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己《早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齐己《早梅》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25 更新时间:2023/12/6 17:24:45

作品原

早 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⑴暖独回⑵。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⑶出, 禽窥素艳⑷来。

明年如应律⑸, 先发望春台⑹。

词句注释

⑴孤根:单独的根,指梅树之根。孤:突出其独特个性。

⑵暖独回:指阳气开始萌生。

⑶递:传递。幽香:幽细的香气。窥:偷看。

⑷素艳:洁白妍丽,这里指白梅。

⑸应律:古代律制分十二律,有“六律”、“六吕”,即黄钟、大吕之类。

古时人以十二律推测气候,此处应律是按季节的意思。

⑹春台:幽美的游览之地。

白话译文: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创作背景齐己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己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原文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冻欲折”说法虽然略带夸。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

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先发望春台”实际是诗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华、独占鳌头、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自信宣言。全诗咏物写景,语言清丽传神,为读者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神;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借物喻己,含蕴深藉,诗人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节操情怀蕴含景中,又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

。神妙毕备,意蕴隽永,堪称诗林“咏物台”上的一枝独秀!

名家辑评:《瀛奎律髓》 :寻常只将前四句作绝读。其实二十字绝妙,五六亦幽致。

《唐诗笺注》: 气格矫健,绝不似僧家寒俭光景。宜其为少陵所赏识也。

标签: 齐己《早梅》

更多文章

  • 齐己《夜坐》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夜坐》年代: 唐 作者: 齐己百虫声里坐,夜色共冥冥。远忆诸峰顶,曾栖此性灵。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彻曙都忘寝,虚窗日照经。

  • 于濆晚唐诗人生平简介,于濆代表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邢州尧山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人物介绍于濆,字子漪,邢州尧山人,后游历

  • 【古宴曲】唐代诗人于濆,以写宴会为中心的古体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宴曲】

    《古宴曲》是唐代诗人于濆(fén)创作的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古体诗。此诗开头四句写贵沉们朝罢赴宴,中间四句写宴会上侍女的姿态和妆饰,最后四句写富豪们宴会后的消遣。全诗通过贫富生活的强烈对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荒淫生活,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古宴曲雉扇合蓬莱⑴,朝车回紫陌⑵。重门集嘶马,言宴

  • 【古别离】作者于濆,表达了什么样的画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于濆

    这首诗刻画一个女子送别情郎的场面,表现了她的挚爱和忧虑,情意绵绵。作品全文昔岁惊杨柳,高楼悲独守。今 年芳树枝,孤栖怨别离(1)。珠帘昼不卷,罗幔晓长垂。苦调琴先觉,愁容镜独知(2)。频来雁度无消息,罢去鸳文何用织。夜还罗帐空有情,春著裙腰自无力(3)。青轩桃李落纷纷,紫庭兰蕙日氛氲。已能憔悴今如此

  • 李峤:嗣濮王李欣之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峤,唐朝

    李峤,生卒年不详,本名李余庆,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曾孙,濮王李泰之孙,嗣濮王李欣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初,袭封父爵嗣濮王。 开元年间,担任国子祭酒,迎娶王守一妹妹。后王皇后被废,王守一赐死,他受牵连而被贬

  • 李欣:濮恭王李泰长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欣,唐朝

    李欣,字伯悦,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孙,濮恭王李泰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徽三年(652年),袭封濮王,出任颍州刺史,迎娶临川公主和驸马周道务之女。武则天执政,受到酷吏陷害,出贬昭州别驾,谪居环州(今广西环江县),中途遇

  • 唐朝为什么流行以孙为子?李欣唐太宗嫡次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最近,随着历史剧《大唐荣耀》的热播,唐玄宗天宝末年的朝政积弊为观众所熟知。在剧中,太子李亨与宰相杨国忠的争斗尤为激烈,先有杨国忠诬陷李亨的妻兄韦坚谋反,后有李亨父子不断搜集证据,试图揭穿杨国忠的真面目。不过与电视剧所演绎的不同,历史上唐肃宗李亨虽然与杨国忠不睦,但他曾将流淌着杨氏血脉的孙子李傀当做儿

  • 吴融是什么人?吴融唐朝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人物简介吴融,越

  • 吴融的诗作怎么样?吴融诗作风格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融

    吴融对于诗歌的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在他为贯休所写的〈禅月集序〉中,全篇序文大致前半叙写他对诗歌的看法,后半描述贯休行止以及他与贯休的交谊,其文曰:夫诗之作者,善善则咏颂之,恶恶则风刺之,苟不能本此二者,韵虽甚切,犹土木偶不生于气血,何所尚哉?自风雅之道息,为五言七言诗者,皆率拘以句度属对焉。既有所拘,

  • 吴融的诗【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融,唐朝

    这是唐代诗人吴融著有的诗作,诗题名是《桃花》。这是唐代诗人吴融的力作。可以说,在古代咏桃花的诗歌中,本篇是笔力最重,设色最浓艳,立意最积极的一首。《桃花》吴融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点评鉴赏这是唐代诗人吴融的力作。可以说,在古代咏桃花的诗歌中,本篇是笔力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