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新唐书·魏谟传】原文及翻译,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

【新唐书·魏谟传】原文及翻译,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3/12/7 23:37:36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徵贤,诏访其后,汝士荐为右拾遗。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邕管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比昌龄专杀不辜事迹暴章家人衔冤万里投诉狱穷罪得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今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不见其可。”有诏改洪州别驾。御史中丞李孝本,宗室子,坐李训事诛死,其二女没入宫。谟上言:“陛下即位,不悦声色,于今十年,未始采择。数月以来,稍意声伎,教坊阅选,百十未已,庄宅收市,沄沄有闻。今又取孝本女内之后宫,宗姓不育,宠幸为累,伤治道之本,速尘秽之嫌。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帝即出孝本女。

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

俄为起居舍人,帝问:“卿家书诏颇有存者乎?”谟对:“惟故笏在。”诏令上送。郑覃曰:“在人不在笏。”帝曰:“覃不识朕意,此笏乃今甘棠。”帝因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曰:“两省属皆可议朝廷事,而毋辞也!”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讳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

大中十年,以平章事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赠司徒。 (节选《新唐书》)

译文:

魏谟字申之,巨鹿人。在文宗太和七年(833)考中进士。同州刺史杨汝士做长春宫巡宫,文宗读到《贞观政要》,想到魏徵的贤德,下诏寻访他的后人,杨汝士举荐魏谟为右拾遗。魏谟风姿昂扬,身材高大挺拔,文帝深感诧异。

在此之前邕管经略使董昌龄冤杀了录事参军衡方厚,因而贬官为溆州司户。不久又调任硖州刺史,魏谟上疏评论说:“帝王发布号令施恩,赦免有罪的人,只有故意杀人的不赦。近来董昌龄专门杀戮无辜,事实彰明较著。受害人妻儿含冤负屈,远行万里投诉。到审问时董昌龄承认罪过,却未被判决处死,朝廷内外纷纷议论,认为这是违法曲断。现今又授予董昌龄州郡长官职务,让他又去治理地方,一再违乱典章制度,有背最根本的道理,我认为不可。”于是皇帝下命令将董昌龄改任为洪州别驾。

御史中丞李孝本,是皇族宗室,因牵涉李训谋逆被叛处死罪,他有两个女儿被没收进后宫。魏谟上疏劝谏说:陛下登位以来,从不爱好声色之娱,至今十年以来,从未采选宫人。自近数月以来,皇上慕恋渐改,关注女伎乐舞,教坊一百人、二百人选用不止,庄宅司没收、采买的事,略有所闻。日前又召取李孝本女儿进宫。陛下与她同宗一姓,恩宠于她算什么名份?这件事情极其有损陛下谨慎持重的美名,连累陛下招致恶名。谚语说:‘止住寒冷不如多着皮裘,平息谤议不如加强修身。’敬望陛下明察不惑,崇尚名传千载的大德,抛弃一时的嗜好。”上疏见效,文宗当日就放出了李孝本的女儿。先前,皇帝对宰相说,当年太宗皇帝得到魏征,让他补正自己的不足与过失。我得到魏谟的辅助,他必定能尽心劝谏。我不敢希求达到贞观之治的境地,或许也可以处于不犯过失的地步了。

教坊有乐工擅长创制新声,变革音律,宣旨授予他扬州司马。大臣进奏说:“扬府司马官品很高,不适合授予乐官。”文宗有意偏袒他,宰辅大臣授意谏官不要再进谏了,唯独魏谟坚持进谏,于是乐工改任为润州司马。

后来魏谟转任起居舍人。文宗对他说:“你家里有什么以往的奏疏、诏令留存下来么?”魏谟回答说:“仅有笏板尚存。”文宗让他进献入宫。郑覃说:“怀念在人不在笏。”文宗说:“郑覃不理解我的心意,献笏,这就是《诗·甘棠》所表达的怀念德政之义,不仅仅是笏本身而已。”魏谟正要退去,文宗又叫住他,告诉他说:“我行事如有不当,你要立即进呈奏论。”魏谟说:“臣往时担任谏官,理当正言进行规劝。现今官居史臣,职责仅在记载君主言行,臣不敢超越职分。”宗说:“凡属门下、中书两省官员合并议政,你尽管陈奏,不要受你刚才讲的话拘束。”文宗派宦官向魏谟取要他录写的帝王起居注,想看一看。魏谟坚定地进言说:“自古以来设置史官,其职责在于记事彰明鉴诫。陛下只要是行事正确,就不要担心微臣不记载。如果陛下所做的事有错误,即使我不记载,天下的人会记载下来。

”文宗又说:“不是这样的,我曾经取起居注看过。”

魏谟说:“从前您取来看起居注,是史官失职。陛下一看之后,从此记事就必须有所回护避忌。不能直书善恶,就不是历史了。传给后代,怎么让人信从?”文宗这才停止索看起居注。

大中十年,凭借平章事的身份兼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魏谟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追赠他司徒职衔。

标签: 魏谟传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法海,唐朝宰相裴休送子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裴休

    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

  • 韦澳说:愿相公无权,周墀深表认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野秘,唐朝

    周墀(793年-851年3月23日),字德升,汝南(今湖北武昌县)人。周炅之后,祖左拾遗周沛,父左骁卫兵曹参军周颋早逝,其母以纺织抚养长成。长庆二年(822年)中进士,授湖南巡官,入朝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长于史学,为唐文宗所赏识。李宗闵镇守山南时,聘用周墀为行军司马。不久召回京都,以考功员外郎兼

  • 太平广记·卷一百零七·报应·于李回具体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平广记,北宋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 李回:唐朝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回,唐朝

    李回,字昭度,唐郇王李祎之后。父亲李如仙。李回原名李躔,因“躔”和唐武宗名“炎”音近,避讳改名回。唐朝时期官员,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庆初,进士擢第,又登贤良方正制科。释褐滑台从事,扬州掌书记,得监察御史。入为京兆府户曹,转司录参军。合朝为正补阙、起居郎,

  • 萧仿:唐朝时期宰相,曾与宰相崔彦昭一起改革弊端,颇有成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仿,唐朝

    萧倣(fǎng)(791 /796—875年),一作萧仿,字思道,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穆宗朝宰相萧俛堂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为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之进士。唐宣宗时,历任给事中、谏议大夫,以正直刚毅闻名。自集贤学

  • 韦保衡:唐朝宰相、驸马,他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韦保衡,唐朝

    韦保衡(?~873年),字蕴用,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宰相、驸马,礼部侍郎韦悫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韦氏西眷平齐公房。咸通五年,进士及第,授右拾遗,累迁起居郎。迎娶同昌公主,仕途平步青云,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授门下侍郎、同

  • 路岩:唐懿宗时期宰相,与韦保衡同为相,权势熏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路岩,唐朝

    路岩(827年—874年),唐朝大臣、宰相,唐懿宗朝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字鲁瞻,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自幼聪敏过人。历任中书侍郎、户部侍郎。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拜相,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年仅三十六岁。居相位八年,改任尚书

  • 高璩:唐懿宗时期宰相,他为何得了一个“剌”的恶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璩,唐朝

    高璩(qú)(?~865),字莹之,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时期宰相,吏部尚书高元裕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渤海高氏,勤奋好学。大中三年(849),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武昌军节度掌书记,历任益州(白敏中)从事、协律郎、右拾遗,累迁翰林学士、起

  • 高璩是什么人?高璩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璩

    高璩是北齐皇族后裔,先祖高士廉在唐太宗朝拜相,尽管高家并未因此而显贵,但高璩的伯父高少逸和父亲高元裕都成为朝廷名臣。高璩在唐宣宗年间的849年中进士,后在地方上任幕僚。高璩的传并未记载他在哪年中进士,但崔彦昭的传记载崔彦昭、高璩和赵隐在同一年中进士,且指出崔彦昭是在849年中的进士。宣宗年间任左拾遗

  • 【授高璩剑南东川节度使制】是谁写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授高璩剑南东川节度使制

    授高璩剑南东川节度使制门下:南荆旧俗,政美刘公;西陕芳阴,勋传召伯。我用时杰,思齐昔人。况梓潼奥区,贤彦徊翔之地也,稽玉堂之显效,授黄钺之殊荣,辍诸禁林,允叶令典。翰林学士承旨朝议大夫守尚书金部侍郎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高璩,潘陆重价,曾颜上流,机神粹和,道业坚白。呈瑞质而凤离丹穴,耸孤标而鹗翥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