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睡遍所有下属妻妾的唐代最风流王爷李元婴

睡遍所有下属妻妾的唐代最风流王爷李元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3/12/27 0:33:46

这个滕王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却是个好色之徒。他手下官员们的妻子,只要是长得漂亮的,差不多都被他奸污过。他经常以王妃的名义召唤官员的妻子进府,而官员们的妻子一旦进了王府,就会被他强行拉上床。

按照传统史家观点,武则天得以代唐称周,无疑是李唐宗室力量的一次集体溃败。《旧唐书》在高祖二十三子以及太宗诸子列传结尾的“史臣曰”中,都提到由于这些宗室子弟们不争气,徒有“封册之名”却无“磐石之固”,才导致皇权旁落,被武后篡夺。而其中,最为愚顽不化者,当数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滕王李元婴。此人不仅是一介终日飞鹰走狗、声色犬马的纨绔膏梁,更是个欺压官民、黩货无厌的贪败王爷。

李元婴生年不祥。从其受封为王的时间等因素来判断,他的出生,应比他的晚辈唐高宗李治还要晚些许年。唐高宗李治早在贞观五年即被封为晋王,而李元婴则是“贞观十三年始王”。虽不能以封王时间作为判断年龄的绝对依据,但最起码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李治21岁初践皇祚时,作为皇上的叔叔,小王爷李元婴应该还只是个未成年的半大孩子,这一点,从高宗即位之初写给这位王叔的劝喻书诫指责他用弹弓射人等细节中,也不难得到印证。

网络配图

皇子被称为“龙子”,一生下来就注定与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有别天壤。李元婴很小就受封为滕王,享受着封邑(今山东滕州一带)八百户农家的供养,并被授官为金州(今陕西安康一带)刺史。关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正史中以《旧唐书?滕王李元婴列传》所载的高宗训喻记述较详。在这篇书诫中,提到李元婴也曾“幼闻《诗》、《礼》,夙承义训”,受过系统和良好的儒家经典教育,并且从唐高祖起,三代皇帝都期冀他能“孜孜无怠”地读圣贤之书,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但李元婴却屡屡“不遵轨辙,逾越典章”,纠合自己王府中的众多府僚,一起欣赏舞乐杂技,无视城禁制度,经常夜开大门。当时,正值唐太宗驾崩之后的居丧期间,滕王李元婴频频以歌舞为乐,不仅影响很坏,也严重违反了

李元婴身为王爷,又兼地方长官,按当时为官风尚,理当经常下基层“巡省百姓”,到乡民中“观风问俗”,可他却将所谓“黎元之重”、百姓疾苦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带着众人到辖区领地,到处征借猎狗和禽网,兴趣全在打猎上。李元婴这位恶少还专门喜欢玩弹弓,他趁农忙时节田里人多,竟骑马持弹而行,拿劳作的农民当靶子练习射击,观看农人四散躲避逃跑取乐。李元婴整天与府里的“趋走小人”和“倡优贱隶”游戏玩乐,令一府的属僚无所事事,感到非常尴尬。天寒地冻季节,他们还喜欢玩一种叫作“以雪埋人”的恶作剧,其残酷令人不忍观看。此外,李元婴还时常指使家人奴仆戏弄和侮辱前来办事的官员。

网络配图

为了加强管束,在当年官吏考核中,高宗给他的这位小叔叔定了个“下上”的考评成绩,期待他以此为耻,有所长进。其后,李元婴年纪稍长,迁任苏州刺史,随即又转任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婴一到洪州府(今江西南昌一带),便建了那座在当时不算什么,后世却成为重要历史文化古迹的滕王阁。据滕王阁有关考证资料,李元婴当初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娱乐之地。如此看来,李元婴喜爱声色犬马的习气仍是未改,只是这时山高皇帝远,没人管他了而已。李元婴担任洪州都督期间,又新添了一个更加恶劣的“爱好”,那就是欺男霸女。

唐人张鷟所撰《朝野佥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曾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就是他在时修建的。不过,这个滕王却是个好色之徒。他手下官员们的妻子,只要是长得漂亮的,差不多都被他奸污过。他经常以王妃的名义召唤官员的妻子进府,而官员们的妻子一旦进了王府,就会被他强行拉上床。

当时有个掌管文书的小吏叫崔简,他的妻子郑氏初次来到洪州,滕王就派人召唤她。崔简左右为难,不去的话,怕得罪滕王;去的话,又怕遭滕王污辱。郑氏说:“如今是太平盛世,他敢胡作非为吗?”于是去了滕王府门外的小楼阁。滕王早已经在那里等着,一见郑氏进来,就上前非礼她。郑氏大声喊叫。左右的侍从说:“他是滕王。”郑氏说:“滕王怎么会如此下流?一定是家奴!”边说边取下一只鞋,猛击滕王的脑袋,打得滕王头破血流。用鞋打了还不过瘾,又用手指抓破了滕王的脸。王妃闻讯赶来,郑氏得以脱身回家。

网络配图

滕王被打后十多天未理公务。等他伤愈上衙办公时,崔简向他请罪。滕王觉得脸面扫地,赶紧退回后堂去了,一个月后才露面。此事过后,先前被滕王召唤过的那些官员们的妻子,无不感到羞愧。

有关李元婴的上述史料,也被欧阳修等史官采入《新唐书?滕王李元婴列传》中。传中还说李元婴后因“坐法”被削去爵封一半,贬谪滁州。这一处分,应该也与他做的那些缺德事不无关系。李元婴从滁州被贬之地“复出”后,又被授任寿州刺史,其后从寿州又被徙往隆州,在那里“复不循法”,并污辱

“谏正其失”、敢于对他提出批评的隶事参军事裴聿,再次被举报到高宗皇帝庭上。另据《旧唐书?江王李元详列传》所载,李元婴的哥哥李元详“体质洪大,腰带十围”,吃喝抵得上好几个壮汉,也是个“性贪鄙,多聚金宝,营求无厌,为人吏所患”的贪官。当时,人们把江王李元详的贪暴,同滕王李元婴、蒋王李恽、虢王李凤并列起来,凡被除授到这四个王府中为官的士人,都比被派驻到岭南蛮荒之地的人发牢骚更多。人们还编了个口诀:“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由此可见一斑。

标签: 李元婴

更多文章

  • 唐朝滕王李元婴:睡遍所有下属妻妾的最风流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王爷,滕王阁,

    这个滕王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却是个好色之徒。他手下官员们的妻子,只要是长得漂亮的,差不多都被他奸污过。他经常以王妃的名义召唤官员的妻子进府,而官员们的妻子一旦进了王府,就会被他强行拉上床。睡遍所有下属老婆唐代最牛风流王爷按照传统史家观点,武则天得以代唐称周,无疑

  • 张议潮:被遗忘的晚唐英雄,驱逐吐蕃收复河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议潮,唐朝,吐蕃

    张议潮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 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公元850年。长安城,朱雀街,一个和尚从河西而来。“河西大捷,沙州大捷,瓜州大捷……”他衣衫褴褛,嘴唇枯裂,身体已是佝偻,说出这句话仿佛用尽了所有的力气,随时都可能倒下,“节帅张议潮率领义军已收复沙州,瓜州,希望与王师

  • 张议潮的功绩怎么样?晚唐第一战神,为中国收复四千里国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议潮,唐朝

    唐朝战神张议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此后一直没有再恢复到巅峰时刻。因安禄山的叛乱,大唐只能被迫将边防一带的重兵调运到中原地区,结果导致边境的军防空虚,以至于吐蕃趁机侵占河西走廊等地区。到了公元790年时,唐朝彻底

  • 张议潮是谁?一个被人遗忘的晚唐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议潮,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一个被人遗忘的将军张议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起张议潮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翻开历史的资料,在晚唐时期张议潮可是非常勇猛的一位将领,自己率领不多的人马一举收复了晚唐的河西地区(甘肃、新疆)等地区,关于张议潮是不是“民族英雄”的问题一直都有争论

  • 张议潮把归义军传给了谁?张议潮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张议潮

    张议潮把归义军传给了谁?张议潮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到张议潮其实也还是很有说法的哦,话说当时安史之乱之后,故事还在发生,这其中归义军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话费了很大的力气打版图归还了大唐,但是之后就衰败了,但是张议潮最后把这个归义军传给了侄子张淮深,但

  • 唐朝民族英雄张议潮,抗击吐蕃开拓疆土4000余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议潮,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议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01甘肃省的地形很独特,狭长如同一个哑铃。从东到西延绵上千公里,沿着祁连山经过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嘉峪关、敦煌(沙州)直抵“西出无故人”的阳关和玉门关,这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往西可以控制西域,往东可以扼

  • 裴寂是谁?裴寂与李渊有何关系?裴寂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裴寂,李渊,唐朝

    裴寂(573年——629年),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裴寂此人,大家应该有所印象,当时,李世民打算晋阳起义,也就是打算举兵反隋,却又不敢对自己的父亲李渊直说。但是李渊有一个较好的好友,就是裴寂,一起下下棋、喝喝茶,两人的感情很深厚。于是,李世民,便盯上了裴寂,稍使计策,便使裴寂对

  • 裴寂与月饼有着什么样的故事?裴寂为何会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裴寂,李渊,唐朝

    裴寂生于公元573年,是唐朝的宰相,深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裴寂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更是唐高祖李渊的左膀右臂。他尽力辅佐李渊,亲眼见证了唐朝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所以说,裴寂是有从龙之功的。裴寂的幼年可以说是过的十分的悲惨,在他刚出生不久后,他的父亲便去世了,由兄长抚养长大的。裴寂一直很聪慧,在他十四岁那

  • 裴寂简介 唐初大臣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裴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裴寂,唐朝,唐朝大臣

    裴寂,字玄真,唐初大臣。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运城县西北)人。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之一。并以晋阳宫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枚支援出兵。后李渊进兵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渊称帝,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最为李渊所宠信。62

  • 开唐功臣刘文静之死: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文静,李渊,裴寂,

    刘文静和后来诬陷他的裴寂一样都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裴寂是杨广设在太原的晋阳宫的副监,而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就是他的直属上司。刘文静是晋阳县的县令,豪爽洒脱,与心机颇深的裴寂是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饮酒谈人生和理想。后来,二人与李渊一起造反,进入长安,在唐朝建立后,两人以开国功勋的身份被李渊优待。不过,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