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游记中的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何能知玉帝谕旨?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何能知玉帝谕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91 更新时间:2023/12/23 7:13:40

这个世界上,算命先生甚多,算得准的不在少数,但算到袁守诚这个程度的,实在是没有几个,但恰恰也就是他算得实在太准了,这才引起了我的怀疑:

首先,他怎么知道下雨的时间和雨量的?按照道理,下雨若是天庭的计划之内,那么龙王应该有张"本月降雨计划表"来执行,要是这个情况,他可以洞悉天机,倒也说得过去。而此次降雨,明显是个急件,连龙王也不知道,然而袁守诚不但知道,而且详细到了"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这样精确的数字,这的确叫人心生疑窦。

其次,他是怎么知道泾河龙王要死在魏征的手里的?以前并没有人因为行雨获罪,泾河龙王虽然是违规行为,但袁守诚怎么知道它就会被判处死刑?何况泾河龙王刚刚违规降雨就来找袁守诚,这时候玉帝应该还不知道它搞了小动作,更不要说对他作出什么死刑的判决了。而袁守诚不但已经知道它要斩首,而且连执行官是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就有点儿耸人听闻了!虽说是犯了天条,可天庭的办事效率也没这样迅速过吧!

纵观《西游记》一书,犯天条者颇多,可天庭无不是后知后觉乃至不知不觉,侦察系统可谓是相当落后!很多天庭的公职人员,比如像奎木狼擅离职守十三年,在人间强逼硬娶,生下孩子一双,天庭竟然全无察觉,而对待泾河龙王的一点儿小小的手脚,未免反应得太过迅速,近于未卜先知。更大的一个疑点,就在天庭对泾河龙王的审判过程上——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犯了多大的罪,至少要先把罪犯拿住,才能进行定罪。比如直接造反的猴子、强奸未遂的猪八戒,以及失手毁坏公物的沙和尚,都是先被捉拿归案,然后再判罪的。而至于那些尚未捉拿归案的各路下凡的公职人员以及神仙坐骑,一律是无法先定罪的。而对于泾河龙王,这一过程彻底被推翻了:不但在案犯未被捉拿的情况下定了罪,而且早早地决定了执行人员,并且这个过程被袁守诚知道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是有点儿不可思议了。

这个问题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这样:袁守诚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天庭专员"。

只有这样,他才能提前看到"天庭内参",知道详细的下雨时间和降雨量,以及知道有关泾河龙王的一切信息,包括它的定罪和执行者。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根据"天机不可泄露"的原则,这个袁守诚屡屡泄露天机,将天上如此高级的机密泄露出去,这本身就是该千刀万剐的——玉皇大帝心血来潮下的圣旨内容你都知道,那么玉皇大帝的私生活你知不知道?而且他还直接促使"泾河龙案"的发生,可以说犯罪情节绝对不比泾河龙王轻,甚至影响还要恶劣,若他不是天庭专员,他还能落个好下场吗!

等等,如果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那么难道真的会有这样一份"天庭内参"的存在吗?依我看来,"天庭内参"是的确存在的,因为泾河龙王的死,其实是天庭内定。在《西游记》第十回中,阎王们有过一句明话:"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一句话,老龙王的死是计划内的安排。

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其实痕迹十分的明显:"差时辰少点数"的主意,是鲥军师提出的,龙王能够欣然答应而无一点儿怀疑,可见一来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其他龙王因此获罪;二来这样的事情无关生死,违反天条王法实在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是政府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没有百分之百,最严重也不过是个办事不力。试想一下,做了这样多年的降雨执事,若是知道这样做是个死罪,你就是借给泾河龙王一串秤砣做胆,谅它也不敢这样做;至于鲥军师更是不敢献这个计:一个参谋,怎敢拿主子的老命开玩笑?不怕被蒸了吗!而且在《西游记》中,龙王按旨降水的规范的流程只有两桩,一桩就是这"泾河龙案",还有一桩,则是在第八十七回凤仙郡求雨的时候发生的:"(东海龙王敖广)道:'大圣唤小龙来,那方使用?'行者道:'请起,累你远来,别无甚事。此间乃凤仙郡,连年干旱,问你如何不来下雨?'老龙道:'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但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一则未奉上天御旨,二则未曾带得行雨神将,怎么动得雨部?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除此之外,龙王降雨几乎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算来四海龙王够斩个两三回了,这在书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可不是空口白说的——在第二十八回中,猴子重返花果山,就私自降雨,够斩一回。

在第四十一回中,猴子为了降伏红孩儿,去向东海龙王借雨,敖广虽口称原则,但其实也没遵守,还拉上三个兄弟,又该斩一回。

在第四十五回车迟国斗法中,不光是龙王来了,雷部的几个官员也来了,这个是按旨行事,但偏偏被猴子阻止,虽最后还是下了雨,但毕竟也是误了时辰,论罪的话,连雷部的几位也该斩了。

更可耻的是,在第六十二回中,碧波潭老龙王一家老小都作案,不但龙王私下血雨不受天庭一刀,女儿把王母的灵芝都偷了回来,竟然也平安无事……

最后,连在第六十九回猴子给朱紫国国王看病开方子之时,需要点"无根水"做药引子,都叫龙王出马下了点儿雨,这是不也是该斩一刀呢?

若说龙王的一口唾沫不算是私自降雨的话,那么泾河龙王何必要在那既定的雨数上做手脚?它提前一天打个喷嚏,那么袁守诚不就输了?若是这样一口唾沫也算雨的话,敖广的罪岂不是比泾河老龙还要大?而奇怪的是,这些龙王无论下雨是为善还是恶,竟然一律都无罪,而且更有甚者,在《西游记》第四十三回中,西海龙王还私自压下了来自衡阳峪黑水河神所递上来的告状信。"渎职罪"被判了一个斩立决,而包庇黑暗恶势力的"包庇罪"竟然都无人过问,泾河龙王的案子要不是冤案假案错案的话,打死鄙人也不信!按照这个情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天庭上早有人制订了一份完整的"天庭内参",在里面早已经设下圈套让泾河龙王去钻,而且他的死刑也早已经被内定下来,连执行官都写好了。所以,泾河龙王之死,不在于它犯了案,而在于它必须得死——就算它这次不上当,下次也会中圈套,权力的游戏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君算计臣死,则臣怎么做都要死。

"泾河龙案"其实是"泾河龙冤案",就是这样简单,但这一字之差中所隐藏的玄机,就不是这样简单了,若想参透其中的奥秘,就必须得再研究"唐太宗魂游地府"这一部分。

标签: 西游记袁守诚

更多文章

  • 西游记中泾河龙王泄露天机惨遭砍头,而袁守诚为何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游记,袁守诚

    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与算卦的袁守诚之间那个赌约算是非常出名了,一个相师能够把玉帝的旨意算的清清楚楚,最后一位司雨大龙神被砍了头,这结果可谓是惨上加惨,为什么泄露天机的袁守诚一点事都没有,反而是泾河龙王被砍头?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一下这里面的秘密。常言道,天机不可泄漏。但西游中有个特例,算命先生袁守诚不仅

  • 《莺莺传》张生为何对崔莺莺薄情始乱终弃?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莺莺传,张生,崔莺莺,红娘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荫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这首诗称作《春词》,出自唐朝大诗人元稹的《莺莺传》,是张生给崔莺莺写的。《莺莺传》其实是元稹年轻时的亲身经历,是元稹的自传,作品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本人。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崔莺莺聪明,但再聪明的女人在感情上还是一笔烂账

  •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崔莺莺,张生,西厢记

    悔婚是因为信守前诺?老夫人在张生退敌之后,安排了一场筵席,大家都以为她要践诺,把崔莺莺嫁给张生。但就在这场筵席上,老夫人在张生和崔莺莺刚刚见面后,就发令了:“小姐近前,拜了哥哥!”大家吃了一惊。老夫人还让崔莺莺给“哥哥”张生把盏,崔莺莺满心的不情愿。而张生更是气极,以“小生量窄”为由拒绝了。而夫人不

  •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生,崔莺莺,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是大家都熟知的,人们不仅记住了张生和莺莺这一对才子佳人,而且还记住了小丫头红娘,并从此把在别人恋爱婚姻中牵线搭桥的人叫做“红娘”。据说,近年开发旅游景点,普救寺内还专门立一标牌,上书“张生跳墙处”,完全把西厢故事当作真人真事了。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文人元稹的《莺莺传》,在《

  • 历史上唯一为权力毒杀亲父的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公主,古代公主

    史上最不孝的公主——安乐公主李裹儿。看过历史长篇电视剧《大明宫词》,大多对武则天、太平公主这两个在权力斗争中的主角女人不能忘怀,然而,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细节往往被忽视,杀害他的凶手却是自己那骄奢淫逸的女儿安乐公主,更是鲜为人知。生为女皇武则天的儿女,也许是世上的最不幸。唐中宗李显,在他成长的时候,不

  • 安乐公主李裹儿简介 历史上的安乐公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公主,安乐公主

    导读:公元685年,中宗李显与妻子韦氏一起,被母亲派人押到房州流放。这年的3月,在去往房州的途中,韦氏在押送的车里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孩。穷途末路前任皇帝皇后,此时心酸地发现,他们连一张多余的被毡都找不到。李显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将身上穿的衣服脱了下来,将冻得有些发青的女儿裹在里面。这个小女婴,因此被他

  • 她被封为千金公主两嫁可汗 最后被杀竟因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千金公主

    公元580年,北周宗室一女和亲突厥,封千金公主。千金公主为武帝宇文邕的侄女,是赵王宇文招与汉人所生。身为皇族贵女,千金公主的少年生活可谓是十分惬意。公主出生于北周建国后的第八年,当时北周的汉化程度就已经十分高了,再加上有一个汉人母亲,所以千金公主自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在宗室之女

  • 千金公主宇文芳为了复国大业征战沙场血洒边彊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宇文芳,宇文招,周武帝

    这位为了复国的千金公主就是宇文芳。她是北周皇帝的侄女,赵王宇文招的女儿。也是一个和亲的公主。可她与其它和亲公主不同,别的公主都是忠于国家。而她却是为了复国,推翻国家的领导者。宇文芳和亲后,先后成了突厥国王沙钵可沙及蓝都可汗的王后。宇文芳不仅貌美,也是一代才女,对诗词歌赋甚至政治、工艺、建筑都有相当深

  • 解密:为何和亲的千金公主因为一个屏风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王阖闾,专诸,王僚

    昭君和亲后六百年,另一位女子也奉命和亲,她的身份是公主,文学素养也高,在突厥十几年,先后侍奉沙钵略可汗与他的儿子都蓝可汗。其间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痛,她伤感,也曾挣扎,最后为了民族团结献出了头颅,只有头颅回到她思念又不敢回去的故土。在她的身后,没有青冢,也没有笳声的哀怨。这位传奇而不幸的女性,是北周

  • 为什么弘化公主没有文成公主那么有名呢 她明明是唐朝第一个和亲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文成公主

    今天要讲的就是弘化公主的生平简介,还有为什么弘化公主没有文成公主那么有名?说起文成公主,我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上面都说唐朝文成公主为唐朝和藏的和平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可以说因为文成公主一个人让两国的人民都牢记于心,千古流芳,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功绩,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唐朝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