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名将刘方的功绩有哪些 如何评价刘方

隋朝名将刘方的功绩有哪些 如何评价刘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3/12/4 22:11:12

隋朝名将刘方的功绩有哪些 如何评价刘方

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对此不满,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刘方随上柱国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因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杨坚受禅登基,是为隋文帝。刘方进爵为公。隋开皇三年(583年),刘方随卫王杨爽出征突厥,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大破沙钵略可汗军,进位大将军。此后历任甘、瓜二州刺史,尚未出名。

仁寿二年(602年),交趾(郡治宋平,今越南河内)俚人(古族名,主要分布在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地)首领李佛子叛乱。占据越王故城,并派其侄子李大权据龙编城(今越南北宁仙游东),别帅李普鼎据乌延城。左仆射杨素知刘方有将帅之才,在杨素的推荐下,隋文帝诏命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率27营隋军前去平叛。刘方军令严明整肃,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病他亲自抚慰关照,士兵皆愿为之效命。时长史敬德亮随军行至尹州,病重不前行,留在州馆。分别之际,刘方见其病危,难以痊愈,一时流泪不已,被人称为良将。隋军进至都隆岭,遇俚人2000据险抵抗,刘方派营主宋纂、何光、严愿等击破之。隋军继续前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刘方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李佛子恐惧,被迫投降,被执送长安。一些黠之徒,刘方恐将来反乱,皆斩之。此役,刘方恩威并施,使士卒在人地生疏的恶劣环境下,纪律严明,团结致胜。

隋文帝晚年,群臣说林邑国(即占城,今越南南部)多奇宝。时天下无事,刘方新平交趾,于是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正月,刘方派钦州刺史宁长真等率步、骑兵万余出越棠(今越南宜春至海万霎间),自率主力以舟师出比景(今越南南部)。当月,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刘方军击退。三月,刘方军至阇黎江,林邑军据南岸立栅,刘方盛陈旗帜,击鼓而进,林邑军惧而溃逃。刘方随即指挥部队南渡阇黎江,行三十里,林邑军乘巨象由四面合围。刘方出战不利,便挖掘了许多小坑,坑上用草皮伪装,然后派兵挑战。林邑军不知是计,见刘方军败退,便穷追不舍,象多跌入陷坑,部队阵脚大乱。刘方派兵用弩射大象,象返走逃窜,林邑军溃乱不可收拾,被俘万人。于是刘方率军反击,济区粟,度六里,战斗多次,无一败绩。隋军进至大缘江,林邑军据险为栅,又被刘方击破。四月,林邑国王梵志放弃国都逃入海岛,刘方入国都,俘获其庙主18人,全都为该庙整修了神像,刻石纪功然后班师还朝。

刘方南征林邑的部署是这样的:他以钦州刺史宁长真镇驩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出越裳。越裳周时称越裳国,以重译通中原,献当地特产白雉,三国时吴置越裳县,其时久不与中原相通。刘方首以陆师克越裳,他亲自率领舟师,与大将军张、司马李纲趋比景。在他行军的途中,文帝去世,炀帝嗣位,所以他行军达比景时已是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了。刘方军薄林邑海口,这是意想不到的奇兵,林邑王梵志只有临时派遣部队,扼守险要,但是怎样敌得过锐气方盛的隋师?敌军败退,以阇黎江为天险,在南岸立栅,仍与隋军相抗。刘方军在北岸,盛陈旗帜,猛击金鼓。林邑军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军威壮盛的部队,所以惧怕,不战自溃,刘方便不烦一兵而破其天险。溯江而上,约三十里,敌以巨象四面环击隋军。象阵是隋军向来没有遇到过的。刘方第一步对付方法,是用箭射之。象因创痛而自踏其阵,隋军继之以战,敌不支,退就其栅,仍图固守。隋军力攻,破其栅,俘馘敌人以万计。敌军一路败退,隋军一路追击,历区粟、六里,前后数战,每战必捷,遂至大缘江,敌人还是老方法,立栅据险,与隋军对抗。破栅,隋军已富有经验,并不困难的又击败之。敌退,隋军尾追之,过后汉马援所立的铜柱而南,行八日,始至其国都。林邑王知无幸胜之理,乃弃城而遁,飘浮于海上。隋军入城,获其庙主金人,污其宫室,林邑乃平,班师北还。

此次行军,自仁寿至大业,历时数载,南土炎热多雨,北方士卒,包括刘方本人在内,都不能适应此种特殊气候,士卒多患脚肿,死者十之四五,刘方本人亦患病卒于归途。可以说他是为国家达成任务而牺牲生命于炎方的。隋炀帝闻刘方之丧,至为悼惜,特别下诏褒扬之。诏书是这样说的:方夙承庙略,恭行天讨,饮冰遄迈,视险若夷,摧锋直指,出其不意,鲸鲵尽殪,巢穴咸倾,役不再劳。肃清海外,诚绩可嘉。可赠上柱国、卢国公、子通仁嗣。(《隋书》卷五十三《刘方传》)刘方原来的任务,是平定李佛子,佛子既平,他的任务已了,本可即行班师,或做驩州总管,亦无不可。但他看到负隅顽抗的林邑国王的问题,本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径行率师南征,远迈马援所立的铜柱界,解决了林邑问题,为国家除去南方可能发生的第二次边务危机,他对国家负责尽职的忠实态度,令人可敬可佩。他虽然卒于班师途中,但正合于日本西乡隆盛所说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的豪壮语。我们就隋的历史来研究,其时杨素权倾朝野,遍布党羽,他的南征,本为杨素所推荐,他如果生还朝廷,杨素必然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干部,他便会牵入中央政府的人事漩涡,大非刘方之福。所以他在班师途中去世,保持了清白完整的人格,反倒是一件幸事。

标签: 刘方 隋朝名将名将

更多文章

  • 隋朝名将刘方是谁 刘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方,隋朝名将,名将

    隋朝名将刘方是谁 刘方是怎么死的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对此不满,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刘方随上柱国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之

  • 刘方简介 隋朝时期名将河阴县侯刘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方,隋朝,隋朝名将

    刘方(?—605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家世不详,为人秉性刚烈果决,胆气颇壮。周世,已为承御上士,官位甚低,亦无名。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

  • 魏孝静帝元善见简介 魏孝静帝元善见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元善见,皇帝,南北朝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即东魏孝静帝,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百官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元善见时年仅十一岁。由于年

  • 魏孝静帝元善见简介 历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皇帝,

    元善见,鲜卑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也。元善见文武双全,美容仪。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射无不中。从容沉雅,有孝文风。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于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高欢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如坐针

  • 红拂女的简介 红拂女与李靖的故事 红拂夜奔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红拂女,李靖

    红拂女一生经历:悲苦被卖给杨素做歌妓红拂女姓张,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杨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坛上的一个通天人物,更是一个兴风作浪的高手。早年曾协助北周武帝击灭北齐;后与北周丞相兼外戚杨坚配合,迫使北周静帝禅位给杨

  • 虬髯客简介 虬髯客与红拂女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虬髯客,红拂女,李世民

    虬髯客,读作:qiú rán kè,关于虬髯客,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遇到了红拂女,然后见到了李世民,随着李世民戎马天下的故事。那么,虬髯客,究竟是怎样与红拂女相遇的呢?他他又为什么被叫做虬髯客呢?虬髯客个人基本资料简介姓名:张仲坚、张烈绰号:虬髯客性别:男身高:198公分民族:汉族朝代:隋末唐初国籍:

  • 大唐名将李靖与红拂女之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唐,李靖,红拂女,故事

    红拂女姓张,在南北朝的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谋略,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开始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不再有

  • 山东王薄孟让起义:隋末一系列农民起义的发起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让,王薄,农民起义,

    隋朝末年,山东、河北一带士族门阀势力比较强大,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大量隐户,流亡农民很多。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通运河,调发了大量的山东民工。而山东地区的封建官吏和士族地主,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30余郡;第二年,山东又发生大旱灾,加上流行

  • 为什么说马屁大王裴矩是最会见风使舵的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裴矩,杨广,李世民

    话说杨广的豪华车队出塞北,一路之上都是看热闹的胡人。他们以为遇到了神仙下凡,远在十里以外,就闻风朝皇帝车队方向跪拜,军队附近更没有敢骑马的人,那些突厥贵族们前往迎接时,都跪在大帐前,连大气都不敢喘。上有所好下有所效,随行的大臣们差不多个个帮杨广出主意,如去哪儿玩,哪里有什么珍宝等等。其中,一个叫裴矩

  • 隋末之佞臣,唐初之贤臣:谜一般的裴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炀帝,唐太宗,裴矩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