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师道的《绝句》表达了什么?一首诗道出无数人的心声!

陈师道的《绝句》表达了什么?一首诗道出无数人的心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4/1/1 21:52:09

陈师道的《绝句》表达了什么?一首诗道出无数人的心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对于唐诗而言,重在“情韵”。而宋诗,则由“理趣”代替了“情韵”。这是因为宋人在思想上,倡导儒、释、道三家的合流,从而造就了理学的昌盛。所以宋代诗人往往会以冷静的态度来观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最终让诗富有理趣。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绝句》,便是宋诗中最有理趣的经典之一。

《绝句》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陈师道,字履常,号后山居士,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其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诗歌风格以拗峭惊警见长,但有内容狭小、词意艰涩之病。这首诗却是陈师道少有的真情流露之作,读来并无艰涩之感。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陈师道的这首《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从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出发,道出了无数人会于胸中而没有表达出来的心声。即合口味的书,读起来兴致很浓,可惜很快就读完了。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这种心声,想必大家肯定都曾有过。

结合陈师道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种心声又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诗人困居徐州,生计维艰,只能“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而当时陈师道对脾气的朋友,黄庭坚被贬戎州,苏轼被贬儋州,其他人也各自任职在外,没有相见的机会。其惆怅心情可想而知。

然后,我们再看这首诗的后两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左,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从这两句诗来看,陈师道则在惆怅之后,又转向了旷达,以求自我安慰。这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它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

钱钟书先生曾在《宋诗选注》中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无疑陈师道这首《绝句》便是钱钟书所说的极朴挚的诗。而但凡朴挚的诗,无一不是需要诗人从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所以它也是陈师道这首诗能够与很多人产生共鸣的原因。

综观陈师道的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不如意的人生,才是最真实的哲理性意蕴,无疑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虽然它同宋代脍炙人口的理趣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相比,要略逊一筹,但不失为一首真情流露的理趣佳作。

标签: 宋朝陈师道

更多文章

  • 陈师道的生平轶事,后人是如何评价陈师道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陈师道

    陈师道属于江西诗派代表作家 诗学黄庭坚 以拙朴为特征的艺术风格 简洁精炼 质朴无华 外表浑朴意味深长。人物轶事师道述贫陈师道日常生活拮据困窘,甚至穷到无力养家的地步,不得不让妻子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岳父。《送内》、《寄外舅郭大夫》、《东阿》、《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别三子》、《示三子》等诗篇描写了

  • “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生平简介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苏门六君子,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

  • 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没有一丝缠绵悱恻的凄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所著除文集外

  • 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耒

    原文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参考翻译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注释①秋蕊香:

  • 张耒《示秬秸》翻译及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耒

    原文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参考翻译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

  • 苏门四学士之张耒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耒

    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 张耒 相关书籍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

  •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晁补之

    原文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参考翻译青色的烟云,遮住了月影,从碧海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金灿灿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

  • 晁补之简介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晁补之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晁补之,宋朝,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嘉祥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宋史·晁补之传》曰:晁[cháo]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男)生长在

  • 蒲寿庚:叛宋降元,屠杀南宋宗室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蒲寿庚,宋朝

    南宋因商业富国,其商船所到之处,遍及亚洲沿海国家,甚至远至东非沿海国家。南宋的商船在与各国贸易通商的同时,一些外商因为钦慕中华文明和经济的富庶,也随之来到中国定居、经商。这些外商精通中外语言,往往会充当中外贸易之间沟通的“桥梁”,能量较大者则成为操盘手,直接管理中外贸易,个中还有人成为国家海关(市舶

  • 关于蒲寿庚的历史评价如何?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蒲寿庚,宋朝

    政治视角蒲寿庚在宋元鼎革之际,导元倾宋,叛宋仕元,性质极其恶劣。泉州穆斯林世代受到南宋优待,却在南宋危难之际恩将仇报,屠杀泉州的南宋皇族、官员、为了讨好蒙元,又屠杀了数万平民,连蒙古人都感到非常吃惊。当时蒙古灭宋,相对之前已经相当客气,连蒙哥遗命中必屠的钓鱼城都没屠。所以说蒲寿庚为了保全泉州才投靠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