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晚唐三大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身世之谜

晚唐三大现实主义诗人杜荀鹤身世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919 更新时间:2024/1/9 3:42:03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生处唐末五代之际,时遇朝政黑暗,又逢兵戈战乱,历经曲折坎坷,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著有《唐风集》,留存诗篇三百多首。杜荀鹤在晚唐诗坛享有盛名,被赞为“诗家之雄杰”,与皮日休聂夷中一起,被誉为晚唐三大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平实通俗,自成一体,被称为“杜荀鹤体”,对后代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于杜荀鹤的身世,历来史家学者争论不休。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唐诗纪事》中的说法:“荀鹤,牧之微子也。牧之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时年四十四。时妾有妊,出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

杜荀鹤为杜牧微子之说,最早始于北宋末年范致明主编的地方志《池阳记》,其后南宋严有翼编著的《艺苑雌黄》、南宋周必大编著的《二老堂诗话》、南宋计有功编著的《唐诗纪事》和元代辛文房编著的《唐才子传》中均依据《池阳记》作了上述记载。明代池州地方志甚至引用杜牧的《示阿宣诗》,以此坐实其事:“一子呶呶喧相门,宣乎须记若尔人。长林管林闲风月,曾有佳儿属杜筠。”后代一些学者据此认定杜荀鹤就是杜牧的儿子,并过继给池州石台长林乡杜筠为嗣子。

至于杜牧与杜筠的交往细节,明代万历《太平杜氏宗谱》序云:“牧之公初判宣州,继刺池州,慕长林之胜,遣子荀鹤居于此,荀鹤公遂为长林始祖。”铜陵五松《杜氏宗谱》记载更为详细:“(杜牧)慕长林杉山为奇观,尝登其巅而憩于麓。麓有杜筠公族也,宿于其家而情恰焉。因侧室程氏生次子荀鹤,年甫周余,遂与杜筠为嗣。”虽然族谱记载与《唐诗纪事》等略有出入,但杜荀鹤为杜牧之子却是言之凿凿,不容置疑。皖南太平、茅坦、五松一带的杜荀鹤后裔,均以此说为准,并将杜牧奉为始祖,岁时举行祭祀大典。

从《唐诗纪事》等著作和《太平杜氏宗谱》来看,尽管都认定杜荀鹤是杜牧的儿子,但具体表述却有所不同。《唐诗纪事》等著作均认为,杜牧小妾程氏怀孕后,又嫁给杜筠,并生下杜荀鹤。《太平杜氏宗谱》则认为,在杜荀鹤周岁时,随其母程氏改嫁,成为石台县长林乡杜筠的嗣子。《太平杜氏宗谱》最早是元末杜国贤所修,并请礼部尚书汪泽民作序。汪泽民在其序中云:“牧之公宦池阳,遗子荀鹤居长林。”

历代各族修谱,都喜欢攀扯名人权贵。既然北宋《池阳志》和南宋《唐诗纪事》中已有这样的说法,太平杜氏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元末杜国贤首次编撰的《太平杜氏宗谱》,很显然就是沿用北宋末年范致明主编的地方志《池阳记》的说法,同时为了先祖的名节又作了模糊处理。后来太平杜氏历次修谱,均沿用一修谱的说法,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

那么杜牧与杜荀鹤究竟是不是父子关系呢?在杜荀鹤生活的唐朝末年和五代时期,当时没有任何历史资料显示杜荀鹤是杜牧的儿子,并过继给杜筠为嗣子。在杜荀鹤中进士的第二年(公元892年),杜荀鹤将历年所写的三百多篇诗作,编为《唐风集》三卷,并请他的同窗好友、时任太常博士的顾云为其作序。如果杜荀鹤是杜牧的儿子,顾云不可能不知道此事,也不可能不在序中提到此事,并将杜牧和杜荀鹤的诗进行比较分析。但通观顾云的诗序,没有任何文字说明杜牧与杜荀鹤为父子关系,仅称荀鹤为九华山人。

令人奇怪的是,事隔二百年之后,到了北宋政和八年(公元1111年),范致明主编地方志《池阳记》时,竟第一次提到了“荀鹤为牧之微子”,并称“此事人罕知”。此记载令人蹊跷,唐末、五代和宋初史料上均无此说,两百年后怎么突然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笔者估计,这很有可能是范致明在当地采风时,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来编撰的。

杜牧于唐会昌四年(公元844年)至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任池州太守,而杜荀鹤又恰巧出生在唐会昌六年(846年)。杜牧的籍贯是陕西万年县人,杜荀鹤的出生地是池州府石台县长林乡,但其祖籍也是陕西万年县人。杜牧与杜荀鹤又同为唐末著名的诗人。如此多的巧合,杜牧和杜荀鹤能没有瓜葛吗?当地一些好事者遂添油加醋,将杜荀鹤作为杜牧风流才子的物证,津津乐道而又广为传播了。

作为地理学家的范致明在编撰地方志《池阳记》时,随手就将这民间传说录入书中。到了南宋,严有翼编著《艺苑雌黄》、周必大编著《二老堂诗话》、计有功编著《唐诗纪事》和元代辛文房编著《唐才子传》时,均依据范致明的《池阳记》作了上述记载。众口一词,假话成真,民间附会的传说于是演变成了事实,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杜牧与杜荀鹤是不是父子关系,最有力的证据不在于别人和后人怎么说,而在于他们自己怎么说。通观杜牧和杜荀鹤的诗文,没有片言只语说明两者存在父子关系,相反他们相互之间的称呼,却恰恰证明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杜荀鹤自言出身“寒族”,他在《寄从叔》中悲叹道:“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就明确表示自己的父族、母族和妻族都没有人在朝中做官,从来都是平民布衣。晚唐社会动荡,官场黑暗,杜荀鹤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才华横溢的杜荀鹤饱尝落第之苦,犹望朝中有人提携举荐,但宦海茫茫,举目无亲。他在《投从叔补缺》中哀叹道:“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这首诗是杜荀鹤拜谒同宗长辈杜晦辞所作的投名状,诗中直白地表露:“三十年吟到今日,不妨私荐亦成公。”杜晦辞就是杜牧的长子,此时正在朝中任左补缺、吏部员外郎。杜荀鹤仅比杜晦辞小七岁,如荀鹤为牧之子,断不会称其为从叔。

再观前面提到的所谓杜牧所作的《示阿宣》一诗:“一子呶呶喧相门,宣乎须记若尔人。长林管林闲风月,曾有佳儿属杜筠。”查遍杜牧的《樊川文集》,没有此诗的任何踪影。再从此诗的文风来看,与杜牧的诗也迥然不同,显然是后人之伪作。杜牧在他的《自撰墓铭》中说,他有五个儿女:“长男曰曹师(杜晦辞),年十六;次曰柅柅(杜德祥),年十二;别生二男,曰兰曰英,一女曰真,皆幼。”如果荀鹤为牧之子,后又过继给杜筠,其在文中不会不提及此事。

杜牧与杜荀鹤虽然不是父子关系,但作为同宗,祖籍皆同根同源。查铜陵五松《杜氏宗谱》,杜荀鹤的祖父杜秀芝从陕西万年县迁至铜陵五松,其父杜筠又迁至石台长林乡贡溪。杜牧的祖父杜佑唐顺宗时官至宰相,也是陕西万年县人。至于杜牧和杜荀鹤的先祖是否有亲缘关系,笔者也无从考证,更不敢主观臆断了。

综上所述,杜荀鹤与杜牧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父子之说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后人的捏造。《太平杜氏宗谱》以讹传讹,纯属攀附名人的心理在作怪。笔者认为,杜荀鹤是历史上很著名的诗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先祖公,杜氏子孙应该感到无上的光荣和无比的自豪,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攀扯和打扰杜牧老先生了。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姚合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生平简介,世称姚武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合

    姚合(约779~约855),中国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

  • 【闲居】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描绘了什么景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闲居】

    《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闲居不自识疏鄙⑴,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⑵,满宅

  • 唐代:姚合【庄居野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庄居野行

    庄居野行唐代:姚合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译文在田间行走,无意中发现村庄中的很多人家

  • 齐己《剑客》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剑客朝代:唐代作者:齐己原文: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赏析这首诗的作者热情地塑造出一个襟怀嵚崎磊落,慷慨豪勇,报恩酬知己,不畏死难的剑客形象,借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 。真可谓志陵山岳,气吞江海, 撼人心魄。开头两句凌空起笔,描写

  • 齐己《早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己《早梅》

    作品原文早 梅万木冻欲折, 孤根⑴暖独回⑵。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⑶出, 禽窥素艳⑷来。明年如应律⑸, 先发望春台⑹。词句注释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⑸应律:古代律制

  • 齐己《夜坐》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夜坐》年代: 唐 作者: 齐己百虫声里坐,夜色共冥冥。远忆诸峰顶,曾栖此性灵。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彻曙都忘寝,虚窗日照经。

  • 于濆晚唐诗人生平简介,于濆代表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邢州尧山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人物介绍于濆,字子漪,邢州尧山人,后游历

  • 【古宴曲】唐代诗人于濆,以写宴会为中心的古体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宴曲】

    《古宴曲》是唐代诗人于濆(fén)创作的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古体诗。此诗开头四句写贵沉们朝罢赴宴,中间四句写宴会上侍女的姿态和妆饰,最后四句写富豪们宴会后的消遣。全诗通过贫富生活的强烈对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荒淫生活,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古宴曲雉扇合蓬莱⑴,朝车回紫陌⑵。重门集嘶马,言宴

  • 【古别离】作者于濆,表达了什么样的画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于濆

    这首诗刻画一个女子送别情郎的场面,表现了她的挚爱和忧虑,情意绵绵。作品全文昔岁惊杨柳,高楼悲独守。今 年芳树枝,孤栖怨别离(1)。珠帘昼不卷,罗幔晓长垂。苦调琴先觉,愁容镜独知(2)。频来雁度无消息,罢去鸳文何用织。夜还罗帐空有情,春著裙腰自无力(3)。青轩桃李落纷纷,紫庭兰蕙日氛氲。已能憔悴今如此

  • 李峤:嗣濮王李欣之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峤,唐朝

    李峤,生卒年不详,本名李余庆,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曾孙,濮王李泰之孙,嗣濮王李欣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初,袭封父爵嗣濮王。 开元年间,担任国子祭酒,迎娶王守一妹妹。后王皇后被废,王守一赐死,他受牵连而被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