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隋高僧灵裕法师为何看到韭菜气得扭头要走?

大隋高僧灵裕法师为何看到韭菜气得扭头要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27 更新时间:2024/1/11 8:46:42

灵裕法师,隋代高僧,定州(河北省)钜鹿曲阳人,俗姓赵。十八岁(一说十五岁),从赵郡应觉寺明、宝二禅师出家。二十岁(一说二十一岁),前往邺都,从道嚫习地论学。三年后,返回定州受具足戒。

依昙隐学律;随安、游、荣三师学《杂心》;从嵩、林二师学《成实》。此后,致力于着述。师通达《华严》、《涅盘》等大小乘经典,声名远播,世人尊之为“裕菩萨”。

灵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原籍巨鹿曲阳(今属河北保定),俗姓赵,生于北魏熙平三年(518年),自幼佛,七岁时就想出家,被父母拦下;十五岁时,背着父母,偷偷到河北邯郸应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灵裕非聪慧,研习佛学“博寻旧解,穿凿新异”,功底扎实,悟性高深。历经东魏、北齐,灵裕注重钻研游学,成为一代名僧。北周时期,周武帝灭佛,佛教受到冲击,灵裕被迫藏迹民间。隋朝建立后,隋帝崇佛,佛教得以重振。当时,朝廷敕令重建寺庙,设置僧官,并有意让灵裕担任都统,但遭到灵裕拒绝。

此后,“志存远大,不扃偏授”的灵裕回到燕赵之地,四处讲学,宣扬佛法。据《续高僧传》卷九记载,有一次,灵裕受邀到一财主家讲佛,空暇时在附近四处观游,突然发现了一大片韭菜地,足足有四十亩。灵裕一打听,得知这片韭菜地正是这家财主的,心里很气愤。他对财主说,你这是对佛祖不敬,信佛不过是掩耳盗铃,“此讲不可再也……便执锡持衣径辞而出”,扭头要走。

灵裕为如此厌恶韭菜?佛门律条规定,僧人禁吃荤腥,不仅不能吃肉,连葱、蒜、韭等辛菜也不能吃。《首楞严经》云:“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何为“五辛”?《首楞严经》又云,葱、蒜、韭、薤(音谢,属葱科)、兴渠(其臭如蒜)是为五辛。在佛门,此“五辛”虽属于草本植物,但被视为“五荤”。“五辛”还有其他解释,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辛”。

那么,佛门为何把葱、蒜、韭菜列入荤菜?《首楞严经》云:“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说五辛具有刺激性,熟吃后会增加人的淫欲,生吃后会增加人的瞋恚之心,不利于修行。此外,和尚整日拜佛诵经,如果服用五辛之物,口中会产生难闻的异味,对经书、佛祖会不敬,“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楞伽经》也强调:“葱韭蒜等,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人天”。

五辛,虽然不利于修行佛法,为佛门所禁戒,但它们具有一定的药材功效,如果僧人得了重病,不吃葱、蒜等物不能痊愈,那该怎么办呢?以蒜为例。据《僧祗律》《十诵律》《五分律》等载,“因病食蒜之比丘,应在七日中别居一僻静之小房内,不得卧僧床褥,复不得至大众方便处、讲堂处、佛塔、僧堂等处,亦不得就佛礼拜,仅能在下风处遥礼,于七日满后,需澡浴熏衣,方得入众”,也就是说,和尚一旦吃了蒜等五辛之物,需要隔离,七日后才能归位。

明白了这些佛门禁律,就能搞清楚大隋高僧灵裕为何看到那一地韭菜,且得知该韭菜地属于邀他前来宣讲佛学的财主时,他为何突然中断讲学,扭头要走了。在灵裕看来,这家财主要么不懂佛,要么假装信佛,此罪孽根源不除,再讲下去就失去了意义。好在财主及时改过,急忙找人拿起犁具,“一时耕杀四十亩韭,拟种谷田”,灵裕这才转怒为喜,答应财主留下来,继续宣扬佛法。

四处讲学,游走天下,灵裕不仅开阔了视野,洞悉了是非真伪,也在潜移默化中将佛学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一代传奇高僧。灵裕的事迹传到长安,深得隋文帝坚赞赏。开皇十一年(591年),隋文帝召灵裕进京,圣命难违,灵裕遂至长安大兴善寺。不久,隋文帝册封灵裕为“国统”,让他担任大隋佛门一把手,但灵裕还是婉言谢绝了。大业元年(605年)正月,灵裕圆寂,寿八十八岁。

标签: 灵裕法师

更多文章

  • 张镇周是什么人?隋朝名臣张镇周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朝

    张镇周,隋、唐交替时舒州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本是隋朝大将,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降唐,授左武侯将军。对于这位跟随李渊在征战立过汗马功劳成为开国元勋之列的人物,虽因某种原因没有被写进新、旧唐书的列传,但对他就任舒州都督的吏治精神,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把他作为教育地方官员的优秀典范而加以颂

  • 张镇周的为官之道,六亲不认,公私分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镇周,隋朝

    《资治通鉴·唐纪·张镇周治舒州》记载: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春季,张镇周出任舒州都督。舒州是张镇周的故乡。他来到舒州后,便马上买了酒菜,招待亲朋故友,并将金银绸缎分赠给大家。随后,张镇周流着泪对他们说:“今天我张镇周还能够与亲朋好友一起畅饮,明天以后我就是舒州都督,要治理百姓了。礼法上下相隔,我

  • 最早发现钓鱼岛的古代中国人--张镇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

    作者:天柱樵夫张镇周,隋唐交替时舒州同安郡(今天柱山)人。本是隋朝大将,唐武德三年(620)十月降唐,授左武侯将军。对于这位跟随李渊在征战中立过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虽未被写进新旧唐书的列传,但对他就任舒州都督的吏治精神,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为教育地方官员的优秀典范加以颂扬。张镇周在隋朝时的一大壮举

  • 武则天的母亲杨牡丹是隋朝杨达的女儿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达

    武则天声称其母杨牡丹是是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还算是隋文帝的远房亲戚,可很多历史学科都对此质疑,有人怀疑杨牡丹根本不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而是杨达家的奴婢,歌女舞伎流的人物。如果武则天的生母杨牡丹确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身,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可是为什么在

  • 许善心简介:隋朝大臣、史学家,著有《符瑞记》、《灵异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善心,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

  • 李德林《从驾还京》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德林,隋朝

    还不知道:李德林《从驾还京》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此诗当作于隋初。在开皇中,隋文帝屡次巡游,此诗当系随从文帝车驾还京而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驾还京至仁文教远,惟圣武功宣。太师观六义,诸侯问百年。玄览时乘隙,训旅次山川。镇象屯休气,华盖翼飞烟。鼓奏千人响,旗

  • 隋炀帝的叔叔杨爽,行军打仗战无不胜却死的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

    在隋唐演义,兴唐传等有关隋唐的评书,小说以及戏剧中,杨林无疑算是隋朝武一号的人物,他武功高强,手使一对水火囚龙棒,为保隋朝的江山,东征西讨,长年征战在外,征伐瓦岗山都有三次。成为隋炀帝杨广所主要依仗的支柱人物,被称为靠山王,在演义中, 他号称天下第八条好汉,九老兴隋中的九老之一。一度成为瓦岗群雄最难

  • 杨林的原型 他的人物原型是隋朝将领杨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林的原型

    杨林的原型,我们在电视剧《隋唐演义》里看到杨林,他是个长相俊美,有胆有识的人,这个人不是小说虚构的,话说杨林这个人是有历史人物原型的。他的人物原型是隋朝将领杨爽,也就是隋文帝的兄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杨林的历史原型杨爽(563~587), 隋朝将领。字师仁,小字明达。弘家华阴(今属陕西) 人。隋文帝

  • 王世积周隋时期将领生平简介,王世积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朝

    王世积,阐熙新渼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腰带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隋文帝受禅,进封宜阳郡公。高颎美其才能,甚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

  • 【隋书·王世积传】原文翻译,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世积

    王世积、阐熙新囶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高颎美其才能,盛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