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王慧龙: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建立了哪些功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55 更新时间:2023/12/23 4:35:51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拜洛城镇将,镇守金墉城。迁乐安王(拓跋范)师傅,迁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长史。支持刘宋荆州刺史谢晦起兵叛乱,围困项城(今河南省沈丘县)。迁楚兵将军,屡次挫败檀道济到彦之等刘宋名将,建立军功,拜龙骧将军、荥阳太守、长社县侯。农战并修,施行善政。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拜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卒于家中,时年五十一岁,追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号为穆。

人物生平

辗转逃亡

王慧龙自幼即极聪慧。祖父王愉认为他是众孙之龙,故起名王慧龙。当初,刘裕卑微时,王愉对待刘裕无礼,等到刘裕后来成功后,王愉全家被刘裕所杀。王家遭灭门之祸时,王慧龙年仅十四岁,全赖沙门僧彬藏匿,得免一死。事后一百多天后,僧彬携王慧龙渡江,渡江时船夫怀疑僧彬所带的是王家子弟,僧彬解释说是自己的弟子,于是二人得以渡江逃出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二人渡江后往西赶到江陵,投奔王慧龙的叔祖父王忱旧部、荆州前治中习辟疆。

当时恰逢荆州刺史魏咏之去世,习辟疆与江陵县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土人王腾等谋举兵反叛,共推王慧龙为盟主,聚集兵马,准备夺取荆州城。然此时刘裕得知魏咏之死讯,亦担心江陵有变,急遣其弟刘道规坐镇荆州,于是王慧龙等的计划未能实现。

于是,罗修偕同王慧龙与僧彬一道北上襄阳(今湖北襄阳县),得到东晋雍州刺史(治襄阳)鲁宗之的资助,渡江自虎牢投奔至后秦皇帝姚兴军中。

效力北魏

北魏泰常二年(417年),刘裕灭后秦,王慧龙再次亡命出逃,来到北魏。

明元帝拓跋嗣召见王慧龙,王慧龙请求效力南讨,说完俯身哭泣,明元帝也为之动容,表示会帮助他,但明元帝并未任用他。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太宗拓跋嗣统兵南征,夺得刘宋司州 (治洛阳)全部,兖州(治滑台,今河南滑县)、豫州(治睢阳,今安徽寿县)大部,北魏在黄河以南取得许多州镇,确立了南北朝对立的形势。拓跋嗣起用王慧龙为洛城镇将,令他率三千兵马镇守金墉城(今洛阳县东)。但十多天后明元帝去世,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太武帝认为南方人不宜被授予军权,于是收回拓跋嗣之前对王慧龙的任命。

很久之后,太武帝任命王慧龙为乐安王拓跋范师傅,兼并荆扬三州大中正,负责三州官吏的考选事务。王慧龙坚辞不受,并表示愿去南部边陲效力,于是拓跋焘改任他为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

始光三年(426年),刘宋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反叛,宋文帝刘义隆命到彦之、檀道济领兵讨伐。谢晦求救于北魏,王慧龙率兵马一万驰援,攻破刘宋思陵戍(今河南淮阳县),进围项城(今河南沈丘县)。不久谢晦兵败,王慧龙亦班师。

神麚三年(430年),刘宋王玄谟进犯滑台(今河南滑县),拓跋焘以王慧龙为代理楚兵将军,与冠军将军安颉共同领军迎击。魏宋两军相持五十余日,魏军诸将认为宋军势大,都不敢争先出击,王慧龙设奇兵大破宋军。战后,王慧龙以功封长社侯,并被提拔为龙骧将军、荥阳太守。王慧龙任荥阳太守十年,农业与军备并为修治,很有声誉和成绩,招携边远的人,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后来宋文帝派到彦之、檀道济频频进犯淮、颖,大相侵掠。王慧龙屡屡挫败宋军锐气。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王慧龙被任为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大将,但王慧龙未及到任即去世。死后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号穆侯。

标签: 王慧龙北魏

更多文章

  • 《魏书·王慧龙传》原文及译文,节选自王慧龙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书》,北魏

    《魏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时期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

  • 王慧龙生平简介 王慧龙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慧龙

    生平简介王慧龙(?—440年),东晋时期人,自称是太原晋阳人。王慧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尚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幼聪慧,王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慧龙。王愉以前对刘裕不礼貌,刘裕得志后,王愉被族灭。慧龙年十四岁,为沙门僧彬所匿。王慧龙从南方来到了北魏。崔浩之弟崔恬将女儿嫁给他。王慧龙的鼻子宽大

  • 杨玄感叛乱:隋末反叛大潮中一个失败的先行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玄感,隋末,叛乱,

    杨广回国后,面对已成燎原之势的民变却是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满脑子充斥的只是再次东征,一雪高句丽之耻。毕竟,连那么个弹丸小国都奈何不了,以后还怎么在东、西突厥面前称雄?至于那几个老百姓造反,交给地方政府处理就行了。于是,他再次下诏,命令全国军队到涿郡集中,准备第二次东征。具体准备过程不再细说,参照第一次

  • 历史的复刻:李密为何重蹈杨玄感的覆辙而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长安,杨玄感,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

  • 杨玄感造反事件:一群隋二代的武装闹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玄感,隋朝,造反,

    隋炀帝杨广执政期间,对国民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对干部猜忌暴虐,杀了很多高官。就连帮他设计执行阴谋、害死亲爹获得政权的大臣杨素,他也暗下杀心。好在杨素死得早,在官位上去世。他死后,杨广对身边人说:“他要是不死,早晚得是全族屠灭。”这话后来传到了杨素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耳中。作为高干子弟的杨玄感在官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重用爱拍马屁的宇文士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宇文士及,唐朝

    李世民在魏征临死前和死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临死前对他宠信有加,死后却毁了他的碑文。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山东集团。“朝廷中有奸佞小人,还望陛下远离他们,切勿受其蒙蔽蛊惑!”这是魏征给我上书进谏时总会提到的内容。魏征所指奸佞小人到底是谁,他自然不便明说。这是在官场中周旋的基本法则。其实,朝中

  • 宇文士及出身反贼家庭为何赢得隋唐四代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唐,宇文士及,唐太宗,唐高祖,

    唐太宗一代雄主,虽然经历过不光彩的玄武门之变,但是继位之后的他对大唐,对中国历史都是有贡献的,所以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好的君王。不过再好的君王,也都有敢于,乐于去拍马逢迎的臣子。这个臣子或许并没有太多的实干才能,但是他会判断形势,也特别会揣摩君王的心思,尤其是皮厚,是典型的官场老

  • 将作大臣宇文士及:宇文化及的亲弟弟李渊的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宇文士及,宇文化及,唐朝,

    宇文士及(?-642年),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臣,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第三子。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后东入长安,投奔唐朝,被拜为上仪同,并随唐太宗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拜相,担任侍中,兼天策府司

  • 蔡容华生平简介 蔡容华人物评价及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蔡容华

    容华夫人蔡氏,隋文帝晚年嫔妃,江南丹阳人,陈国灭亡之后,被选入隋宫,家世不详、生卒年不详。基本信息中文名: 蔡容华 外文名:Cai rong hua别名: 容华夫人 国籍: 中国隋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丹阳职业: 隋文帝晚年嫔妃人物生平蔡氏初为五品世妇,姿容婉丽、仪态大方,因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不喜

  • 罗士信怎么死的?罗士信和李元霸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士信,李元霸,隋唐名将

    罗士信,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罗士信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622年,罗士信在洺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