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除了聂隐娘 唐代传奇中还有哪些侠女?

除了聂隐娘 唐代传奇中还有哪些侠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20 更新时间:2023/12/29 13:24:46

唐代传奇里,聂隐娘是一个绝对出类拔萃的女子。她武艺高强,能飞身悬崖之上,用五寸的匕首刺击飞鸟,无不中;能化为蠓虫,藏在人的肚子里;她深明大义,为仁义所感,挺身保护自己要刺杀的人……她的传奇既光怪陆离,又惊心动魄。不然侯孝贤也不会选择她的故事。

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不是聂隐娘,而是和聂隐娘一样,来自唐代传奇里的那些女侠。

唐朝的传奇是个什么范儿

中国人的文学想象力,到唐代抵达了一个很奇妙的境界——在唐朝之前,多玄幻志怪,比如《山海经》,比如《搜神记》,往往放浪恣肆,荒诞不经;唐朝之后,写的就多是人世间的事,比如《大宋宣和遗事》、《警世通言》、《儒林外史》。即便是《七侠五义》,里面有武功高手飞檐走壁,底子也是世俗的政治和生活。

而在唐朝,奇诡的想象跟现实生活有了一种奇妙而和谐的交融。小编琢磨了一宿,觉得可以称之为“Magic Realism of Tang Dynasty”(唐朝的魔幻现实主义),本命名纯属胡诌,如有巧合,纯属巧合。

好,我们来看看唐代传奇中的女侠们。

晚清画家任熊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品,叫《三十三剑客图》,画了历代传说中有名的剑客豪侠。排第一的是赵处女。

这位赵处女,也就是后来传说中跟白猿学剑术的越国少女,金庸根据这个故事写了《越女剑》,越女剑本来是很厉害的,“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当世莫胜”,天下无敌,到后来郭靖的七师傅江南七怪的越女剑韩小莹就成了战五渣……呃,又扯远了。

《三十三剑客图》中,唐代的女侠一共有六位。除了聂隐娘,还有车中女子、荆十三娘、红线女、纫针女和贾人妻。

车中女子:唐代女飞贼

车中女子出自唐代皇甫氏《原化记》,讲的是一个女侠盗的故事。

小编大略剧透一下,有兴趣的可以找书来看。

故事说,开元年间,吴郡,也就是苏州一带有个读书人,到长安考试,碰到了两个少年,假装认识这位苏州外地人,跟他套近乎,把他带到一个小酒店里,跟一群年轻人吃饭。

这位苏州小伙子糊里糊涂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来了一辆马车,车里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容色甚佳,花梳满髻,衣则纨素”。

一个白衣少女,花梳满髻,小编脑补了 一下,大概是这个样子↓

苏州小伙子一直用心读书,哪里见过三次元的妹子,当场就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教训丢到脑后去了。

于是一群人喝酒,姑娘问小伙子:“先所能者何事?”,意思是“你有啥特长?”小伙子想了想说,我在学堂上学的时候,能纵身在墙壁上走几步。这个本事听起来没啥,但其实很了不起了。如果你看过小编之前讲轻功的文章,应该记得里面提到,《梁书》中记载,南梁的大将羊侃能在墙壁“直上至五寻”,横行七步。

姑娘就对小伙子说:

小伙子就走了。姑娘说:“亦大难事。”

意思是:“呵呵”。

然后她让坐中诸少年各自展示一下才艺,于是有在墙上走的,有在屋顶下面走的,都轻捷如飞鸟,把苏州小伙子吓得“拱手惊惧,不知所措”。

跟姑娘告别之后,有一天小伙子又碰到两个少年,问他借了马。第二天,宫里面就发生了盗窃案,没抓到嫌疑犯,只抓到一匹马,一查,是苏州小伙子的,就把他关进了地牢,怕这个飞贼跑了,所以地牢里“深坑数丈,仰望屋顶七八丈,唯见一孔,才见尺余”。

小伙子在里面唉声叹气,到半夜,忽然一个东西像鸟一样飞下来,定睛一看,是那个少女。她用绢捆住小伙子,另一头系在自己身上,纵身飞出地牢,出宫城几十里才停下。小伙子后来要饭回了老家,再也不敢上京考试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唐代女飞贼的故事。不过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女飞贼算是盗亦有道,让无辜者受了牵连,就孤身犯险把他救了出来。

荆十三娘:这么厉害的人怎么就做了寡妇

另一个故事,来自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叫做《荆十三娘》。

故事说,唐代进士赵中立是个温州人,有一次到苏州,在庙里借宿,遇到一个叫荆十三娘的女子(跟甘十九妹应该没啥关系),刚刚死了丈夫,看到赵中立,很喜欢,就跟他一起到扬州了。

按照江湖的规矩,寡妇都是不好惹的。比如↓

荆十三娘很有钱,赵中立“以豪侠为事”,仗义疏财,经常拿荆十三娘的钱去做慈善,但十三娘毫不介意。赵的友人李正郎的弟弟,叫李三十九,这位李三十九先生有个爱妓,但是妓女的父母觉得李三十九没啥出息,不如跟别人,就把女儿夺走,给了一个叫诸葛殷的人。

诸葛殷是什么人呢?当时一个著名的方士,跟同乡吕用之一起假冒神仙,招摇撞骗,为镇海军节度使高骈所宠幸。据史书所载,“高骈晚年昏庸,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最后高骈被叛军杀死。

不过此时,正受到高骈宠幸的诸葛殷正在事业的高峰期,李三十九惹不起。荆十三娘听说此事原委,对李三十九说:“此小事,我能为郎仇之。旦请过江,于润州北固山六月六日正午时待我。”

这是小事,我帮你搞定。明早你过江,到北固山,六月六日正午在那里等我。

李三十九依然而行。到六月六日正午,荆十三娘用布袋装着妓女,以及妓父母的头颅,交给李三十九,之后与赵中立“同入浙中,不知所止”。

红线女:人家其实是个男的

红线女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没有读过唐末袁郊所作《甘泽谣》中的《红线传》,也看过王小波从这个故事改写的《万寿寺》。

故事梗概小编就不赘述了,无非是红线为节度使薛嵩盗来田承嗣床头的金盒,使得田放弃吞并薛嵩的计划。

不过,很多人没有看过红线盗盒之后的故事。田承嗣知道薛嵩手下有人能悄无声息取走他的金盒,也就能悄无声息取走他的头颅,于是大为惊恐,对薛敬畏有加,双方展开了热烈的友好往来。而红线决定功成身退。

薛嵩说:“你生在我家,现在要去哪里呢?我现在很需要你,哪里就能走?”

红线说:“我前世是男子,在江湖间游离,读神农药书,救世人灾患。当时有一个孕妇得病,我用芫花酒救她,结果失手了,孕妇和腹中两个孩子都死了。阴司惩罚我,将我贬为女子,充当卑贱的侍女,而拥有超凡的偷盗技能。所幸我生在您家里,今年十九岁了。”

想必薛嵩听到这些话一定是崩溃的。如果有一天,你的女朋友告诉你她其实是个男的,你也一定会跟薛嵩一样崩溃。

不过,红线接下来的话就很大义凛然,很升华主题。她说,田承嗣这些人违背天理,我去偷他的金盒,警告他,“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我作为一个妇人,功劳也不小了,可以赎前生的罪过,重新做男人。所以我要“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修仙去了。

薛嵩知道不可挽留,就设宴饯别红线,在筵席中,薛嵩作歌送红线:“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

歌毕,薛嵩悲不自胜,而红线也拜且泣,之后假装醉酒离席,从此不知所踪。

人民群众想象的红线女的样子,比较……乡土气息

这个结尾既惆怅又飘逸,同时还有一点点……怪怪的感觉。至于其中的性别歧视成分,请无视。

纫针女:又一个女飞贼的故事

纫针女出自唐代康骈的《剧谈录》。

说长安有个将军姓潘,名字忘了,大家都叫他潘鹘硉,意思是潘大糊涂。他家里又一串很要紧的宝珠,据说是保佑一家兴旺发达的。潘将军用秀囊玉盒装着宝珠,每个月初一才拿出来祭拜。忽然有一天,宝珠不翼而飞。

潘大糊涂非常着急,请了一位“京兆府停解所由”。小编(yiduiread)解释一下“停解所由”什么意思。停解,是担任职务的意思,所由,是所由官,意思是“有关官吏”,相当于今天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叫王超,已经八十岁了。

不过没关系,下面名侦探王超出场。

他询问过案件之后,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案子,就上街溜达……对,上街溜达。

当时春雨初霁,在胜业坊北街有一个三鬟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跟一群军队里的少年踢球。

所谓三鬟女子,就是梳着三鬟髻的女子,这个发型是这样子的↓

脑补一下,应该比较萌。名侦探王超没有因为萌就错过线索,他发现少女脚法不凡,一定是有特异的能力,于是想办法跟少女套磁,认她做外甥女。

女孩子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帮人缝衣服为生。王超发现他们家基本不做饭,但是经常有“水陆珍异”的佳肴。吴中进贡的洞庭橘子,除了皇帝赐给过宰相,京城里没人享用得了,小姑娘偷偷塞了一枚给王超,说“有人从皇宫里顺出来的”。

如果是普通人,早就吓到了。但是名侦探王超不动声色,慢慢试探她,说:“潘将军丢了他的玉念珠,这事情你知道么?”

少女说:“不要跟别人讲。我跟朋友开玩笑,肯定会还回去的,只是一直没空。舅舅你明天早上到慈恩寺等我。”

王超如言而至,只见少女疾若飞鸟,飞身塔顶之上,举起宝珠给王超看,然后飘然而下,对王超说:“拿去还给潘将军吧,不需要什么酬劳。”第二天王超再去找她,又不知道哪里去了……

女侠们为什么最后都下落不明?

当然,唐代传奇中的女侠里,还有一些苦命的人,她们的主要事迹是复仇。

比如薛用弱《集异记》里的贾人妻(不要看到人妻两个字就往奇怪的地方想),是一个美貌的少妇,跟王立偶遇结合,二人相敬如宾。贾人妻很会持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么过了两年,忽然有一天,女子带着一颗人头回来,跟王立说:“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日深矣。”我一直在等待机会,现在终于大仇得报,要离开这里了。

之后,女子挥刀杀死自己和王立的孩子,飘然远遁。

还有一个叫谢小娥的女子,出自唐人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谢小娥十四岁时,父亲和丈夫被强盗杀害,自己重伤,落水被救。晚上,父亲托梦告诉她仇人的名字,于是谢小娥把名字写在自己的衣服里面,乔装成男子,终于寻访到贼人,手刃贼首。

这大概可以算是唐代的复仇者联盟。

有意思的是,这些传奇中的侠女,不管是聂隐娘,还是红线、纫针女、贾人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完事之后就飘然而去,下落不明。即便是谢小娥没有玩失踪,也是落发为尼,遁入空门。

非常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味道。

一方面,这是受到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对那个时代的作者来说,如何给这些超凡绝俗的女侠们一个世俗中的位置,实在是一个大难题。

这个问题直到后来1000多年后,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没有解决,那些侠女同样是要么归隐,比如任盈盈、小龙女、黄裳女子;要么做尼姑道姑,比如仪琳小师妹、郭襄;要么死,比如宁中则黄蓉

想到这里,小编不禁有点惆怅。

标签: 聂隐娘传奇故事侠女

更多文章

  • 揭秘刺客聂隐娘:历史上真实的聂隐娘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刺客,聂隐娘,唐朝

    导语:侯孝贤导演的影片『刺客聂隐娘』就要上映了,编剧除了导演本人之外,还有阿城与朱天文。这使此前大众并不十分熟悉的唐传奇人物“聂隐娘”一时间成为焦点。她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唐代传奇聂隐娘的故事是裴铏所撰《传奇》小说中的一篇。聂隐娘为魏博大将聂锋之女,10岁时被一女尼用法术“偷去”,教以剑术,能白日刺

  • 《刺客聂隐娘》戛纳获奖 揭秘大唐第一女刺客的前世今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聂隐娘,古装剧

    北京时间5月25日凌晨,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侯孝贤凭借电影《刺客聂隐娘》一举拿下最佳导演奖。其实,这部电影的创作蓝本源自唐代传奇小说《聂隐娘》。存在于奇幻小说中的聂隐娘,是否真有其人无从考证,但她已然成为“女刺客”的一个代表符号。在走近电影《刺客聂隐娘》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历史著作里

  • 致命的信仰:吕用之高骈与广陵妖乱的特殊关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朝,吕用之

    广陵的妖乱绝非普通的诈骗,一个“鄱阳细民”吕用之,在自诩学仙得道之后,用如簧巧舌结合江湖伎俩,将行骗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曾扫荡西南叛军、颇有才干的一代名将,从此沉溺于吕大师及其同道的骗术当中。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点,在唐朝为淮南道治所,其富庶繁华,蜚声中外。图出《历代舆地沿革图》。作者:邢天宁公元

  • 唐代女诗人晁采送情书给邻家男子表达思念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女诗人晁采

    唐代女诗人晁采别名是小字试莺,是唐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其代表作是《子夜歌》。相传在唐代大历年间的时候,江南吴郡有一户姓晁的人家,晁家事书香世家,以诗文传家。家中的男主人常年在江北做官,家中的女主人因为留恋故土所以不愿意和男主人一起去北方,于是便带着唯一的女儿在家乡生活,他们唯一的女儿就是晁采。晁采小

  • 唐代著名女诗人晁采与青梅竹马在一起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著名女诗人晁采

    唐代女诗人晁采别名是小字试莺,是唐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其代表作是《子夜歌》。相传在唐代大历年间的时候,江南吴郡有一户姓晁的人家,晁家事书香世家,以诗文传家。家中的男主人常年在江北做官,家中的女主人因为留恋故土所以不愿意和男主人一起去北方,于是便带着唯一的女儿在家乡生活,他们唯一的女儿就是晁采。晁采小

  • 唐代女诗人晁采为何屡屡送情书给邻家男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女诗人晁采

    唐代女诗人晁采别名是小字试莺,是唐代著名的词人、诗人,其代表作是《子夜歌》。相传在唐代大历年间的时候,江南吴郡有一户姓晁的人家,晁家事书香世家,以诗文传家。家中的男主人常年在江北做官,家中的女主人因为留恋故土所以不愿意和男主人一起去北方,于是便带着唯一的女儿在家乡生活,他们唯一的女儿就是晁采。晁采小

  • 皮日休《牡丹》 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皮日休,牡丹

    牡 丹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诗歌鉴赏的技巧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

  •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馆娃宫怀古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注释⑴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⑵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屟是木板拖鞋。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

  • 解密:诗人白居易的第一粉丝是皮日休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居易,诗人,皮日休,

    皮日休(约公元834一一883年),唐文学家。襄阳(湖北襄阳市)人,字逸少,后改袭美,又号醉吟先生,亦称醉士,又曰醉民。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性郁涎,能文章,大中末年,移家宿州之符离。咸通进土,曾任太常阵士,后避广明之难,隐居宿州,晚年病卒符离,葬于安徽宿州符离东顺河集濉河北岸,墓

  • 郑举举是什么人?唐代长安名妓郑举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举举

    郑举举,唐代长安名妓,性格豪放,以口才出众、颇具大将风度、善以快刀斩乱麻处理尴尬场面而著称;郑举举到后来年华渐老,又性情傲僻而渐渐隐退。郑举举者,居曲中,亦善令章,尝与绎真互为席。而女傅非貌者,但负流品,巧谈谑,亦为诸朝士所眷。常有名贤醵宴,辟数妓,举举者预焉。今左谏王致君、调右貂郑礼臣夕、拜孙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