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77 更新时间:2024/2/13 13:53:05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东西两大突厥部落趁机迅速统一,重新振作,势力迅速发展,一跃成为雄居漠北、力控西域,甚至对中原地区也造成严重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

网络配图

与此同时,隋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已逐渐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开始,全国各地先后兴起的反隋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农民革命队伍有三支:一支是河南李密翟让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起义军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到了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的时侯,隋朝政权的崩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路起义军也遭到了严重创伤。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时机成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试图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据《旧唐书》记载,在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突厥军队趁机袭击晋阳,大肆掠夺一番而去。突厥的袭击,使李渊、李世民父子意识到突厥不但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而且也是他们争夺天下的后顾之忧,如果不与突厥搞好关系,自己刚刚形成的势力就会遭到灭顶之灾。为了消除突厥的威胁,李渊、李世民父子与心腹刘文静商议,由唐公李渊亲自给突厥国始毕可汗写了一封卑辞修好,并许以“称臣纳贡”的书信,又带上一份厚礼,派刘文静前往突厥谈判。

刘文静到达突厥时,始毕可汗问:“唐公起事,今欲何为?”刘文静回答说:“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可汗听了大喜,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二千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又献上马千匹表示友好。

网络配图

刘文静这次出使突厥,秉承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的意图,抓住了突厥始毕可汗贪财图利的弱点,许诺攻下京师长安后所有财帛金宝归其所有,正中始毕可汗下怀。这件史实,唐代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通典》中也有所记载:“(突厥)又更强盛……大唐起义太原,刘文静聘其国,引以为援。”打通了突厥这一关,向突厥称臣纳贡,引以为援,消除自己争夺天下时来自突厥的居大威胁,消除后顾之忧,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李氏集团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随着李渊势力的发展壮大,突厥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始毕可汗经常寻找各种借口,要李渊进贡财物。“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赏赐”这词用得很妙,下级给上级应为进贡,上级给下级才为赏赐。李渊是臣子,突厥始毕可汗是君王。虽然唐书颠倒主次混淆黑白但掩盖不住李渊称臣纳贡的事实。“优容”,实际上是由于实力不如突厥,而不得不满足对方的贪欲,对突厥的各种无理要求不敢有违抗。始毕可汗去世后,为了表示哀悼,李渊“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这是中国古代只有国君死时才能举行的隆重礼节,而李渊、李世民父子认识到由于唐朝在实力上与突厥相比仍处于下风,与其他集团争夺天下的局面还没有结束,所以只能稳住突厥,强忍怒气,与突厥新任可汗处罗搞好关系。处罗可汗死后,李渊、李世民父子仍以“臣礼”致吊,仍诏百官到其使者处吊丧。

唐朝统一全国后,突厥人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之际,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部分地区),掳掠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626年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表示臣服,才领兵而退,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网络配图

李世民即位后,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注重经济发展,增强军事实力,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年)以后,唐朝对突厥的臣服终于有了改变。此时,唐朝军队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兵源极广,士兵人数也大幅度攀升;相反,突厥的实力却逐渐下降,一些属国纷纷起来反抗,突厥上层统治者中间又出现分裂,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朝的变化。从617年到629年的这十二年里,雄材大略的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解决突厥问题,无时无刻不在为突厥问题而咬牙切齿。时机,时机,他在等待时机。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在综合分析当前形势,做好充分军事准备后,认为彻底解决突厥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出兵突厥,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彻底消除自己心中隐忍了十二年的阴影,彻底改写大唐帝国向突厥“称臣纳贡”的历史,命李靖率领唐军主动出击突厥,大败突厥军,活捉颉利可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至此,李世民对突厥的臣服历史宣告结束。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十二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史上十大伪君子:唐太宗李世民欺骗国人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史上十大伪君子

    中国史上十大伪君子,我们评选的标准是,他们虽是伪君子,但不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因此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其次是那些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如今还受到称赞,至少存在争议,如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属于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因此也没列入。我们来看下这十大伪君子分别有哪些?伪君子

  • 揭秘:李世民的玄武门兵变为何会单单少了秦琼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玄武门兵变

    作为功绩足以与秦始皇赵匡胤齐名的君主,李世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估计就是发动了那场玄武门兵变。从哪个角度看,这场起事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对李世民来讲,自己当皇帝总比当个闲散王爷天天冒着被哥哥杀掉的危险提心吊胆的好,对后世来讲,一个开明的君主势必比即将即位的废柴好得多,至少保证了之后贞观之治的盛世。但这

  • 揭秘李世民的女儿为什么会爱上一个野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

    房遗爱才是羞耻。高阳公主这么说过。那时,辩机是骄傲。辩机已死,已经不再骄傲了个性聪慧,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网络配图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三位僧道怂恿高阳公

  • 帮李世民横扫天下的神秘兵种:大唐玄甲军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唐玄甲军骑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汉光武帝扫平天下,幽州突骑功不可没。李世民纵横驰骋,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只玄甲军了。对于这只玄甲军,史书中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拼凑这只精锐骑兵的形象。首先让我们来看《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

  • 李世民的王牌部队玄甲军:有何辉煌的历史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的王牌部队玄甲军

    玄甲军的字面理解:玄指黑色,甲指盔甲。全称意思为穿黑甲的军队。历史上的玄甲军应属重骑兵,士兵身着黑铁盔甲,是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资治通鉴》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不爱武则天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13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常常想和她探讨国家大事,但是,长孙皇后总是避而不答。类似品质的还有徐贤妃,也受到唐太宗的宠爱。综合徐贤妃和长孙皇后这两个人的特点,我们

  • 揭秘武媚娘究竟凭借什么神曲吸引了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媚娘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武如意凭借一段《兰陵王入阵曲》将李世民吸引,但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入阵曲》是什么样?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柴进悄悄进宫,在宋徽宗书房屏风后面看见皇帝御书四大寇的姓名,但在日本无穷会藏本中的《水浒传》变成了三大寇。记者跟随“行走书香重庆”全民阅读采访活动走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处置受贿叔叔驾驭下属有奇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六年(632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陕西九成宫去京城长安,一路上大摇大摆,好不威风,途经某处驿站时,还把政府招待所的数石麦麸子拿走了。堂堂一位朝廷命官,吃的是皇粮,享的是厚禄,用度宽裕不愁,怎么还要向区区几石麦麸子伸手?想必是平时索拿卡要惯了,这回也习惯性地顺手牵羊占点便宜。网络配图不料这“麦麸门

  • 薛举:第一个打败李世民的起义军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薛举,李世民

    李渊在成为太原留守后,积极备军,准备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等到儿子们,包括李建成、李元吉从河东进入太原,李渊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和武牙郎将高君雅,正式宣布起兵。当部队进入霍邑县境内后,遭到了宋老生的强力阻击,同时部队缺粮,还遇到了连日的大雨,大本营太原也遭到了刘武周的威胁。在这个时候,李渊和李建成、李

  • 李世民如何对待父亲的小老婆,气死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

    李世民的生母窦氏,在隋大业年间早已去世,父皇李渊后来的嫔妃们,在他眼里,形同外人,他根本没把她们当回事。大唐建成了,兄弟们之间却闹起了别扭。唐高宗李渊想哪个娃娃都不怪罪,用了个折中的办法,老大建成你不是太子吗,将来江山皇位是你的,你消停在长安待着;世民呢,你功高名大,爸把陕州以东划给你,由你自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