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遭突厥暗杀之谜:突厥刺杀李世民行动

李世民遭突厥暗杀之谜:突厥刺杀李世民行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58 更新时间:2023/12/16 19:47:59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

据唐“鸿胪寺”(外交及军事情报机关)粗略统计,贞观年间,来自国外的“侨民”,尤其是中亚细亚和西洋的人士,在长安的定居者就不下五万人,其中突厥和波斯商人就有两万多人,他们的军事谍报人员为了各自的利益,对大唐展开了空前的情报战。

李世民继位前后,大唐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六个战争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其中在对突厥的反击作战中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军事才华,立下了赫赫战功。东突厥吉利可汗把太宗李世民视为劲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为此制定了“真神计划”,指示突厥情报人员侦查李世民行踪,伺机刺杀,以便造成大唐动乱。

网络配图

贞观初年,突厥情报机关长安站负责人维尼撒,以黄金客商身份常驻长安,以重金先后收买了守卫长安城门的禁卫军副都统、契丹人库塞;以及皇宫内侍、长乐公主的贴身小奴婢、具有鲜卑血统的胡兰花等人,从他们那里得知唐太宗李世民的外出规律,即每隔半年或一年,李世民必要到西部边境视察驻军,考察民情,就决定找机会动手。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

与此同时,唐国谍报人员、长期潜伏在东突厥吉利可汗身边的近臣金水宽,也知晓了刺杀李世民的“真神计划”,就通过商队线人秘密来到长安,告知大唐“鸿胪寺”并奏报李世民,李世民责成杜如晦(尚书左仆射)全权负责。

法律专家出身的杜如晦成立了专案组,由刑部、大理寺和鸿胪寺的顶尖刑侦和和情报专家构成,针对突厥的“真神计划”展开了大规模的破解和反制活动,很快库塞、胡兰花等人相继被秘密逮捕,并成为大唐在突厥情报组织的卧底。专案组已经掌握了突厥在长安的谍报活动,一张天网已悄悄张开。

635年4月,投靠突厥的吐谷浑可汗伏允被大唐消灭,伏允之子慕容顺自立为可汗,投降大唐,唐太宗亲自率领心腹近臣和少量禁卫军赶赴边陲,册封慕容顺为吐谷浑可汗。

网络配图

突厥情报头子维尼撒得知消息,觉得时机已到,决定集结一支精锐的百人突击队,由精良的弓弩手和武艺高强的杀手组成(这些人都是长期潜伏在唐国各地的商人和旅行家),准备埋伏在李世民返回长安的途中,届时和禁卫军副都统、契丹人库塞里应外合,一举将其刺杀。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

维尼撒决定,把行动地点选定在返回长安的必经之路——距离长安不远的扶风县和武功县之间。但是暗杀小组其他成员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里地势平坦,驻军密集,村镇众多,是唐国统治心脏地区,难以下手,不如选在天水和宝鸡之间,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便于设伏刺杀。但维尼撒坚持认为,越是便于刺杀的地段,唐国反间谍部门和军队越会加大防范力度,不一定就会刺杀成功;而越接近首都长安,驻军、集市和村镇越多,唐军的戒备就会越松懈,刺杀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

突厥间谍要在李世民返回长安途中准备刺杀的情报,此时杜如晦已经确知,这次暗杀的规模不小,他密报唐太宗李世民,并决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假令禁卫军继续按照预定计划大张旗鼓地返回,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密令沿途各地驻军进入一级戒备,一旦敌人发动袭击,就地歼灭;在暗地里向近臣和禁卫军头目宣布,准备让皇帝李世民等近臣混进波斯客商的驼队(其实这是一个烟幕弹),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进入长安。

本来这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案,孰料天有不测风云,禁卫军副都统库塞突然又心生叛变,暗中命令心腹骑快马到天水县突厥秘密情报交通站,告知李世民要假扮波斯客商混进驼队的信息。

众所周知,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当时西方变得支离破碎。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大唐,雄踞东方,傲视万邦。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使节民商云集,空前强盛繁华。

网络配图

当时,进入长安的外国客商驼队要先到武功县一带休整,由唐朝官府甄别和审查。然后按照贞观5年长安府的规定,每天只允许两支外国商队进入长安城市场。635年5月7日,李世民的仪仗队将进入长安,李世民队伍的前后有两支驼队,前一支是突厥商人的驼队,后一支是波斯商人的驼队。

维尼撒率领暗杀突击队埋伏在扶风县集贸市场,闻报大为震惊,急忙稳住心神,调整部署,他决定李世民的仪仗队和波斯商队一个都不放过,都要袭击,即使同归于尽,也要力争杀死李世民。他放过了前一支突厥商人的驼队,然后过了两个小时,突厥暗杀突击队一跃而起,向后面的李世民仪仗队和一支疲惫不堪的波斯商队伸出了杀戮的魔掌。

据史料载,“集市上熙熙攘攘的汉夷番客,叫买叫卖,好不繁华,一队大唐骑士持旗挂幡,簇拥一顶乌龙大轿,缓缓而过。一声啸叫,忽两边街楼箭如雨下,乌龙大轿顿成刺猬,骑士纷纷中箭落马。有百余胡人从四面跃起,黑巾蒙面,手持弯刀,围住大轿和后面一个西洋(波斯)驼队大肆砍杀,出手犹如电闪雷鸣,刹那间血肉横飞,嚎叫不止,驼队尸积如山,无一人生还,集市大乱,人群狼奔……”

维尼撒冲到了街市上,看到了乌龙大轿内穿着皇帝衣冠的中年男子浑身是血,被乱刀砍倒,波斯商队也全部被杀,料定李世民已死,就下令撤退。突厥暗杀队混入人群四散撤退,大部分人不太熟悉地理环境,逃进扶风山中,被唐国大军层层包围,全部消灭。

逃回长安城的维尼撒千算万算,他做梦也没有算计到,他针对的这两支队伍中,一个也没有唐国皇帝李世民。杜如晦深知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的道理,一年前,他秘密培养了一个伶人(演员)做皇帝李世民的替身,这个替身进入角色很快,不禁形似而且神似,杜如晦让这个替身一直在仪仗队假扮李世民,居然没有露出半点破绽。

网络配图

在出发回长安之前,杜如晦瞒过禁卫军统领库塞等人,单独和李世民商议,要他秘密混入突厥客商的驼队,而不是向其他人宣布那样去混入波斯的商队,因为敌人做梦也想不到大唐的皇帝会混进他们的商队,这是一招险棋,但是胜算很大。李世民非常赞同这个计划,就在两个得力爱将的保护下,扮作天竺国的行脚客商混进了突厥商队,一路畅行无阻进入了长安。

公元635年5月7日,李世民下令,长安九门洞开,禁卫军隆重护卫,武大臣列队相迎,朱雀大街人山人海。大唐朝廷向天下昭告:敌人刺杀大唐皇帝的阴谋彻底破产了。

此时维尼撒已经知道行刺未成,“真神计划”彻底破产了,他不禁悔恨不已。当唐国官府捕快和长安驻军包围了货栈后,维尼撒向他们的“真神”进行了最后的祈祷,然后缓缓地喝下了一杯封喉的毒酒。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给唐朝带来怎样的繁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

  • 揭秘李世民收了李元吉的媳妇是因为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在大唐历史上,有三桩桃色绯闻被人们千年以来一直津津乐道。一件是唐太宗李世民收了弟(李元吉)媳妇,一件是唐高宗李治收了后妈(武媚娘),一件是唐玄宗李隆基收了儿(李瑁)媳妇。因此后人对几个朝代有一评语:脏唐臭汉宋无明。就是说大唐的宫闱之事比较开放,是人们街头巷尾主要的八卦话题。对于这三桩绯闻,大家都归结

  • 李世民那些无出其右的光彩能掩盖他弑兄的污点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提到古代帝王的用兵之道,人们会想到很多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这里面有善于用人的秦始皇和刘邦,还有得天时、占地利的赵匡胤和朱元璋等,但在毛主席看来,古代帝王最善于用兵的皇帝非李世民莫属,他曾盛赞“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能得到毛主席这种赞誉的封建帝王是不多的。网络配图李世民虽出身贵族,但却从小就很有

  • 李世民的双面人生:带血的王位和博大的帝王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皇帝,因为他有贞观之治,他有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伟大事迹!但他并不是一个神,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的一生是有功也有过,有光彩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的。其实看历史发掘一个人的优点很容易,真正困难的是,观察和分析历史的阴暗面,一般历史对皇帝这方面比较避讳。首

  • 李世民的千年阴谋::教科书上的《兰亭序》是错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的千年阴谋

    《兰亭序》是一件无人不晓的书法国宝,但缠绕着《兰亭序》的两大历史之谜,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谜题之一是:真迹到底藏在哪里?谜题之二是:《兰亭序》原文到底是什么?听我细细道来。《兰亭序》真迹藏在哪里?很多没有书法常识的人都以为《兰亭序》是有真迹的,其实不然,《兰亭序》只有摹本,没有真本,是一个“听说过

  • 大唐定鼎一战:李世民消灭窦建德三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太宗

    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才三个月的时间,洛阳周围郡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成了一座孤城。在隋末各家反王里,手下将领最热衷于投降的就是王世充了,其实,在唐大举进攻之前,王的部下就已经有不少降了唐。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25州啊!),时德睿

  • 李世民与康熙两位皇帝为何要公开贬低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皇帝为何不需要长城了?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

  • 贞观之治真相:李世民坐享隋朝积累可吃100年的粮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贞观之治真相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

  • 李世民平生第一件大事 竟然是救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

    古代正史,以事记人。然则,人生几十年,便是个皇帝,能被记在当朝史书上的,也就几页而已。因而,写的,必然都是大事。李世民的,自然也是如此。网络配图旧、新唐书在记其出生前的异象之后,接着所写的,便是十六岁时发生的一件能体现才英明神武的大事了。啥事?大业十一年八月,杨广北巡塞外。哪知突厥始毕可汗率十万兵士

  • 唐太宗李世民:怎可要求我守法而使我失信于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太宗

    当时朝廷许多官员假冒资历门荫。太宗令这些人自首,否则即处死。没过几天有假冒者被发觉,太宗要杀掉他们。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只应当判处流放。”太宗大怒:“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被誉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其嘉言懿行在史书中多有记载。近日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发现其23年“贞观之治”的过程中,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