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帝国宰相武元衡竟当街被杀 谁是幕后主谋!

大唐帝国宰相武元衡竟当街被杀 谁是幕后主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51 更新时间:2024/1/24 16:21:18

大唐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早晨,当朝宰相武元衡从靖安里的宅邸出来,像往常一样乘坐车轿前去上朝。当时天还蒙蒙亮,当车轿走到靖安坊东门时,突然从路边闪出一群黑衣蒙面人,他们射灭侍从的灯烛后,向车轿中的武元衡扑来。先是一箭射中武元衡的肩膀,然后一刀砍中了他的左腿。这些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身手极好,打了才一会,宰相的侍从纷纷落荒而逃。于是这些人将武元衡杀死,并从容的砍下了这位大唐宰相的首级。

与此同时,大唐的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裴度也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裴度的头上、后背、腿上被砍了三刀,身负重伤。侍从们惊骇万分,危急时刻车夫王义抱着凶贼大声呼喊,凶贼一刀砍断了王义的手。此时天也渐渐亮了,奄奄一息裴度滚落到路旁的水沟里,凶贼们以为裴度死了,就扬长而去。就这样裴度捡了一条命。

堂堂一朝宰相当街被杀,消息传来,百官惶恐不安。当时的皇帝是唐宪宗李纯,他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痛哭流涕,茶饭不思;当即罢朝,下诏全城警戒,金吾、府、县三级在全城展开大搜捕。

也许真的是被刺客吓到了,全城人心惶惶,官员们上下朝,官兵、家奴持兵器护卫;京城各个城门也添加人手,凡是长相奇特、身材魁梧的,说燕赵地区方言的,挨个盘查。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传言“不要搜贼,把他们搜急了乱子更大”,还有人从路上见到一张纸,上面写着“不要把我逼急了,急了先杀你!”。谁都怕死,这些官吏们也不例外,所以他们只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

有人向唐宪宗进言,于是唐宪宗再次下诏“能得贼者赏钱千万,授五品官。与贼谋及舍贼能自言者亦赏。有不如诏,族之。”,并把钱放在繁华的东西两市招募告发者。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久,禁卫军的将领们就捕获了张晏等十八人。经过秘密审问得知他们是受王承宗差遣。

事情至此还没完,顺蔓摸瓜,一个月后,东都防御使吕元膺逮捕了淄青地区驻京办事处(方便理解)的门察、訾嘉珍等人,并将他们在两京的党羽一网打尽。至此这场谋杀案的主谋直接指向当时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

一方在朝为官,一方在地方为将,双方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冤仇?原来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逐渐做大,他们自行任命官吏,不向中央缴纳赋税,节度使的职位世代相承,而且时常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自唐宪宗即位后,他一心想重振大唐帝国往日的辉煌,首先就将目标就对准了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于是提拔重用力主削弱藩镇的武元衡、裴度等人主持朝政。这引起了地方藩镇的极大不满,为此朝廷大军与地方藩镇几次交兵,双方互有胜负,于是这些藩镇开始相互勾结。

谋杀案的前一年,即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上表要求朝廷承认自己淮西节度使的身份,遭到朝廷断然拒绝。于是吴元济一方面发兵袭扰朝廷管辖的州县,另一方面与王承宗、李师道暗中勾结,对抗朝廷。朝廷发兵讨伐淮西,接连打败吴元济。

为了援助“盟友”,李师道派人烧毁了朝廷在江淮地区的一百多座仓库,为此朝廷损失钱三十万缗,米数万斛,同时派遣心腹在洛阳一带招募、训练敢死队。而在这就此时吴元济接连战败,形势危急。于是李师道为逼迫朝廷就范,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相勾结,派遣人在上朝的路上将武元衡当街杀死,并重伤裴度。

真相大白之后,唐宪宗没有选择屈服,首先下令断绝与王承宗的朝贡关系,然后任命重伤初愈的主战派裴度担任宰相,支持对藩镇的讨伐事宜。鉴于当时的种种情况,朝廷没有直接对李、王二人进行讨伐,而是首先集中军队讨伐淮西吴元济。

元和十二年(817年),名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发动奇袭,生擒吴元济。李师道、王承宗闻吴元济战败被俘后,数次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朝廷不准,同年十一月吴元济被斩杀于长安。

李师道更为恐惧,上表请求割让三个州给朝廷,并派遣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留在长安,但不久他再次反悔。于是元和十三年(818年)朝廷正式下诏历数李师道的罪状,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等五镇兵讨伐李师道。多次战败后,李师道的部将刘悟发动兵变投靠朝廷。最终躲在厕所中的李师道搜出后即被当众斩杀,传首京城。

而谋杀案的另一主谋王承宗则乖乖的向朝廷屈服,向朝廷献出了两个州后,得到了朝廷的赦免,三年后得以善终。至此在唐宪宗统治期间,天下藩镇纷纷向朝廷屈服,出现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前所未有的“唐室中兴”的局面,史称“元和中兴”。但实际上此时并没有恢复盛唐的繁荣,随着元和十五年正月,宦官陈弘志等人杀死唐宪宗,大唐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最终的灭亡。

标签: 唐朝武元衡

更多文章

  • 郑余庆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曾与堂叔郑絪同朝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余庆,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余庆(74

  • 杜黄裳:不会用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杜黄裳

    网上有一则管理热文《三个和尚是怎么被管理折腾死的》,大致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三个和尚。但是,却遇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难题。寺庙总寺得知此情,派来一名主持和一名书记,共同负责解决。经过

  • 杜佑:唐朝时期宰相、史学家,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佑,唐朝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杜牧的祖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佑出身京兆杜氏,门荫入仕,起家济南参军,历任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并随其赴浙西、淮南任职。大历六年(771年),入为工部郎中

  • 解梦故事之王播梦高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解梦,故事,王播梦高升

    导读:王播少年时十分贫苦,住在扬州,没有人知道他。只有一个军官常来接济他,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当时,一位姓杜名亚的仆射来在淮南。端午节那天,举行盛大的赛龙舟表演,各州均征招参赛人员,两个县争胜负。各种颜色的棚子鲜艳夺目,照耀着江水,几十年都没这么热闹过。凡旅居扬州的外地人,无论是有才还是无德无能之辈

  • 杜元颖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相杜如晦的五世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元颖,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元颖(77

  • 窦易直:唐朝时期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窦易直,唐朝

    窦易直(?~833年),本名窦秘,字宗玄,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 唐朝时期宰相,庐州刺史窦彧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经及第,起家校书郎,授蓝田县尉,累迁吏部郎中。元和年间,历任御史中丞、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京兆尹、金州刺史、宣歙观察使、浙西观

  • 崔植:唐朝时期宰相,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崔植,唐朝

    崔植(772—829年) ,字公修,唐朝时期宰相,庐江县令崔婴甫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出继伯父崔祐甫。门荫入仕,选为弘文馆学生。博览经史,精通《易经》。起家右补阙,匡正朝廷得失。元和年间,授给事中。唐穆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处理

  • 路随:唐朝中期宰相,为谏官能直言,以鲠亮著称于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路随,唐朝

    路随(776—835年),一作路隋,字南式,魏州阳平(今山东莘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御史中丞路泌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德宗年间,举明经出身,授润州录事参军。元和五年(810年),擢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勋员外郎。唐穆宗即位,迁侍讲学士,转谏议大夫。唐敬宗即

  • 路随简介:唐朝中期众多宰相之一,以鲠亮著称于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路随,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路随(776

  • 崔珙:唐武宗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崔珙,唐朝

    崔珙(?—?),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宰相。出身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父崔颋。颋有子八人,皆至达官,时人比汉之荀氏,外称“八龙”。唐武宗时期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崔珙,琯之母弟也。以书判拔萃高等,累佐使府。性威重,尤精吏术。太和初,累官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