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天才画家王希孟为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天才画家王希孟为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48 更新时间:2023/12/29 5:10:54

王希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仅凭一幅作品,即《千里江山图》便红遍大江南北,穿透整个中国绘画史,他来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蹊跷,除了中国绘画史绝不能绕开的一幅画,还是众人公认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绝不能漏掉的一幅,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画得一气呵成,将青绿山水之山川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用18岁的少年才气征服了一代一代的艺术爱好者,而他,一个掷地有声的作品,与他鲜少记载的出生,与他扑朔迷离的死亡,因此,天才早逝,难寻其迹而留给后世满满的遗憾和大大赞叹。

天才的逝去是满满的遗憾。

天才的绝笔处处回响。

都说他是宋徽宗赵佶亲手指点过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宋徽宗不光是喜欢书画,还是中国书画史上一流的画家,爱艺术不爱江山,他认为王希孟“其性可教”,于是亲自指点笔墨技法,来自于蔡京记载“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八日赐。王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后来他用半年的时间绘制《千里江山图》,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连绵起伏的山势,浩渺的江河湖水,人物、树木,无不精细到绝妙,“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远山近水,山村野市,渔艇客舟,桥梁水车,乃至飞鸟翔空,细若小点,无不出以精心,运以细毫。”那是怎样安静的内心才能画出如此“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画面?一个18岁的天才将宋代绘画的工整和精细发挥到极致,将万里江山以“不动”制万千变化于笔端,以青绿相间于赭石,将青和绿调和得明艳又不浮夸,画面似乎是写实的,将想象里的最好的江山描绘得如同真实,又是遥不可及的真实。

王希孟的世界里,一定有着无限辽阔的雄伟之图,这难以想象是18岁偏偏一少年笔下的画面,更像历经了人间无数的豁达之人的平静画面,哦,不,或许是一个天才的世界里只有这样纯净的画面,因为他没有经历,没有被污染,没有变得世俗,没有一点儿的嚣气,天真的艺术家才是世间最难得的。

可是如此一个奇才,缘何史料之寥寥不可察?缘何忽然离世而无记载?

他的死,流传有两种说法:一是王希孟身体过于羸弱,因病离世;二是其后上呈《千里饿殍图》惹怒了徽宗,便将其赐死。清代《北宋名画臻录》言:“王希孟,北宋徽宗人,少时有异相,生时有瑞鹤东来,众人皆言有大贵。聪颖博学,善诗文,通音律,工书画,犹善剑术。十岁被召至宫中待驾,徽宗亲授画技,曰‘其性可教’。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此时年仅十八。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殍图》。上怒,遂赐死。死时年不足二十。时下谕赐死王希孟,希孟恳求见《千里江山图》,上允。当夜,不见所踪。上甚惊疑之,遂锁此图与铁牢,不得见人,而封天下悠悠之口,此成千古迷踪,可叹世人不得而知也。”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绘画史上,有不少人因画功了得而使统治者龙颜大悦,升官发财,但亦有很多不得统治者的心,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自古皇帝歌颂褒奖而恨针砭,我们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千里饿殍图》,有,那又是何等一个惨烈?王希孟的静好岁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考?一夜之间难寻其踪,究竟是谁主宰了他的生死?

我们只能猜测,甚至连猜测都不能展开更多,因为你没有任何资料可考,所幸,《千里江山图》流传了下来,画作、辗转经宋代蔡京、元代高僧溥光,清内府收藏,今卷后有蔡京、溥光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今藏于故宫,于四年前展出过,而今9月将又一次展览全卷,这对于大众来说又将是一次难得的视觉盛宴,尚未展出,艺术圈媒体圈都已经有了小小爆炸。

我们不能去遗憾地想象若是他不那么早逝将会有多少更多的佳作,这个世界上常常是天妒英才,每一个天才背后,皆有着不寻常的身世,天才定是上帝不按常理所出的牌,中西艺术史上,短命的很多,像马蒂斯,像梵高等,而死于20岁又在艺术史上不朽的,怕只有王希孟一枚。

标签: 北宋画家,王希孟

更多文章

  • 谁的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王希孟

    王希孟,北宋(1096 -?)时人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书中没有他的记载。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

  • 李公麟胸中有千驷,“龙眠居士”李公麟的故事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李公麟,画家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

  • 白描大师李公麟其实是个骗子?李公麟《五马图》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李公麟,画家

    历史上,马作为一个特殊的绘画题材历代相传,以唐宋时期最为活跃,画马名家层出不穷。唐代著名的画马名家以曹霸、韩幹为首,而宋代的李公麟创造的独特的白描画马,更是技法一绝。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

  • 大写意泼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写意人物画开山鼻祖 梁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画家,梁楷

    在中国绘画史上,唐代始有水墨画。水墨山水画始自王维,而泼墨法则始自王墨,到了北宋时米氏父子独创大写意泼墨山水,开一代新风,而真正把泼墨人物画推向高峰的是梁楷。梁楷(生卒年未祥),他的祖先是东平(山东东平)人,南渡后流寓钱塘。曾在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2年)为画院侍诏。善画人物道释、鬼神、山水

  • 画坛“疯子”梁楷:一个不接受画院最高荣誉的画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画家,梁楷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减笔画的代表作,此画以酣畅的泼墨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再以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梁楷也成为后代画家心仪手追的大写意的楷模。但是,此所谓的“泼墨”,与今天我们所见张大千创制的“泼墨泼彩”完全不同。梁楷泼墨仙人图张大千泼墨不用笔,而将墨水或颜料盛在钵内,用手

  • 宋朝大臣宇文虚中的诗词后期为何诗风大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大臣宇文虚

    宇文虚中,字叔通。原名是叫宇文黄中,后被宋徽宗赐名虚中,成都人。宋朝大臣,诗人。宇文虚中出仕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可以说是三朝元老。曾出使金国结果被扣押,金熙宗继位,加授礼部尚书,后来因为意图南奔被杀。金兵入侵汴京,宇文虚中,出谋划策,亲自到金营周旋,最后得偿所愿,金兵退走。没想到事后宋朝的官

  • 宇文虚中:一个被国家出卖的卧底的悲惨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字叔通。原名是叫宇文黄中,后被宋徽宗赐名虚中,成都人。宋朝大臣,诗人。宇文虚中出仕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可以说是三朝元老。曾出使金国结果被扣押,金熙宗继位,加授礼部尚书,后来因为意图南奔被杀。金兵入侵汴京,宇文虚中,出谋划策,亲自到金营周旋,最后得偿所愿,金兵退走。没想到事后宋朝的官

  • 精忠岳飞宇文虚中是谁?南宋宇文虚中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精忠岳飞,宇文虚中,岳飞

    导读:古装大戏《精忠岳飞》在第30集中,在金国的大营中,有一个北宋的俘虏正在遭受金人的蹂躏、毒打,满脸鲜血的他舍命都要保护嘴里的一吊铜钱。引起了金国四皇子金兀术的注意,这个俘虏是谁呢?他就是宇文虚中,那么宇文虚中是谁?是干什么的?他又是怎么死的?下面通过宇文虚中的简介来回答以上问题。宇文虚中简介姓名

  • 小说《水浒传》中为什么要先写高太尉责罚王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水浒传,高太尉,王进

    导读:王进是水浒里第一个出场的好汉,此人曾任八十万禁军教头。当年高太尉在街上耍花枪的时候,遇到王进的父亲王升,曾被胖揍一顿。老子英雄儿好汉,王升武艺不凡,儿子王进也是人中翘楚。可惜这样的人却因为早年父亲得罪了高太尉,反而被责罚,然后报国无门,只好投奔他乡。书上对王进的介绍有几句:且说这王进却无妻子,

  • 《水浒传》中的教头王进不上梁山究竟到哪儿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水浒传,教头,王进,梁山

    导读:王进在《水浒传》中是个重要人物,虽然他没有上梁山成为一百零八将中的一员,但其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两个人物的塑造,离开他不行。一个是他的徒弟史进,自己感觉武艺了不起得很,可和王进较量,只一棒就被打倒。后来经过王进半年指点,就成为了梁山上一流高手,像二流水平的陈达、杨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