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慧龙生平简介 王慧龙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王慧龙生平简介 王慧龙人物事迹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3/12/23 7:14:12

生平简介

王慧龙(?—440年),东晋时期人,自称是太原晋阳人。

王慧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尚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幼聪慧,王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慧龙。王愉以前对刘裕不礼貌,刘裕得志后,王愉被族灭。慧龙年十四岁,为沙门僧彬所匿。王慧龙从南方来到了北魏。崔浩之弟崔恬将女儿嫁给他。王慧龙的鼻子宽大(齄,酒糟鼻),江东谓之“齄王”。崔浩多次向王公大臣们赞美,一则曰:“信王家儿也”,再则曰:“真贵种矣。”。崔浩女儿嫁给尚书卢遐,崔浩说:“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及慧龙子宝典,将娶卢女。浩为撰仪,躬自监视。谓诸客曰:此家礼事,宜尽其美。”这个故事是〈指腹为婚〉的经典戏曲。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以王慧龙为荥阳太守,“在郡十年,农战并修,大着声绩,归附者万余家。”真君元年(440年),拜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未至而卒,葬于河内州县之东乡,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撰有帝王制度十八篇,称为《国典》。

人物事迹

少年经历

王慧龙出自东晋名门王氏,其祖父王愉为尚书仆射,父王缉为散骑侍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刺史桓玄代晋称帝。第二年,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推翻桓玄,恢复晋朝统治,并掌握了军政大权。王愉“既桓氏婿,父子宠贵,又尝轻悔刘裕”,故在刘裕显赫后,寝食不安,担心遭到报复,遂暗地与司州(治洛阳)刺史温洋密谋作乱。结果事机泄漏,被刘裕满门抄斩。

王慧龙自幼即极聪慧。王家遭灭门之祸时,王慧龙年仅14岁,赖家人僧彬藏赢匿,得免一死。事后不久,僧彬携王慧龙逃出建康(今南京),渡江西到江陵,投奔王慧龙的叔祖父王忱旧部、荆州前中从事习辟疆。当时恰逢荆州刺史魏咏之死去,习辟疆与江陵县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地方豪强王腾等谋举兵反叛,共推王慧龙为盟主,聚集兵马,准备夺取荆州城。然此时刘裕得知魏咏之死讯,亦担心江陵有变,急遣其弟刘道规坐镇荆州,王慧龙等的计划未能实现。于是罗修匆匆带了王慧龙与僧彬一道北上襄阳(今湖北襄阳县),得晋雍州(治襄阳)刺史鲁宗之资助,渡江自虎牢(今河南汜水县)投奔至后秦姚兴军中。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后秦姚泓,王慧龙再次亡命出逃,来到北魏。

初入仕途

王慧龙初到北魏并不得志。他以身家不幸痛陈于明元帝拓跋嗣,请效力南讨。可拓跋嗣尽管很同情他的遭遇,表示“朕方混一车书,席卷吴会,卿情计如此,岂不能相资以众乎。”但并未任用他。

北魏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统兵南征,夺得刘宋司州

(治洛阳)全部,兖州(治滑台,今河南滑县)、豫州(治悬瓠,今河南汝南)大部,北魏在黄河以南取得许多州镇,确立了南北朝对立的形势。拓跋嗣起用王慧龙为洛城镇将,要他率3千兵马去镇守全墉城(今洛阳县东)。王慧龙踌躇满志,准备走马上任。不料拓跋嗣突然死去,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以为“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收回拓跋嗣成命,王慧龙只好继续在家赋闲。时间长了,拓跋焘觉得总应有个安排,便任命王慧龙为乐安王拓跋范师傅,兼并、荆、扬三州大中正,负责三州官吏的考选事务。王慧龙坚辞不受,并表示愿去南部边陲效力,于是拓跋焘改任他为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至此,王慧龙总算有了复仇机会。

北魏始光三年(426年),刘宋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反叛,宋文帝刘义隆到彦之、枟道济领兵讨伐。谢晦求救于北魏,王慧龙率兵马1万驰援,攻破刘宋思陵戍(今河南淮阳县南3里),进围项城(今河南沈丘县)。不久谢晦兵败,王慧龙亦班师回防。在这场战争中,王慧龙初步显示了其军事才能。

北魏(430年),刘宋将王玄谟进犯滑台(今河南滑县),拓跋焘以王慧龙为代理楚兵将军,与冠军将军安颉共同领军迎敌。魏宋两军中原大战,相持50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破之。”战后,王慧龙以功封长社侯,并被提拔为龙骧将军、荣阳太守。

荣阳太守

王慧龙任荣阳太守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在此期间,宋文帝凭借富强的国力,经常出兵击魏,想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宋将到彦之、枟道济频频进犯淮,颖,大相侵掠。王慧龙领军纵横驰骋,竭力反击,屡屡挫败来军锐气,成为宋军北犯的劲敌。到彦之在给友人萧斌的信中曾这样讲,“亡人(南朝流亡到北朝的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儒夫,乃令老子讶之。”

王慧龙少年家门横遭不幸,半生颠沛流离。入魏后,常怀忧悴,曾作《祭伍子胥文》抒发自己“鞭尸吴市,戮坟江阴”以报杀父杀祖之仇的心愿。他娶崔浩弟崔恬之女为妻,生一男一女即绝房室,平素布衣蔬食,不参与喜庆之事,唯恐消磨了志气。他行为谨慎,一举一动都很讲究礼仪,曾撰写帝王制度18篇,被北魏人奉为《国典》。他诗人宽恕,刘义隆曾以200户男、1千匹绢为价,收买刺客吕玄伯刺杀他,被他察觉。他的部下都要杀掉吕玄伯,而王慧龙却说:“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放了吕玄伯一条生路。

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王慧龙被任为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但未及到任即死去。死后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

历史评价

王慧龙在荥阳任上10年,其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见《魏书》)一时间声名鹊起,震骇刘宋朝野。为除掉王慧龙,刘宋文帝纵使毒招,策划“反间计”,扬言:“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冠入边,因执司马楚以叛。”(见乾隆《太原府志》)妄图引起北魏君臣猜忌,重陷慧龙于水火。然而,魏太武帝拓跋焘并不昏庸,他深知王慧龙与刘宋的亡家灭门之仇,深如血海,遂对众臣一语道破:“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见《魏书》)为安抚慧龙,即赐其玺书曰:“义隆(宋文帝)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是介意也。”(见乾隆《太原府志》)义隆见诡计不成,便重金悬赏,以200户男、1000匹绢为价,收买慧龙首节。惑于利诱,刺客吕玄伯铤身走险,行刺慧龙,反被抓获。众人皆以吕氏必死。慧龙却说:“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便将吕释放。他的容人之量,深得时人赞服。乃至死后,吕玄伯感其全宥之恩,为其守墓,终生不去。

慧龙武能安邦,心胸广阔,文才亦不俗。史载,其少时家遭横祸,半生坎坷蹉跎,但不忘修身蓄志,养就文韬武略,举止谨慎。为明其志,曾作《祭伍子胥文》,舒泻忧悴,誓言“鞭尸吴市,戮坟江阴”。所撰“帝王制度十八篇”,被国家奉为“国典”。太武帝渐知其才高识远,遂再为升迁,拜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然天不假年,忽卒于太平真君元年(440)。其后家族繁茂,一子四孙,再续太原王氏香烟,终成隋唐望族,王慧龙则成隋唐“太原王氏”之祖。自西晋末王湛举族南渡,至东晋末王慧龙一人北归,迄隋唐再成大族,三百余年间,南迁北徙,苗裔播撒大江南北,黄河两岸,遂成“太原王氏”大观。

史书记载

《魏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节选

王慧龙,自云太原晋阳人,司马德宗尚书仆射愉之孙,散骑侍郎缉之子也。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初,刘裕微时,愉不为礼,及得志,愉合家见诛。

慧龙年十四,为沙门僧彬所匿。百余日,将慧龙过江,为津人所疑,曰:“行意匆匆彷徨,得非王氏诸子乎?”僧彬曰:“贫道从师有年,止西岸,今暂欲定省,还期无远,此随吾受业者,何至如君言。”既济,遂西上江陵,依叔祖忱故吏荆州前治中习辟疆。时刺史魏咏之卒,辟疆与江陵令罗修、前别驾刘期公、土人王腾等谋举兵,推慧龙为盟主,克日袭州城。而刘裕闻咏之卒,亦惧江陵有变,遣其弟道规为荆州,众遂不果。罗修将慧龙,又与僧彬北诣襄阳。司马德宗雍州刺史鲁宗之资给慧龙,送渡江,遂自虎牢奔于姚兴。其自言也如此。

泰常二年,姚泓灭,慧龙归国。太宗引见与言,慧龙请效力南讨。言终,俯而流涕,天子为之动容。谓曰:“朕方混一车书,席卷吴会,卿情计如此,岂不能相资以众乎?”然亦未之用。后拜洛城镇将,配兵三千人镇金墉。既拜十余日,太宗崩。世祖初即位,咸谓南人不宜委以师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闻慧龙王氏子,以女妻之。浩既婚姻,及见慧龙,曰:“信王家兒也。”王氏世齄鼻,江东谓之齄王。慧龙鼻大,浩曰:“真贵种矣。”数向诸公称其美。司徒长孙嵩闻之,不悦,言于世祖,以其叹服南人,则有讪鄙国化之意。世祖怒,召浩责之。浩免冠陈谢得释。及鲁宗之子轨奔姚兴,后归国,云慧龙是王愉家竖僧彬所通生也。浩虽闻之,以女之故,成赞其族。慧龙由是不调。

久之,除乐安王范傅,领并荆扬三州大中正。慧龙抗表,愿得南垂自效。崔浩固言之,乃授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及刘义隆荆州刺史谢晦起兵江陵,引慧龙为援。慧龙督司马卢寿等一万人拔其思陵戍,进围项城。晦败,乃班师。后刘义隆将王玄谟寇滑台,诏假慧龙楚兵将军,与安颉等同讨之。相持五十余日,诸将以贼盛莫敢先,慧龙设奇兵大破之。世祖赐以剑马钱帛,授龙骧将军,赐爵长社侯,拜荥阳太守,仍领长史。在任十年,农战并修,大著声绩。招携边远,归附者万余家,号为善政。

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刘义隆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高而位不至,欲引寇入边,因执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以叛。世祖闻曰:“此必不然,是齐人忌乐毅耳。”乃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刘义隆计既不行,复遣刺客吕玄伯,购慧龙首,二百户男、绢一千匹。玄伯伪为反间来,求屏人有所论。慧龙疑之,使人探其怀,有尺刀。玄伯叩头请死。慧龙曰:“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左右皆言义隆贼心未已,不杀玄伯,无以制将来。慧龙曰:“死生有命彼亦安能害我?且吾方以仁义为干卤,又何忧乎刺客?”遂舍之。时人服其宽恕。

慧龙自以遭难流离,常怀忧悴,乃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意焉。生一男一女,遂绝房室。布衣蔬食,不参吉事。举动必以礼。太子少傅游雅言于朝曰:“慧龙,古之遗孝也。”撰帝王制度十八篇,号曰《国典》。真君元年,拜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未至镇而卒。临没,谓功曹郑晔曰:“吾羁旅南人,恩非旧结,蒙圣朝殊特之慈,得在疆场效命。誓愿鞭尸吴市,戮坟江阴。不谓婴此重疾,有心莫遂。非唯仰愧国灵,实亦俯惭后土。修短命也,夫复何言?身殁后,乞葬河内州县之东乡,依古墓而不坟,足藏发齿而已。庶魂而有知,犹希结草之报。”时制,南人入国者皆葬桑乾。晔等申遗意,诏许之。赠安南将军、荆州刺史,谥穆侯。吏人及将士共于墓所起佛寺,图慧龙及僧彬象赞之。吕玄伯感全宥之恩,留守墓侧,终身不去。子宝兴袭爵。

宝兴少孤,事母至孝。尚书卢遐妻,崔浩女也。初,宝兴母及遐妻俱孕,浩谓曰:“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及婚,浩为撰仪,躬自监视。谓诸客曰:“此家礼事,宜尽其美。”及浩被诛,卢遐后妻,宝兴从母也,缘坐没官。宝兴亦逃辟,未几得出。卢遐妻,时官赐度河镇高车滑骨。宝兴尽卖货产,自出塞赎之以归。州辟治中从事、别驾,举秀才,皆不就。闭门不交人事。袭爵长社侯、龙骧将军。卒,子琼袭爵。

标签: 王慧龙

更多文章

  • 杨玄感叛乱:隋末反叛大潮中一个失败的先行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玄感,隋末,叛乱,

    杨广回国后,面对已成燎原之势的民变却是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满脑子充斥的只是再次东征,一雪高句丽之耻。毕竟,连那么个弹丸小国都奈何不了,以后还怎么在东、西突厥面前称雄?至于那几个老百姓造反,交给地方政府处理就行了。于是,他再次下诏,命令全国军队到涿郡集中,准备第二次东征。具体准备过程不再细说,参照第一次

  • 历史的复刻:李密为何重蹈杨玄感的覆辙而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长安,杨玄感,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

  • 杨玄感造反事件:一群隋二代的武装闹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玄感,隋朝,造反,

    隋炀帝杨广执政期间,对国民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对干部猜忌暴虐,杀了很多高官。就连帮他设计执行阴谋、害死亲爹获得政权的大臣杨素,他也暗下杀心。好在杨素死得早,在官位上去世。他死后,杨广对身边人说:“他要是不死,早晚得是全族屠灭。”这话后来传到了杨素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耳中。作为高干子弟的杨玄感在官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重用爱拍马屁的宇文士及?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宇文士及,唐朝

    李世民在魏征临死前和死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临死前对他宠信有加,死后却毁了他的碑文。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山东集团。“朝廷中有奸佞小人,还望陛下远离他们,切勿受其蒙蔽蛊惑!”这是魏征给我上书进谏时总会提到的内容。魏征所指奸佞小人到底是谁,他自然不便明说。这是在官场中周旋的基本法则。其实,朝中

  • 宇文士及出身反贼家庭为何赢得隋唐四代皇帝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唐,宇文士及,唐太宗,唐高祖,

    唐太宗一代雄主,虽然经历过不光彩的玄武门之变,但是继位之后的他对大唐,对中国历史都是有贡献的,所以总体来说,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好的君王。不过再好的君王,也都有敢于,乐于去拍马逢迎的臣子。这个臣子或许并没有太多的实干才能,但是他会判断形势,也特别会揣摩君王的心思,尤其是皮厚,是典型的官场老

  • 将作大臣宇文士及:宇文化及的亲弟弟李渊的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宇文士及,宇文化及,唐朝,

    宇文士及(?-642年),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臣,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第三子。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后东入长安,投奔唐朝,被拜为上仪同,并随唐太宗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拜相,担任侍中,兼天策府司

  • 蔡容华生平简介 蔡容华人物评价及历史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蔡容华

    容华夫人蔡氏,隋文帝晚年嫔妃,江南丹阳人,陈国灭亡之后,被选入隋宫,家世不详、生卒年不详。基本信息中文名: 蔡容华 外文名:Cai rong hua别名: 容华夫人 国籍: 中国隋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丹阳职业: 隋文帝晚年嫔妃人物生平蔡氏初为五品世妇,姿容婉丽、仪态大方,因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不喜

  • 罗士信怎么死的?罗士信和李元霸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士信,李元霸,隋唐名将

    罗士信,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罗士信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622年,罗士信在洺水之战

  • 罗士信是谁? 隋末唐初时期四猛之罗士信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罗士信,隋唐四猛,简介

    罗士信简介:罗士信(595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将领。在古典小说《兴唐传》中,罗士信为“四猛”之一。罗士信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当时,隋炀帝不恤民力,穷奢极侈,又发动大军征讨高句丽,民众不堪忍受,不能不起来反抗。当时,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张须陀帐下,开始征战疆场

  • 罗士信与宇文成都相比谁厉害 罗士信vs宇文成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罗士信

    罗士信擅长使用镔铁霸王枪,主要有力拔牛牯、 飞石打鸟、夜辨蚊牤三个绝招。而宇文成都擅长使用凤翅镏金镗。力大无比,坐骑是赤炭火龙驹,是一个铁屑汉字。那么,当罗士信遇到宇文成都,两人究竟谁更厉害?两人打仗起来,谁会赢?小说《隋唐演义》中,宇文成都是隋唐第二条好汉,虽为奸臣宇文化及之子,但行事光明磊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