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路随:唐朝中期宰相,为谏官能直言,以鲠亮著称于世

路随:唐朝中期宰相,为谏官能直言,以鲠亮著称于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3/12/6 13:44:10

路随(776—835年),一作路隋,字南式,魏州阳平(今山东莘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御史中丞路泌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德宗年间,举明经出身,授润州录事参军。元和五年(810年),擢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勋员外郎。唐穆宗即位,迁侍讲学士,转谏议大夫。唐敬宗即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唐文宗即位,拜翰林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诰。太和二年(828年),拜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后为宰相郑注排挤,出任润州刺史、镇海军浙西道观察使等职。病卒于途中,时年六十,册赠太保,谥号为贞。路随有学识气量,为谏官能直言,以鲠亮著称于世。曾监修《宪、穆二朝实录》,与韦处厚合撰《六经法言》,自撰《平淮西记》,今皆佚。

人物生平

早期仕途

路随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年),祖籍阳平郡。唐德宗贞元(785—805年)年间,举明经进士,授润州(今江苏镇江)参军事,为镇海军节度使李锜所制。李锜想羞辱路随,让路随知市事,路随怡然坐在市中监督事务。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闻之,被路随感动,邀他入东都幕府,路随因此名声更大了。

唐宪宗年间

唐宪宗在位时,吐蕃不时提议求和。路随五次上表宪宗请求修好,还上表给宰相;宰相裴垍李藩都为他说话。和吐蕃最终议和后,元和五年(810年),应宪宗要求,吐蕃送还路泌及其同僚判官郑叔矩的棺材、墓石和手书。宪宗追赠路泌绛州刺史,用公费安葬,累赠至太子太保。

路随为父服丧,丧期满后,任左补阙。一次宰相李绛建议宪宗多听取谏官们的意见,宪宗举了路随和韦处厚的例子,说自己常听他们的话。路随又被任为史馆修撰。又历任起居郎、司勋员外郎,仍兼史馆修撰。

唐穆宗年间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崩,其子唐穆宗继立。穆宗登基后,升路随为司勋郎中,与韦处厚同入翰林院为侍讲学士。后又任谏议大夫,仍兼侍讲学士。

长庆二年(822年)四月,与韦处厚合作,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中的精萃部分择编为《六经法言》20篇,送给穆宗阅读。穆宗修《宪宗实录》,再次用路随为史馆修撰,参与撰写。

唐敬宗年间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崩,子唐敬宗继立。路随被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有人送金帛致贺时,路随回应:“我怎能因为公事获取私财?”将礼物都退还了。

宝历三年(827年)初,敬宗因脾气为宦官和军将所恨,遭弑杀。弑君阴谋的为首宦官刘克明要路随以敬宗名义起草遗诏,以穆宗弟绛王李悟权当军国事,但很快,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等当权宦官回击作乱者并屠戮之。王守澄与韦处厚共议后,以穆宗母郭太皇太后名义拟诏以敬宗弟江王李涵(随后改名李昂)为帝,即唐文宗。

唐文宗年间

事后路随并未被处罚,可见未被视为弑杀敬宗的乱党。时任承旨的韦处厚在文宗继位后不久入相,路随受命接替他为承旨。路随后任兵部侍郎,仍知制诰。大和二年(828年)韦处厚死后,路随拜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监修国史。

路随领导监修国史任上,卷入了一场修史纷争。先前韩愈监修唐顺宗实录时,写了很多宫禁之事,令宦官憎恨,他们常对皇帝说记录不实。路随将宪宗实录交给文宗后,文宗命他修改顺宗实录,路随上表就实录不实之处婉言致歉,但为涉事官员的正直及其作为史官的独立立场辩护。文宗因而修改了命令,建议,德宗、宪宗年间宫禁之事不可确证者皆删除,其余不改。

大和三年(829年),路随建议宰相不宜兼判度支类事务,引用腐败宰相杨国忠元载和皇甫镈的例子,路随的上级同僚宰相裴度辞去度支,仅任宰相。

大和四年(830年),路随任门下侍郎,加崇文馆大学士。大和七年(833年),兼太子太师。同年向文宗献上宪宗、穆宗实录。

大和八年(834年),路随告病辞职,不许。同年,文宗近臣郑注弹劾前宰相李德裕与文宗弟漳王李凑傅母杜仲阳勾结,路随不但不认可,还试图为李德裕辩护,因而为郑注所忌恨。同年,他因而被遣出长安,拜检校尚书右仆射,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浙江西道观察等使,尽管保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荣衔,却连面圣道别的机会也没有。路随赴任镇海途中,在长江中流的船上去世。追赠太保,谥号“贞”。

标签: 路随唐朝

更多文章

  • 路随简介:唐朝中期众多宰相之一,以鲠亮著称于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路随,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路随(776

  • 崔珙:唐武宗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崔珙,唐朝

    崔珙(?—?),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宰相。出身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父崔颋。颋有子八人,皆至达官,时人比汉之荀氏,外称“八龙”。唐武宗时期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崔珙,琯之母弟也。以书判拔萃高等,累佐使府。性威重,尤精吏术。太和初,累官泗州

  • 陈夷行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牛李党争中李党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夷行,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夷行(?-

  • 唐朝宰相舒元舆人物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舒元舆,唐朝

    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八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

  • 李固言:唐朝时期宰相,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固言,唐朝

    李固言(782-860年),字仲枢,赵郡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李现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勤奋好学。元和七年(812年),状元及第。唐文宗即位,依附于宰相李宗闵,历任户部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迁尚书右丞。大和八年,出任华

  • 李珏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科举以明经科名登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珏,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珏,字待价

  • 杨嗣复:唐朝时期宰相,平步青云,后在宦海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嗣复,唐朝

    杨嗣复(783年-848年),字继之,又字庆门,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唐朝宰相,户部尚书杨于陵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嗣复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与“牛党”的牛僧孺、李宗闵“皆权德舆门

  • 杨嗣复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出身于弘农杨氏越公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嗣复,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嗣复(78

  • 唐朝宰相郑朗,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朗,唐朝

    郑朗,唐朝宰相。字有融,郑珣瑜次子,郑覃弟。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中国古代之时,尤其是隋唐以后,人们步入仕途的最主要途径便是科举考试。因此,多少儿郎们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前程而昼夜苦读,只为了能够在科举考试上一展雄风。然而,很多时候,天不遂人愿,有些人倾尽一生也没有获得一个好

  • 杜悰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迎娶唐宪宗之女岐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悰,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悰(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