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僧辩陈霸先之争:陈霸先为何会杀死王僧辩

王僧辩陈霸先之争:陈霸先为何会杀死王僧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62 更新时间:2023/12/7 17:09:59

梁元帝萧绎的死讯传出,整个南方群龙无首、风雨飘摇,就像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眼前是如山的浪头不停地扑打过来,国家何去何从?两个掌舵的人王僧辩陈霸先,曾经关系最铁的革命战友,面临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终反目成仇。

分歧的焦点是:要不要向强大的敌人卑躬屈膝?

王僧辩向北齐屈服

当年萧绎把第9个儿子萧方智外放,任江州刺史。最后留在江陵的儿子统统被杀,13岁的萧方智幸运地躲过一劫。

555年二月,就是萧绎被杀的两个多月后,王僧辩、陈霸先把这个“独种”接到建康,即梁王位。王僧辩任中书监、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陈霸先任征西大将军,镇守京口。

此时北方也是风云变幻,本来是东魏、西魏并列,东魏的丞相高欢死后,长子高澄被刺杀,次子高洋即位。550年他逼迫东魏皇帝禅让,自己登基,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高洋是个战争狂人,横扫整个漠北,不可一世。哪知道回头一看,宇文泰在南方闷声大发财,轻轻松松把益州、荆州收入囊中。

高洋愤愤不平,梁朝原来是块大肥肉啊,千万不能落后,他派兵趁火打劫,也抢了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大片地盘。

但高洋还是很不平衡,因为比起宇文泰抢的,自己的成果只相当于别墅里的一个卫生间。既然宇文泰在荆州养了一个“干儿子”,我在建康也可以照葫芦画瓢啊,手上不是还有一个萧渊明吗?赶紧废物利用,不要浪费了。

高洋先派殿中尚书邢子才来到建康,送给王僧辩一封信,说:萧方智太小,不堪担当重任。不论从年龄还是名望上,萧渊明更合适,我封他为梁王,你应当迎接新主。

王僧辩大怒,这简直是扯淡。萧方智是萧衍的亲孙子,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谁更亲不是明摆着的吗?

他回了一封信冷冷地拒绝了。双方也知道舌头再灵活也没有用,拳头才有用。

高洋派大将高涣率兵护送萧渊明南下。萧方智才到建康一个月,北齐大军就挺进到江北的东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杀死防守将领南朝散骑常侍裴之横,俘虏了几千人。

这一拳把王僧辩打得摇摇晃晃,掂出了分量,他率军进驻姑熟(今安徽当涂县),腿开始发软,肯定打不过啊,识时务者为俊者。

在随后一个月里,双方经过多次谈判,王僧辩签下了“和平协议”,把自己的儿子、侄子送到北齐作为人质,迎接萧渊明进建康,立为皇帝。

王僧辩不想输得一无所有,实在太丢人,经讨价还价,立萧方智为皇太子。

陈霸先和王僧辩决裂

王僧辩居然也做了傀儡,这让在京口的陈霸先气愤、震怒。

陈霸先原本是个穷光蛋,赤脚打天下,从最底层爬上来,越过刀山火海,天天纵马在悬崖边上。不怕死、不屈服、不给自己留退路,拼命到最后一分钟。人生信条是:不想成与败,放手搏一回。

王僧辩不一样,他是名将后代,一直跟着萧绎,起点很高,是典型的官二代、高富帅。做事凭着智慧和谋略,处处考虑周全,万无一失才会出手。人生信条是:如果风险大,暂时退一步。

就像两个人的名字一样,陈霸先天生有一股霸气、狠劲;王僧辩像僧人一样宽容;像文人那样争辩。

两个人本来八杆子打不着,只是在革命的道路上走到了一起,临时结成了盟军,同舟共济。

王僧辩曾答应让第三个儿子娶陈霸先的女儿,不巧的是,碰上王僧辩的母亲去世,婚事耽搁下来。

此时,陈霸先的部队已从当初的3万人扩充到了10万人,心里有底气,他派人去找王僧辩,反复劝说,全被拒绝。

友谊的小船“扑通”就翻了,陈霸先暗中对心腹说:我和王大人绝不会妥协。

凑巧的是,江北有人向王僧辩报告,齐军在寿阳聚集了大批军队。

王僧辩派遣记室参军江旰去京口,通知陈霸先,做好战斗准备。

北齐高洋和王僧辩不是成一家人吗?主子怎么教训起奴才了?后人推测:这可能是陈霸先散布的谣言。

陈霸先召集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和杜稜四人商议。随后,他命令侄子陈昙朗镇守京口,徐度、侯安都率领水军直奔石头城,他率领骑兵、步兵向江乘县出发,约定在石头城下会师。

沿途守兵看陈霸先雄纠纠、气昂昂,以为打侵略者去了,送战友似地目送他们踏上征程。

陈霸先杀死王僧辩

侯安都的军队到达石头城下后,弃船登岸。城的北面是丘陵地带,不算太陡峭。侯安都让士兵们围成了圈,抬起他向上抛去,轻飘飘地落到了城墙上。一个接着一个士兵扔了上来,依次跳进城内。与此同时,陈霸先的军队也从东边冲进了石头城。

王僧辩正在石头城内办公,突然听到外面的喊杀声,搞不清楚什么情况,带着10多个亲信,急匆匆往外逃,迎面碰上了陈霸先。一看形势异常,知道大事不好,转身就跑,登上了南门城楼,大声问陈霸先:你这是想干什么?

陈霸先喊:你如果不下来,我就放火烧楼。

王僧辩看周围全是陈霸先的人,只好从楼上下来,束手就擒。

陈霸先问:我有什么罪过,你竟然和北齐军队一起讨伐我?

陈霸先不等他回答,又问:为什么你没有防备?

王僧辩答:北边都交给你了,怎么说没有防备?

陈霸先问得莫名其妙,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说给下面人听的,意思是:我是个可怜的受害者,被逼无奈才反抗的啊。

王僧辩也被问得一头雾水,“北边”指京口,意思是:我守建康,你守京口,各负其责。没什么问题啊,谁知道你背叛了呢?

陈霸先不和他废话,反正一山难容二虎,迟早要说声再见,这次就一了百了吧,当天晚上派人勒死王僧辩父子。

第二天,陈霸先向各地发布新闻通稿,列举王僧辩的种种罪行,最后加了一句:只杀王僧辩父子兄弟,其余人概不追究。

即位四个月的萧渊明很知趣,宣布“下野”,萧方智再次登基,史称梁敬帝,陈霸先被加封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南徐二州刺史等,任命萧渊明为司徒,封建安公。

陈霸先和北齐和好

从表面看,陈霸先已取代王僧辩,成为南方的“老大”,实际上,他控制的地盘少得可怜,只有建康和京口。王僧辩在高层太久,早就把故吏亲戚安插在江南,环绕京口。他们都是出身高贵的人,谁会听“吊丝”陈霸先的。

长江中游太远,陈霸先顾不上,他先出兵,平定了吴郡(今江苏苏州),勉强有了个稳定的后方。

陈霸先又派出使者北齐,说:王僧辩想害死萧渊明,和齐国决裂,我已经替你们杀了他。现在南方的小朝廷继续向您称臣,永不背叛。

可是这种话漏洞百出,北齐又不是傻子,你都把萧渊明废了,还贼喊抓贼,睁着眼说瞎话。高洋派大军南下,直扑建康。

陈霸先忙得来不及喝口水,真正的保家卫国开始了。

标签: 王僧辩陈霸先南陈

更多文章

  • 王僧辩简介 南北朝梁将领骠骑大将军王僧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僧辩,南北朝,梁朝将领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南朝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僧辩初为湘东王萧绎中兵参军,后任平南将军、左卫将军、骠骑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他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多获胜利。梁大宝二年(551),萧绎以他为大都督,领军讨伐兴兵作乱的原东魏大将侯景,获胜。王僧辩因功任征东将军、江州刺史

  • 盖吴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盖吴起义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盖吴起义,影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盖吴起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445年(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在长安以北的地方,十多万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北魏的统治,直到拓跋焘御驾亲征,才被血腥镇压下去。这次起义的领导者是卢水胡人盖吴,年仅二十九岁。卢水胡是居住在卢水、湟水一带(今青海西宁西)的一支少

  • 盖吴起义的背景是什么?盖吴起义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盖吴起义

    盖吴起义的背景是什么?盖吴起义有什么影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盖吴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于北魏发生的一场民变事件,由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持续至翌年(446年)八月,领袖是卢水胡人盖吴。事件以北魏成功镇压告终。背景卢水胡本是一支聚居于河西张掖卢

  • 盖吴起义为什么受到百姓拥护,最后却还是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盖吴起义

    445年在长安北边的一个地方。有十多万人组成的各个民族代表开始奋起反抗北魏的统治。直到拓跋道来,亲自征讨。才被非常血腥的给镇压了下去。这个起义的领导人叫做盖吴,当时他只有29岁。卢水胡是当时青海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东汉以及当时的三国时期。这个民族的分布,那都是非常的广泛的。在东晋末年,还有北魏的初年

  • 南北朝北魏的盖吴起义是怎么回事 盖吴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北魏,盖吴,盖吴起义

    盖吴(417——446年),北魏时期关陇人民大起义首领。他是卢水胡人(匈奴左沮渠部后代),生于北地郡(治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魏太延五年(439)北凉灭亡。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混战局面。但是,拓跋氏统治者主宰中原之后,对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掠夺和压迫。农民四处逃

  • 盖吴简介 北魏关中人民起义首领天台王盖吴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盖吴,南北朝,北魏起义军首领

    盖吴(418-446)北魏关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北地卢水胡人。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盖吴在杏城(今陕西省黄陵县)起义,建百官,自称天台王,响应之人达十余万。盖吴联络刘宋,宋文帝刘义隆封他为雍州刺史、北地郡公。白广平率军西攻汧城(今陕西省陇县),盖吴进攻李闰堡(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北)。军至临晋(今陕西

  • 关于张僧繇的故事传说有哪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僧繇,传说

    张僧繇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他的画作栩栩如生,超越前人,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僧繇,南北朝时前梁吴地人。天监年间,官为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梁武帝修饰佛寺时,多次让张僧繇给这些佛寺绘画。当时,梁武帝的几位王子都封地

  • 张僧繇与画龙点睛的故事 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张僧繇

    《宣和画谱》卷《张僧繇调》:“僧繇画,释氏为多,盖武帝时崇尚释氏,故僧繇之画,往往从一时之好。”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这人估计没人认识,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其实人人都听过......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都让一位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去作画。有一年,梁武帝要他为金陵安乐寺的墙

  • “六朝三杰”与“画家四祖”共称 南北朝张僧繇生平及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六朝三杰,画家四祖,张僧繇

    张僧繇(yáo),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

  • 溧阳公主因为什么事情痛恨自己的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溧阳公主,南北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北朝的溧阳公主,为何痛恨自己的驸马,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一国公主,都认为是尊贵无比的皇家少女,是让人无数人羡慕的高贵之人。但是历史上也有十分凄惨地的公主,和亲还不算最为凄惨的,有一些公主甚至为了国家被迫嫁给仇人,甚至是杀害自己父亲的仇人。而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