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为什么流行以孙为子?李欣唐太宗嫡次子

唐朝为什么流行以孙为子?李欣唐太宗嫡次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93 更新时间:2023/12/7 0:34:18

最近,随着历史剧《大唐荣耀》的热播,唐玄宗天宝末年的朝政积弊为观众所熟知。在剧中,太子李亨与宰相杨国忠的争斗尤为激烈,先有杨国忠诬陷李亨的妻兄韦坚谋反,后有李亨父子不断搜集证据,试图揭穿杨国忠的真面目。不过与电视剧所演绎的不同,历史上唐肃宗李亨虽然与杨国忠不睦,但他曾将流淌着杨氏血脉的孙子李傀当做儿子来抚养,而“以孙为子”的现象在唐肃宗李亨之前与之后,都曾出现过。这种看似颠倒昭穆的事情,为何会在唐朝屡屡出现呢?是唐朝特有的现象吗?

《大唐荣耀》中的广平王李豫

混乱的辈分和称谓

其实早在北魏皇室拓跋氏时代,就有“以孙为子”的情况出现。孝文帝出生后一直由祖母冯太后亲自抚养,冯太后不仅将其视同己出,甚至为之放弃了临朝听政的绝佳时机。尽管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冯太后将孝文帝认为己子,但杨椿这些大臣在提及孝文帝与冯太后之间的关系时,均以“母子”称之;而孝文帝在面对皇室宗亲时,也毫不忌讳的以“母子”二字来定义自己与冯太后。

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哥哥的情况,北齐武成帝的儿子高绰等人均称呼父亲为“兄兄”。以对兄长的称谓去称呼自己的父亲,这种奇特的亲属称谓不仅在北朝流行,也延续到南北朝以后的朝代。

不仅在北魏皇室,整个北朝社会中都有亲属伦常松动的迹象。南北朝后期,著名儒家学者颜之推在离开南梁进入北齐的时候就观察到了这一奇特现象:“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在谨守儒家礼仪的颜之推眼里,北朝民间辈分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把父亲当做哥哥的有之,把儿子当成弟弟的亦有之,总而言之就是一点都不看重伦常辈分。

北朝的这些习俗和称谓延续到了唐朝。《淳化阁贴》中收录了不少唐太宗与皇太子李治的书信,其中一封名为《甘泉帖》的信中俨然写道:“省书潸然,益增感念,善自将爱,遣此不多。哥哥敕。”唐太宗在最后署名的时候便是以“哥哥”自称。

唐睿宗二次登基后,太平公主权势冲天,一度威逼当时的太子李隆基。大臣王琚劝李隆基要早作打算,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唯有太平,言之恐有违犯,不言忧患转深,为臣为子,计无所出。”(《旧唐书·王琚列传》)唐睿宗是唐高宗的第四个嫡子,所以“四”就是他的排行,“四哥”这个看起来不伦不类的词便是李隆基对父亲的称呼。

无独有偶,唐睿宗另一个儿子李隆业为中山郡王时,在洛阳龙门造了一座观世音石像,该像铭文题:“弟子中山郡王隆业奉为四哥娘六亲眷属敬造观世音石像。”李隆业在称呼父亲时同样用了“四哥”这个词。

唐玄宗像

日后棣王李琰也对唐玄宗用过同样的称呼,李琰在回答父亲的话时说:“惟三哥辨其罪人。”唐玄宗在唐睿宗诸子中排行第三,是以“三哥”一词即是李琰对父亲的称呼。

而之所以会产生“哥哥”这种称谓,与北方鲜卑族的语言有关。南北朝时,鲜卑语“阿干”一词进入日常生活,因“阿干”与“哥”音近,“哥”便取代了“阿干”。再加上“阿干”在鲜卑语里既可以指父又可以指兄,所以“哥”这个字也受到影响,被赋予了“父兄”两重含义。

此外,这些现象的产生也与鲜卑族“收继婚”的婚姻制度颇有关系。“收继婚”又称“转房婚”,指女性在丈夫死后改嫁给夫家的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侄、甥等,这种婚姻制度在匈奴、鲜卑、突厥等部落十分流行。随着北朝拓跋氏入主中原以及六镇鲜卑势力的崛起,鲜卑部落盛行的“收继婚”导致亲属辈分含糊不清,这一风俗也影响了整个北朝社会以及之后的中原王朝。

唐朝人的“以孙为子”

除了受到北方民族行辈混乱的习俗,以及以“哥哥”称呼父亲的风俗影响外,唐人喜欢“以孙为子”还跟祖辈对孙辈的钟爱密不可分。因为喜欢这个孙子,所以令其地位与别的孙辈不同。

唐朝第一个“以孙为子”的皇帝是为大唐打下大半天下的唐太宗。根据唐太宗第四子濮王李泰的长子李欣的墓志记载,李欣四岁时不仅有幸得到了祖母长孙皇后的亲自命名,而且还得到了唐太宗夫妇的青眼相加,“以为己子”,被他们当做儿子抚养。

唐太宗之后,还有几位皇帝也喜欢认孙子为自己的儿子。比如,唐德宗也十分喜欢唐顺宗的儿子李謜,于是将他认作自己的第六个儿子。

不单是皇帝有此举动,民间百姓也不乏“以孙为子”的情况。画家王宰的儿子王宴实自幼聪明异常,深得祖父王智兴的喜爱,被祖父养为己子,所以王宴实的名字也是按照父亲和叔父们的排行来取的。

以上三例均因孙辈得宠,才会被祖父从孙子升级为儿子,但李傀被唐肃宗“认为己子”的情况与上面三位都不太一样。因为李傀从唐肃宗的孙辈升级为儿子不是由于得宠,而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世。

那么李傀的出身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根据《旧唐书·肃宗诸子列传》的记载,“崔妃生召王偲(偲即傀之讹写)”,李傀的生母为崔妃。同时《旧唐书·代宗崔妃传》中亦有记载:“母杨氏,韩国夫人。天宝中,杨贵妃宠幸,即妃之姨母也。……初,妃挟母氏之势,性颇妒悍,及西京陷贼,母党皆诛,妃从王至灵武,恩顾渐薄,达京而薨。”

唐肃宗像

天宝五年,时为广平郡王的唐代宗李豫娶杨贵妃的外甥女崔氏为妃,彼时正是李林甫、杨国忠与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唐肃宗李亨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刻。而李豫作为李亨的长子,无疑与储位紧密相连。一贯小心谨慎、隐忍顺从的唐肃宗,选择与朝中权倾一时的杨氏家族联姻,很有可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储君之位,并通过收养孙子李傀为儿子的举动以安抚住杨国忠等人。

《大唐荣耀》中的广平王李豫与王妃崔氏

无论是出于祖父对孙辈的钟爱,还是因为孙辈特殊的身世,总而言之,“以孙为子”的现象确实在唐朝流行过一段时间,甚至到了五代与宋初,仍有将孙辈养为己子的情况出现。直至北宋中期,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儒家的伦理彻底摒弃了这种行辈混乱的行为,“以孙为子”的现象这才渐渐消亡。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吴融是什么人?吴融唐朝诗人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人物简介吴融,越

  • 吴融的诗作怎么样?吴融诗作风格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融

    吴融对于诗歌的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在他为贯休所写的〈禅月集序〉中,全篇序文大致前半叙写他对诗歌的看法,后半描述贯休行止以及他与贯休的交谊,其文曰:夫诗之作者,善善则咏颂之,恶恶则风刺之,苟不能本此二者,韵虽甚切,犹土木偶不生于气血,何所尚哉?自风雅之道息,为五言七言诗者,皆率拘以句度属对焉。既有所拘,

  • 吴融的诗【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融,唐朝

    这是唐代诗人吴融著有的诗作,诗题名是《桃花》。这是唐代诗人吴融的力作。可以说,在古代咏桃花的诗歌中,本篇是笔力最重,设色最浓艳,立意最积极的一首。《桃花》吴融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点评鉴赏这是唐代诗人吴融的力作。可以说,在古代咏桃花的诗歌中,本篇是笔力最重,

  • 崔护【题都城南庄】背后的故事,人面桃花相映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崔护

    唐代有个诗人名叫崔护,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只有两句话:“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卒年不详,贞元十二年登第。”这记载真是少的可怜,说明崔护在当时还不是著名诗人,留下的诗也不多,但是有一首诗流传甚广,直到今天还为人们传诵。这就是他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 著名诗人崔护与桃花女绛娘之间的美丽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崔护与桃花女

    崔护是唐代时期的人物,据说他是从博陵这个地方走出来的,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上的介绍并不多,就是在崔护简介中也并没有太多的介绍,只知道他曾经做出了一首《题都城南庄》,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才让他流传青史、脍炙人口。关于这首诗的由来等内容在崔护简介中也有着一些记载,那么崔护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崔护是

  • 唐代崔护与桃花女的关系 对崔护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崔护

    崔护是唐代时期的人物,据说他是从博陵这个地方走出来的,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史上的介绍并不多,就是在崔护简介中也并没有太多的介绍,只知道他曾经做出了一首《题都城南庄》,也正是因为这首诗才让他流传青史、脍炙人口。关于这首诗的由来等内容在崔护简介中也有着一些记载,那么崔护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崔护图

  • 裴兴奴是什么人?唐代歌女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裴兴奴

    裴兴奴(生卒年待考),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曲江人氏。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的歌女。裴兴奴的简介裴兴奴曾是长安城著名的琵琶女, 儿时从师学艺,弹得一手好琵琶,是长安城里第一个有名的歌女,不少富贵子弟都曾被她的美貌和歌技所倾倒。随着年龄的增长,裴兴奴的姿色已不如从前了,不得已只好嫁给一个商人为妇。哪

  • 裴兴奴,一个与大诗人结缘的琵琶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裴兴奴,唐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1)裴兴奴

  • 白居易和琵琶女裴兴奴之间的故事,马致远写了一部杂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裴兴奴

    《琵琶行》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叙事长诗,结构严谨缜密,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许多人读过之后总觉着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实上不光现代人这样想,古人也是这样想的,还演绎出两人之间不少的故事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就根据《琵琶行》敷衍出一部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看过之后不得不佩服他的脑

  • 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早期诗作竟然是艳情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代著名诗人崔颢

    崔颢,是唐代的诗人。曾中进士,在唐开元年间曾任太仆寺丞,天宝年间司任勋员外郎,都是一些从五品或者从六品的不起眼的官。这与崔颢的才华不相称。崔颢图处于唐朝开元盛世的崔颢才华横溢,按理说,不该只能当这样的小官。据闻早年,有人评价崔颢有才无行。崔颢年少轻狂,喜好赌博饮酒,小看女人,还曾经扬言,娶妻就要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