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起义简介 加速大唐走向灭亡的沉重一击

黄巢起义简介 加速大唐走向灭亡的沉重一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59 更新时间:2024/1/10 22:49:29

黄巢起义简介: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对王仙芝起义的延续,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长垣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几天之内,竟有千人响应。黄巢闻讯,惊喜万分。他立即带领私盐贩子和兄弟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队伍十几天就发展到几千人,与王仙芝在曹州会师后,两军合一,兵力达到万人之众。

黄巢不仅为人正直、志向远大,而且颇有军事指挥才能。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河南,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8县,进逼汝州,直指东都洛阳。王仙芝部属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他为王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闻知后坚决反对。他大骂王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资治通鉴·巻第二百五十二》)。随后黄巢又以杖击王仙芝头部,致其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市)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黄巢自从与王仙芝分裂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八月,巢击败曹全晟,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连战连胜,向所披靡,顺利度过淮河、跨过长江。淮北形势紧急,扬州太守高骈慑于其威势,坐守扬州,保存实力,各州县望风而降。十月,黄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阳),入颍州(治今安徽阜阳)、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江今苏徐州)、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十一月,黄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东都洛阳,直逼长安。公元881年1月8日五月,唐僖宗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四川成都;留守东都的刘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后从洛阳挥兵西进,仅激战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初四攻下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后抵霸上。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此时的唐朝皇帝虽然败走他乡,但黄巢只在长安享受了四个月的皇王安稳日子,便被唐朝节度使郑畋、程宗楚十万人马包围,黄巢无奈,撤出长安。公元884年,黄巢攻打陈州不下,又被唐军层层包围,无法突围,于是拔剑自刎。黄巢战死后,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为止,叱咤风云的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终以失败而告终,为后世留下不尽滚滚哀思。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祖父让他为菊花诗连句,黄巢思索半天后,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罪他狂妄,欲击打黄巢。黄巢的爷爷说:“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黄巢答应后,不假思索,出口成章。诗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由此看来,黄巢从小就志向高远,豪气冲天,不同于一般。

标签: 黄巢起义唐朝

更多文章

  • 谜案!黄巢率40万起义军盗武则天墓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之谜:在乾陵被侵犯的历史文字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从史载的

  • 暴虐黄巢叛乱:开设"吃人工厂"敲骨吸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巢,吃人

    在中国人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苦难之中,最大的苦难,莫过于人食人,而所有发生在王朝末代的这类人间惨剧,莫过于唐末。而在唐末,所有食人者,又都比不上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他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的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创造了前无古人

  •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 元稹为何要做个负心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稹,风流

    风流诗人元稹的韵事: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字微

  • 元稹的妻子都有哪些?揭秘风流才子元稹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稹,

    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元稹的故事元稹虽辗转于仕途,但骨子里是个诗人。古往今来的诗人,有几个在情感上不是五彩缤纷的呢!元稹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并称“元白”。元稹的诗歌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他一生对感情的态度却被后人所不齿。为了功名,抛弃“崔莺莺”元稹(779~831年

  • 元稹简介 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尚书左丞元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稹,唐朝,唐朝诗人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长庆元年(

  • 名将哥舒翰传奇:为何北地传唱“哥舒带刀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哥舒翰,大将,哥舒夜带刀,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与《敕勒川》同样有名的一首诗歌,系唐代西鄙人(一说即西域边民)所作。此诗以高挂在天上的北斗起兴,赞颂唐朝大将哥舒翰的赫赫战功,功高望重,威震敌国,令之胆寒,可谓影响深远。这位夜带刀

  • 哥舒翰:自蒙恬后又一个让游牧族不敢南下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哥舒翰,唐玄宗,高仙芝

    哥舒翰,是西突厥哥舒部落人。按突厥的习惯,常常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他的父亲是哥舒部落的首领,叫做哥舒道元,曾经做过唐代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也生在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哥舒翰生在旺族,他家有权有势,也很有钱财。他在青少年时代,讲侠义,好纵酒,凡是别人

  • 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的生母是谁?太穆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平阳公主,太穆皇后,唐朝公主,唐朝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

  • 唐高祖太穆皇后简介 唐高祖李渊窦皇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穆皇后,唐高祖,窦皇后,唐朝皇后

    太穆皇后(约569年—约613年),窦氏,唐高祖窦皇后,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儿。聪慧刚毅,颇有才华。嫁李渊,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女平阳公主。谥号太穆皇后。窦氏年幼时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很受宠爱。她曾因劝谏周武帝亲近和亲的

  • 和思皇后是什么结局?她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思皇后,唐朝

    大家好,说起和思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王爷最后当上了九五之尊的君王,但他的王妃却没有陪他走到最后。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在隋朝末年就去世了,李渊追封她为皇后;又比如李渊的曾孙唐中宗李显的王妃赵氏也是如此,只不过她的离世,却是因为遇到了一位恶婆婆。赵氏不光是李渊的曾孙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