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谜案!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为何失败

谜案!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为何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3/12/6 16:19:11

武则天墓之谜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

从史载的众多盗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坟盗墓多发生在乱世之秋,上面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盗墓高峰,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的中国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乱世出英雄,也出盗贼。黄巢的出现,也是因为乱世,时间在唐末。

在官方史学家的笔下,农民起义军一直不被褒扬,或“贼”或“盗”。在新旧《唐书》里,黄巢也是“贼”人一个。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很厉害的,《旧唐书·僖宗本纪》(卷22)上有这样的文字,“是月,冤朐贼黄巢聚万人攻郓州,陷之,逐节度使薛崇。”类似文官很多,差点就让他夺得了大唐的江山。

但黄巢在战场上虽然厉害,并粗通笔墨,但和曹操相比,盗墓还算是“外行”。由于没有盗墓常识,加上他左右多为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兄弟,不少墓掘而未开,故称其为最蠢的盗墓者并不为过。

黄巢为冤句(今山东荷泽)人,屡试不第,遂以贩卖私盐为生。虽然是农民起义军的头领,但家里并不是很穷。与西楚霸王项羽一样,黄巢也是“武术爱好者”,在乡民中击剑骑射,样样精通。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主政时期,连年灾荒,饿死人无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黄巢与同族兄弟、子侄黄揆、黄恩邺等八人,募众数千响应河南人王仙芝起义。-

黄巢的起义军纪律严明,还提出了颇顺人心的“均平”口号。黄巢对外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甚得民心的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公元880年11月占领东都洛阳,次年拿下京城长安,并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大齐”。但三年后,即公元883年6月17日,黄巢兵败自杀,唐亦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黄巢军队前期“整众而行,不剽财货”,那他号称四十万大军的粮饷从哪来?盗墓掘宝应该是其财路之一。

黄巢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是因为其盗掘的对象都是重量级。一是效法项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学赤眉军、董卓,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三是掘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对于黄巢盗掘的文字散见诸陵的盗掘记载中。

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看来,盗墓也是要学问的,蛮干不行。

手下有那么多人,随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宝物啊,真是蠢死了。从当年的实际情况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寑中,黄巢不会一个未得手,最有可能掘开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盗,地宫入口容易发现。现在分析,黄巢带领起义军盗掘帝王陵,乱挖一通,并不仅仅是盗宝,也有泄恨的意思,是对封建皇权的一种政治挑战。

标签: 武则天武则天墓

更多文章

  • 暴虐黄巢叛乱:开设"吃人工厂"敲骨吸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巢,吃人

    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末。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

  •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 元稹为何要做个负心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稹,风流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字微

  • 元稹的妻子都有哪些?揭秘风流才子元稹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稹,

    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元稹的故事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

  • 元稹简介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稹,唐朝,唐朝诗人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

  • 名将哥舒翰传奇:为何北地传唱“哥舒带刀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哥舒翰,大将,哥舒夜带刀,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与《敕勒川》同样有名的一首诗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说即西域边民)所作。此诗以高挂在天上的北斗起兴,赞颂唐朝大将哥舒翰的赫赫战功,功高望重,威震敌国,令之胆寒,可谓影响深远。这位夜带刀

  • 哥舒翰:自蒙恬后又一个让游牧族不敢南下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哥舒翰,唐玄宗,高仙芝

    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落人。按突厥的习惯,常常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他的父亲是哥舒部落的首领,叫做哥舒道元,曾经做过唐代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也生在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哥舒翰生在旺族,他家有权有势,也很有钱财。他在青少年时代,讲侠义,好纵酒,凡是别人

  • 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的生母是谁?太穆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平阳公主,太穆皇后,唐朝公主,唐朝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

  • 唐高祖太穆皇后简介 唐高祖李渊窦皇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穆皇后,唐高祖,窦皇后,唐朝皇后

    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号太穆皇后。窦氏年幼时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很受宠爱。她曾因劝谏周武帝亲近和亲的

  • 和思皇后是什么结局?她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思皇后,唐朝

    大家好,说起和思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王爷最后当上了九五之尊的君王,但他的王妃却没有陪他走到最后。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在隋朝末年就去世了,李渊追封她为皇后;又比如李渊的曾孙唐中宗李显的王妃赵氏也是如此,只不过她的离世,却是因为遇到了一位恶婆婆。赵氏不光是李渊的曾孙媳妇

  • 唐中宗李显和思皇后赵氏简介 和思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中宗李显,唐朝皇后,和思皇后赵氏

    “和思皇后”赵氏(?-675年),唐中宗李显的结发妻,被婆母武则天废黜并活活饿死,推测年20岁上下。中宗复位,追封为恭皇后。睿宗复位,追封为和思皇后,以礼招魂、祔葬于中宗之定陵。赵氏的母亲常乐公主,是唐高祖第19女。父赵瑰,历迁至左千牛将军。李显为英王(周王)时,纳赵氏为王妃,没有生育子女。唐高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