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何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

李世民为何要重用昔日仇人魏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8 更新时间:2023/12/17 3:32:50

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

魏徵六次跳槽的另类忠臣人生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经历的另类忠臣。

网络配图

魏徵字玄成,河北钜鹿曲城人。父名长贤,北齐屯留县令。因改朝换代及父亲早逝,魏家由北齐时的大家变成了隋时的寒门。魏徵虽落拓,却有大志,见天下渐乱,便出家做了道士。魏徵好读书,涉猎广泛,特别中意纵横之说。所谓纵横之说,就是从纵向、横向不同角度,用正面、反面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和策略。这对今后魏徵的立足和发展是大有用处的。

隋末天下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造反,因知魏徵有才,将其请出道观,使之参加造反队伍,并担任文书;此间,元宝藏与瓦岗李密的往来信件,大多由魏徵负责起草,因此,在元宝藏归降李密以后,魏徵又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任命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一年以后,魏徵随兵败降唐的李密来到长安,归顺了唐高祖李渊,归唐后,因很久得不到任用,魏徵便自请去安抚山东(即太行山以东),授衔秘书丞,并在河南浚县劝说了好友徐世勣(即李勣)归唐(当时徐世勣仍属李密旧部);又不久,夏王窦建德攻占浚县,魏徵被俘后,又当了窦建德的中书舍人;窦建德兵败被擒后,魏徵再归长安,太子李建成知其名,魏徵又成了李建成的太子洗马,其间,魏徵曾劝太子除掉李世民;直至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召魏徵责问,为何离间他们兄弟?魏徵面不改色的回答:太子当日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因李世民器重魏徵之才,用为詹事主薄,议谏大夫。魏徵就这样最终跟了第六位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网络配图

魏徵早期的政治生涯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归降换主。“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魏徵的频繁跳槽换主,不仅在古代忠臣行列中罕见,就是在奸臣队伍里也无人能与之比肩。不过,魏徵跳槽换主的特点也是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无一例外均属于被动跳槽,即原“单位”或破产了,或被兼并了,他就归顺了新的领导。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他最后归到了最强的领导李世民手下。特点之二就是,每一任领导都很器重他,而他对每一任领导又都能尽心竭力。在窦建德手下时,献屯田垦植之策,使窦建德如虎添翼;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时,多次劝告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在李世民手下时,更表现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成为群臣的楷模。这很有点现代职场精英风范,在哪个公司效力,就尽心尽力为那个公司努力工作。一旦跳槽到了对手公司,也不会受感情因素左右,而公私不分。如此看来,魏徵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另类忠臣。

当然,魏徵这样的频繁跳槽,就难免为高尚人士所不齿。李渊父子,就曾当众发表过鄙视他的言论,大意是说他“有奶便是娘”。对此,魏徵作过自我辩护。譬如,献策窦建德屯田一事,魏徵解释为:“民为国家之本,大唐天下波及四海,臣提出屯田垦植之策,受益的是百姓,富庶的是国家。两军对阵,百姓无辜,岂能因兵戈之争,而置百姓于水火?圣上向以爱惜民生而受万民敬仰,即便夏王(窦建德)军队因此受益,但真正受益的还是黎民苍生。所以,臣以为,不是臣为窦建德做事,而是臣通过窦建德,在为百姓做事。”看,这就是魏徵用纵横之说的民本思想:“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为自己辩护。这是与绝大多数“只知忠君,不知为民”的“忠臣”不同的。

网络配图

魏徵曾与李世民讨论过忠臣与良臣的区别。他对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李世民问:“忠与良有什么不同吗?”魏徵说:“良臣,稷、契、皋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魏徵就这样用纵横说的特长,辩析了忠臣与良臣的区别,让极想成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大为受用。“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见《旧唐书》)

魏徵之所以是魏徵,另一个醒目的亮点就是直,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我国古代的大臣,在上奏君王时,都讲求含蓄,一个简简单单的提议或看法,除了要加很多修饰词外,还喜欢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提出来,议事活像打哑谜。这样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了各级政府办事的效率低下。而魏徵一生从来不曾创作过九曲十八弯的劝讽作品,他的谏议历来都是直来直去,表达清楚,判断准确。魏徵向唐太宗上的《四疏》,就是这样的例子。不过,像魏徵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另类忠臣,是需要遇到像李世民这样虚心纳谏的明君才行的。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丹霞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调侃说:“王珪、魏徵昔日是隐太子的心腹,与我们势不两立,想不到我们今日同在一个宴会上喝酒。”李世民说:“王珪、魏徵能尽心尽力为所事主公服务,所以我是用他们的忠心。”接着又说:“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魏徵拜谢说:“陛下导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君明臣直”,这是实话。有人甚至这样说,魏徵如果不是知遇唐太宗,恐怕死一百次也有多了,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出现魏徵。

网络配图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月,因生了皇孙,唐太宗在太子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时说:“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衍纠缪,魏徵之功也。”并亲赐佩刀给二人。唐太宗在给魏徵做总结时说:“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这就是另类忠臣魏徵的真实写照。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春,清贫得由皇帝拨料刚刚盖好正屋的魏徵,在唐太宗的悉心关照下,因病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临吊唁,并感叹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与另类忠臣魏徵这一对君臣,可谓古今中外“君明臣直”的光辉典范。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忍痛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要说李世民夺皇位杀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为何连李元吉也不放过呢,毕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被杀的这两人自认是兄弟,可他们并不把李世民当兄弟。为何呢?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

  • 李世民遭突厥暗杀之谜:突厥刺杀李世民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遭突厥暗杀之谜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据唐“鸿胪寺”(外交及军事情报机关)粗略统计,贞观年间,来自国外的“侨民”,尤其是中亚细亚和西洋的人士,在长安的定居者

  •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给唐朝带来怎样的繁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

  • 揭秘李世民收了李元吉的媳妇是因为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在大唐历史上,有三桩桃色绯闻被人们千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妇,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后妈(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儿(李瑁)媳妇。因此后人对几个朝代有一评语:脏唐臭汉宋无明。就是说大唐的宫闱之事比较开放,是人们街头巷尾主要的八卦话题。对于这三桩绯闻,大家都归结

  • 李世民那些无出其右的光彩能掩盖他弑兄的污点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提到古代帝王的用兵之道,人们会想到很多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这里面有善于用人的秦始皇和刘邦,还有得天时、占地利的赵匡胤和朱元璋等,但在毛主席看来,古代帝王最善于用兵的皇帝非李世民莫属,他曾盛赞“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能得到毛主席这种赞誉的封建帝王是不多的。网络配图李世民虽出身贵族,但却从小就很有

  • 李世民的双面人生:带血的王位和博大的帝王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皇帝,因为他有贞观之治,他有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伟大事迹!但他并不是一个神,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的一生是有功也有过,有光彩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的。其实看历史发掘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观察和分析历史的阴暗面,一般历史对皇帝这方面比较避讳。首

  • 李世民的千年阴谋::教科书上的《兰亭序》是错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的千年阴谋

    《兰亭序》是一件无人不晓的书法国宝,但缠绕着《兰亭序》的两大历史之谜,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谜题之一是:真迹到底藏在哪里?谜题之二是:《兰亭序》原文到底是什么?听我细细道来。《兰亭序》真迹藏在哪里?很多没有书法常识的人都以为《兰亭序》是有真迹的,其实不然,《兰亭序》只有摹本,没有真本,是一个“听说过

  • 大唐定鼎一战:李世民消灭窦建德三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才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成了一座孤城。在隋末各家反王里,手下将领最热衷于投降的就是王世充了,其实,在唐大举进攻之前,王的部下就已经有不少降了唐。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25州啊!),时德睿

  • 李世民与康熙两位皇帝为何要公开贬低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皇帝为何不需要长城了?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

  • 贞观之治真相:李世民坐享隋朝积累可吃100年的粮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贞观之治真相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