副身心都在她身上,萧淑妃顿时失宠,气急败坏地前往昭仪宫找武氏理论,一张因妒恨而尤显丑恶的嘴脸更招致高宗厌恶。

王皇后自以为除掉了眼中钉,岂料不久她便发现当初接回武氏的做法完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比起萧淑妃,武则天的手段要高明得多,她不仅独占了高宗全部的宠爱,而且很快用计使高宗废掉了王皇后,立自己为后。

网络配图

被废为庶人的王氏与昔日情敌萧氏一同被囚禁别怨,很快被武则天以残酷的手段迫害致死。

一代女皇武则天爱李治吗

若无唐高宗李治,一代女皇武则天或许只是感业寺里常伴青灯古佛诵经的一个尼姑,永远没有机会登上自古男人专属的政治舞台一展抱负,因而,私以为,武则天是爱李治的。

她当然是爱他的,就凭他与她年少相识,两小无猜的纯真情感;就凭他一朝登基为帝,后宫佳丽成群,依然不忘旧爱,接她从感业寺回宫;就凭他为她废黜皇后,改立她为中宫,许她参与国事;就凭他立她的儿子为储君,一心要把最重要的王位传给他们的孩子……武则天爱李治,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然而如若有朝一日不爱了,那便只有一种理由:她要摆脱这个男人的束缚,独自坐拥江山,靠自己的力量在朝廷政务上大展拳脚。

早在王氏贵为皇后之时,武则天就以一条扼杀公主的苦肉计欺骗了自己的爱人,继而成功除掉王皇后与萧淑妃这两块绊脚石,顺利登上了高宗的后位。这么说来,其实很早之前,武则天对高宗的爱就伴随着政治因素,没那么纯粹了。

李治后期,对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天后武氏可谓又敬又怕,男人对女人的爱,本身也有一个“温柔和顺,容易驾驭”的大前提,换言之,一个男人一旦对他的女人感到畏惧,就很难再谈爱她。而处在帝后争锋大环境下的武则天,内心想必也是如此。

曾经的恩爱夫妻在人生的晚年却同床异梦,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然而武则天是一个何等具有政治野心的女人,一个心怀鸿鹄之志的女强人,怎么可能只在男女情爱这小圈子里兜兜转转呢?

标签: 李治

更多文章

  • 捡便宜当的皇帝: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

  • 唐高宗李治为何被称为“昏懦”?后世人的污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

  • 因武则天从李治手中夺走政权 李治才被称为“昏懦”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唐高宗

    唐高宗为何被称“昏懦”: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有人认为李治

  • 李治是一个好皇帝 却因为纵容武则天而毁誉参半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最晚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那么,高宗果真是一个“昏懦”之君吗?不尽然。网络配图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

  • 柔弱的李治为何能当太子?兄长争储渔翁得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作为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儿子和千古一帝武则天的丈夫,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网络配图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

  • 盘点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中竟有几个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长孙皇后生育的嫡三子,本来皇位是轮不到李治的头上的,但是由于嫡长子李承乾和嫡次子李泰相继被废,作为嫡三子的李治于是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李治生性善良,心地柔软,正是因此太宗李世民才将皇位交给了李治,希望他能够善待李氏子孙。网络配图公元628年

  • 李治真看不出武则天连续两次嫁祸自己大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

    经历了几次宫斗,武则天虽然 晋升失败,可她非但没有气馁,反而有了更强硬的决心,那就是彻底打倒最大的对手王皇后!只有整倒她,我才有可能当上皇后。只有整倒她,她才没机会报复我。这就跟打蛇一样,打蛇就要打七寸,只有打断了它的七寸,它才不会咬你。这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古代宫斗中,这是一种处事法则和生存手段。王

  • 揭秘:唐高宗李治为什么如此迷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李治是个文学青年,平时喜欢写写书法,陶冶性情。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本来这大唐江山怎么也轮不到他的肩上。因为生性懦弱,李世民并不看好他。可是天上掉馅饼,皇太子和魏王争权,李治不在其位,不参与其中,置身事外,反而引起大臣们的好感,于是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

  • 野史揭秘:大龄女青年武媚娘如何俘获李治的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媚娘,李治

    武则天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可自从十四岁进宫以来,一直得不到太宗皇帝的宠幸。是武则天不够漂亮吗?不是,武则天的美艳一直被人惊叹;是武则天不够温柔吗,武则天曾经被皇帝敕封为武媚娘,如果不千娇百媚,如何能让太宗皇帝如此夸赞。不过武则天也是比较命苦的,从十四岁起就在宫廷里,以她那样的能力与雄心,竟没能升到较高

  • 大唐皇帝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治

    唐高宗李治为大唐第三代皇帝,为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于贞观十七年被饱受诸皇子夺位之苦的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在盛唐历史上,李治虽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树,然而却是一位颇为仁爱的皇帝,因而后世口碑一直不错。唐太宗子嗣众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继大业的人选之内,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