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将武忠王刘锜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将武忠王刘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065 更新时间:2023/12/26 23:45:16

刘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静宁)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名将。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于顺昌之战中大破金兀术军,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武穆(一说谥武忠)。宋孝宗时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死后被尊为神。著有《清溪诗集》,已佚。《全宋诗》中录其诗七首。

据史料记载,刘锜有两个谥号除“武穆”外,还有“武忠”谥号。“武穆”见于刘锜本传“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除本传外,还有《要录》卷一九七,绍兴三十二年二月丁未条,记刘锜“武穆”谥号。“武忠”谥号处处有:

1、《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六:“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刘锜谥武忠。”

2、岳飞之孙岳珂在著述中,多处称刘锜“刘武忠公”。如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三有《刘武忠书简帖》介绍云:“绍兴开府刘武忠公锜,字信叔。”,“刘武忠”也出现在他著录刘锜诗文、书信的标题上。岳珂《裎史》卷九《黑虎王医师》中记绍兴末,金人再起“边衅”,“时刘武忠锜帅京口,请以先发制人之策,决用兵,上意犹隐忍不决⋯⋯”又见同卷《鳖渡桥》,金主完颜亮图瓜洲,“时刘武忠锜屯京口,病且亟……”(《东南纪闻》卷二所记同《鳖渡桥》,当是从《裎史》转记而来)。岳飞在孝宗时追谥“武穆”,与刘锜另一谥号同,盖亦是岳珂只用刘锜“武忠”谥号的一个原因。

3、宋末人欧阳守道《巽斋文集》卷八有其为刘锜《清溪诗集》三卷(已佚)作的序,名为《清溪刘武忠公诗集序》。上引史料可补刘锜谥号这一缺漏。此外,宋洪迈《夷坚志》丙卷四《王双旗》、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五《席天裙》,都提到刘锜的“武忠”谥号,亦可作为辅证。

而由刘锜指挥的顺昌之战成为了他军事生涯的定点,这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南宋军民为阻击金军进攻,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进行的城邑守卫战。

绍兴九年,宋、金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和议。次年五月,金熙宗和都元帅完颜宗弼,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0余万,夺取东京后,挥师南下。南宋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北上赴任,五月十五行至顺昌,闻金军前锋已进至陈州(今河南淮阳),距顺昌约300里。顺昌地处淮北颍水下游,为金军南下必经之地。刘锜为屏蔽江淮,决定以所率“八字军”等约两万人与知府陈规共同坚守顺昌。战前,刘锜凿沉船只,激励将士决心守城;广派斥候察明金军动向;发动民众环城修筑土围,用以护城屯兵;同时加固城池,增设障碍,准备迎战金军。

二十五日,金军游骑进抵顺昌城郊,刘锜设伏擒获金军千户两人,得知金将韩常和翟将军部屯驻距城30里的白龙涡。刘锜乘其不备,派兵千余人夜袭其营,斩获甚众。二十九日,金军三路都统和韩、翟两军

3万余众,渡颍水迫近城下。刘锜使用疑兵计,大开城门,金军不知虚实,不敢冒进。刘锜乘其犹豫之际,以强弓劲弩齐射,继以步兵持长枪、大斧猛冲。金军不支,向颍水溃退,多落水中溺死。六月初二,金军移驻城东拐李村,刘锜利用金军骑兵不善夜战的弱点,派骁将阎充率锐卒500夜袭金营,大败金军。

宗弼得悉前锋军连遭重创,亲率精兵10余万由东京驰援,进抵颍水北岸,人马蔽野。刘锜部将中有人恐寡不敌众,建议退守江南。刘锜召集诸将晓以利害,激励将士背城死战。并派曹成等二人去金营行间,诡称刘锜是太平边帅之子,只图逸乐,不懂战守。宗弼信以为真,将攻城的鹅车、炮具留下,率龙虎大王、三路都统、韩、翟将军人马,合围顺昌。宗弼见城垣简陋,声言可以用靴尖踢倒,遂遣精骑攻东西两门,自率亲兵4000,往来为援。兵皆铁盔重铠号“铁浮图”。时值盛夏,金军不惯炎热。早晨天气凉爽,金军猛攻,刘锜坚守不战;午后天气酷热,金兵力疲气衰,刘锜派数百人出西门佯攻,继以5000精兵潜出南门,攻击金军侧翼,大败金军(一说刘锜还在颍水上游及草中置毒,金军人马食水草后致病)。宗弼不甘失败,移驻城西,企图久围顺昌。时连日大雨,刘锜又频频派兵夜袭,十二日,宗弼乃率部退回东京,顺昌围解。

此战,刘锜以顺昌城为防御要点,利用金军不惯炎热、不习夜战的弱点,以攻为守,以长击短,重创金军主力,粉碎了金军的进攻,成为南宋抗金战争中,以少胜多、以步制骑的著名战例。

标签: 宋朝名将刘锜

更多文章

  • 南宋初年将领刘正彦简介:发动苗刘兵变而被宋高宗寸磔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刘正彦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军事将领刘正彦生平简介 刘正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正彦,宋朝

    刘正彦(?——1129年),籍贯不详,南宋初年军事将领。其父刘法,宋徽宗政和年间曾任熙河路经略使,在金国入侵南宋之际,发动苗刘兵变,后被宋高宗寸磔而死。刘正彦是南宋将领,没有政治远见,发动苗刘兵变失败后,被宋高宗寸磔而死。由阁门祗候易文资至朝奉大夫,后以事责降。当时王渊为御营都统制,刘正彦归之。王渊

  • 刘正彦是谁?刘正彦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正彦,苗刘兵变,宋朝

    刘正彦(?——1129年),籍贯不详,南宋初年军事将领。其父刘法,宋徽宗政和年间曾任熙河路经略使,在金国入侵南宋之际,发动苗刘兵变,后被宋高宗寸磔而死。刘正彦简介:刘正彦是南宋将领,没有政治远见,发动苗刘兵变失败后,被宋高宗寸磔而死。由阁门祗候易文资至朝奉大夫,后以事责降。当时王渊为御营都统制,刘正

  • 李宝:岳飞弃之不用的一个武将称为了南宋“定海神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宝,宋朝

    你们知道岳飞弃之不用的一个武将,日后却成长为南宋“定海神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岳飞是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危急存亡之时,他以满腔热血豪情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南宋的中流砥柱,在极度困难的局面下,连续击败凶悍强大的金国骑兵,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宋金战局,使得南宋转危为安,他的功

  • 现代火焰喷射器的鼻祖 宋朝名将李宝发明的猛油火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宋朝,狄青,岳飞,李宝

    宋朝应该是历史上最“重文轻武”的朝代了吧,虽然赵匡胤是武将出身,但他登上皇位之后,却实行了“杯酒释兵权”。宋朝确实文人墨客众多,但神奇的是依然有许多名将活跃在宋朝的政坛上。比较为人所熟知的有大将军狄青、岳飞,韩世忠,张庭芝等等,他们名气很大,可谓是妇孺皆知。但让人遗憾的是宋朝还有一些虽然名气不大,打

  • 南宋名将李宝生平简介 泼李三李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宝,宋朝

    李宝(生卒年不详),外号“泼李三” 。南宋名将。乘氏(今山东菏泽)人。出身农家,重气节,有胆略。南宋名将李宝生平简介绍兴九年(1139),在濮州(今山东鄄城北)聚众抗金,失败后,南下投奔岳飞,奉命以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名义,潜回山东联络抗金义军。次年,金军背盟南下,李宝为配合岳飞反攻,在山东多次袭击金

  • 抗金名将李纲为什么从备受重视到被罢免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纲,抗金,张邦昌,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

  • 李纲简介 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兵部侍郎李纲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纲,简介,南宋

    李纲简介: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

  • 坚持抗金的中坚力量北宋名臣:李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抗金,名臣,李纲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

  • 宋朝著名将领吴璘生平简介 吴璘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璘,宋朝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宋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兵法两篇,已佚。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信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宋朝著名将领吴璘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