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击突厥部落最后战死沙场的唐初名将来济

抗击突厥部落最后战死沙场的唐初名将来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33 更新时间:2023/12/26 19:30:28

来济简介:610年,来济出生在唐朝时期的江都,其父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儿子。隋大业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来济家族遭难,唯独留下幼小的来济和他的哥哥。来济幼小时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心有志向,又十分好学,更是通晓时务,也因此在唐朝时考取了进士。

唐太宗画像

贞观十七年(643年),来济受到唐太宗的提拔,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贞观十八年,来济再次升迁为太子李治的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不久又担任中书舍人,协同令狐德棻等人一同撰写《晋书》。永徽二年,来济任职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又任监修国史一职。

永徽五年,来济因修国史有功,封为南阳县男,赏物七百段。一年后,来济任职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永辉六年,由于武则天设计陷害皇后,使得高宗想要册封武则天为新皇后。当时来济与韩瑗等人极力劝说。高宗却不顾反对执意废除王皇后。武则天得到册立后,反而没有怪罪于来济,反而大加赏赐,然而却不知武则天心中记恨无比。显庆二年,来济等人受到许敬宗李义府的诬告意图谋反,来济被贬至台州刺史。

龙朔二年,来济改任庭州刺史后,西方突厥部落前来攻打,来济为以身报国,率兵防御,最后战死沙场,享年五十三岁。

来济的评价

来济,是唐朝宰相,江都人,生于隋炀帝时期,死于唐高宗时期,享年53岁。其父来护儿,是隋朝的将军。唐太宗时期,担任通事舍人,后来升任中书舍人,一路升迁,直至宰相。那么对于他的评价是什么呢?

来济负责编写的晋书

对于来济的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二是在文学上,三是在军事上。

在政治上,公元643年,来济任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因造反被贬,来济首当其冲,谏言保留太子性命,被唐太宗表彰,提升他为吏部考功员外郎。直至高宗时期,担任宰相。公元655年,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来济、褚遂良、长孙无忌持反对意见,但并未成功。此事为来济被贬埋下了伏笔。在公元657年,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终身不许回京城,直至战死,灵柩才被送回故乡。

在文学上,来济在任中书侍郎的时候,兼任弘文馆学士,负责修国史。和令狐德棻等人编纂了《晋书》。来济很善文辞,求进好学,通晓实务,著有文集三十卷,作品《新唐书志》流传于世,为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军事上,来济不畏敌军,视死如归。在公元662年,西突厥来犯,进攻庭州,来济负责防御敌军,对士兵说:“我犯了罪,但陛下只是贬了我的职,没有赐我死罪,如今大敌当前,我应该以身谢恩。”于是亲自上阵,率兵突击,最后以身报国,力战而亡。以身报国,士兵皆受其鼓舞,被追封为楚州刺史,其事迹流传后世,意义深远。

标签: 来济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韩瑗:博览群书直言不讳而遭陷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宰相韩瑗

    在韩瑗简介中提到,韩瑗606年出生于南朝,是南朝刑部尚书韩仲良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德行非常出众,博览群书,并且对政治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贞观年间,他被调派为兵部侍郎。652年,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升为黄门侍郎。第二年,他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的三品官员,并让他监督修改国史。他在自己的职

  • 唐朝宰相韩瑗:言辞直接不怕得罪皇帝而遭陷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宰相韩瑗

    在韩瑗简介中提到,韩瑗606年出生于南朝,是南朝刑部尚书韩仲良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德行非常出众,博览群书,并且对政治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贞观年间,他被调派为兵部侍郎。652年,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升为黄门侍郎。第二年,他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的三品官员,并让他监督修改国史。他在自己的职

  • 宇文节是什么人?宇文节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宇文节

    人物生平江夏王李道宗曾经以私事相托,但宇文节秉公直奏,使得唐太宗大悦,赐绢二百匹,并说: “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正以卿在省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拜相,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代于志宁为侍中。永徽四年,驸马都尉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驸马都尉薛万彻、柴令武等“谋反”,房、薛、

  • 鉴真东渡的原因 揭秘鉴真因何要六次东渡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鉴真东渡,鉴真

    鉴真为何东渡日本: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那么鉴真为何要六次东渡日本呢?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是扬州大明寺住持。鉴真所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强盛的国力、发达的文化使各邻国争相学习。742年

  • 鉴真东渡 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了多少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鉴真东渡,鉴真

    鉴真几次东渡:鉴真和尚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

  • 鉴真简介 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鉴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鉴真,唐朝,唐朝和尚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

  • 韦嗣立的故事,韦嗣立替兄受鞭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韦嗣立

    韦嗣立,字延构,和韦承庆同父异母。年少时能与兄弟友爱,母亲对待韦承庆很严厉,每当母亲用竹板打承庆,韦嗣立就脱下衣服请求代替挨打,母亲不答应,韦嗣立就让奴仆鞭打自己,母亲感悟对他们一样慈爱。考中进士,多次调动后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承庆解除了凤阁舍人的官职,武则天召见韦嗣立对他说:“你父亲

  • 《新唐书·韦嗣立传》原文及翻译,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韦嗣立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

  •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阿臧嫁给年轻俊秀的李迥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

    李迥秀,字茂之,唐朝泾阳人。初为相州参军,后累官凤阁舍人。长安中,同平章事。中宗朝,终兵部尚书。卒赠侍中。诗四首。李迥秀自幼便有英名,祖父和父亲都担任刺史,是世家出身。然而他的母亲出身贫贱,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却是罕见的美女。当她在李家为婢女时,甚得主人宠爱,生下了李迥秀。可能是源于母亲的血统,李迥秀

  • 唐朝李迥秀简介 李迥秀与上官婉儿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迥秀,上官婉儿

    李迥秀,字茂之,汉族人,出生于陕西泾阳,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和著名诗人。那么,关于李迥秀简介是怎样的呢?李迥秀画像李迥秀在小时候就有些名气,他出生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朝廷的刺史。李迥秀的母亲出身卑微,仅仅是李家的一个婢女,因长相倾国倾城,因而受到李迥秀父亲的宠爱。受母亲良好基因的遗憾,李迥秀也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