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大臣张纲:善于处理群众矛盾忠义堪比张良

东汉大臣张纲:善于处理群众矛盾忠义堪比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20 更新时间:2024/1/6 10:24:45

说起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汉代名臣张良,人皆知晓。却不知数百年后,没落的张氏家族中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张纲,与张良祖比,也至少算得上承继祖先遗风,颇有胆识的忠义之臣。

张良身处乱世之间,系开国之臣,足智多谋,擅长的是军事谋略。而东汉顺帝时代,国家一统,不是乱世之时,但朝政已大不如前,官僚腐败,整个大汉朝已是江河日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土匪和起义的农民,国家四处告急。

因此,张纲在这个朝代担当的责任和张良自是不同,他要做的是纠正朝政的腐败,与奸臣作斗争,化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处理百姓的需求,维护国家的安定,是治世守天下,而不是打天下。

这与打天下相比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因为朝庭面对的不是军阀割据势力,而是国家受到伤害的子民,类似于我们现在一些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上访人民群众。稍有不慎,就会使民众情绪更加激化,从而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团结,更有甚者,会给当地施政官员带来灭顶之灾。

而张纲却在化解群体事件中显示出不凡的胆识与容人的雅量,管理做事很到位,实为当今执政者处理群体事件,公关干群矛盾的楷模。

张纲承荫先祖荣光,即便在数百年后,皇帝依然记得张良的功绩,因此出身为其从政带来一定便利。加上自身也是颇有才华,年纪轻轻的就被朝庭征为御史。但他不是那种整日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典型的一个懂事的文明公子,这种品质殊为难得。《后汉书》中称“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评价甚为得当。

当时长江流域一带的广陵郡,就是扬州和徐州一带因为官府治理不到位,腐败无能。百姓生活艰难,很多人都活不下去了,不得已而成群结队地反之,只为活命。政府总是进行镇压,但效果不好,越压越乱,终致失控。一些盗贼队伍竟然达到了数万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太守刺史都让杀了,搞得朝庭很是头疼。

此时张纲受皇命前往处理广陵事端,而此前的几任,为了安全都是带了不少兵马。他去上任竟然只带了很少的一些随从,让人着实挤了把汗。

张纲素知广陵一带民风淳朴,若反往往是官逼民反,不承认这一点,一味指责备百姓的不是,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广陵一带反民帮派极多,擒贼当先擒王,他认为只要解决最大的一股,就会有敲山震虎之效。

当时以张婴为首的反叛势力为最大,有数万人之众。

张纲决定对其先下手。他只带随行十余人非常大胆前往张婴的驻地。

张婴听了之后不敢相信,他杀了这么多朝庭官员,政府每次都是调动大军前来讨伐,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这次为何如此,莫非有诈。

张纲自报家门,表明诚意。张婴见其一股正气凛然之态,颇有清吏之风,不似先前所见的一些不学无术阴险狡诈的朝庭命官。于是有了几分相信,遂真诚与之相谈。

张纲开门见山不是问罪,而是询问他们生活的如何,问寒问暖,真心真性情着实让这些无人相问的皇帝子民如沐春风,迎来了一次久违的感动。

接下来,张纲告诉大家受苦了,朝庭对不住大家,是政府的不对,是当地官员对百姓太过分了,一些官员贪污腐败,对大家漠不关心,大家造反是在情理之中。

张婴等人听到这话,眼泪都流出来,终于等来一个明白事理的命官了。其实他们何尝想反,只是为了吃饭而已。

张纲此时又分析到,虽然国家无礼在前,但谋反毕竟是大逆不道之罪,你等现在虽数万人马,但与朝庭相比仍是弱势,若大军一到,最终还是死路一条的。

张婴与一干手下听到此言,都知张纲所说非虚,如此抗下去,结果还是不妙的,遂有降心。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张婴之辈都是戴罪之身,毕竟他们杀了诸多重要的朝庭命官,这完全是可以抄家灭门的罪行,朝庭能真正放过他们吗?

可以说张纲的大胆和智慧在这里完全体现出来了,他向大家承诺,如果愿意归顺,以前的罪行尽皆免除,可以分给田地可以分配工作,原意来听差的他可以择优录用。

此言一出,张婴等人的心思一下子全动了。

第二天张婴等首脑人物将自己捆绑着到张纲办公之处请罪,以示归降。这给当地其他造反的民众以极大的震动。

张纲与此同时上折子,告诉顺帝自己的想法和相关的安抚政策,尤其是这些反民杀官的罪行的赦免问题,张纲对其意义作了反复说明。虽然朝中很多官员强烈反对,认为此风不可开,等于是放纵乱民。而顺帝虽然无能,但对张纲之忠心还是信任的,竟然批准了。

张纲遂无后顾之忧,广陵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后来应当地民众的强烈要求,皇帝依然任命张纲为当地太守。只是不幸的是,一年之后,即公元143年他就去世了。

而张婴等五百人背负黄土,一步一泪,堆成张纲之坟。且痛哭高呼:千秋万世,何日再能复见张大人呀!

张纲处理民变之术着实让人敬佩,而事实上官员有无正气和能力高低往往关系着一个地方的治安好坏。张纲的心里存有万千百姓,且有一颗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心,为人干练,是廉吏又是能臣,实为古今官员之楷模。

总结张纲治理群体事件的步骤,主要就是四点:

一是不擅动防暴力量,亲临第一线,和民众面对面,坦诚相待,取得民众的初步信任。

二是勇于承认政府的不是之处,这一点是相当关键的,因为民变的责任方朝庭往往不敢面对自身的过错。同时也要指出民众的误错之处并同情他们的处境。

三是在了解问题的根源之后,根据问题的轻重相机而行,在现场做出一定的承诺,缓解愤怒民众的情绪。

四是动用可以动用的政治经济资源全面兑现承诺,拿出真正的诚意解决问题,于是遂无后顾之忧。

这些经验即使在当代社会亦是执政者要注意和考量的。

只是张纲逝世之后,由于东汉朝政的混乱,接任官员均不是以正常渠道选拔而出,喜欢捞钱且昏庸,于是又一次将百姓放在了对立面上。不到一年,广陵又成造反之乡,即使张婴这样愿意为国效力之人为了自身安危不得已复反。可见续任之人是多么的不堪大用了,这或许是张纲所始料不及的。

标签: 张纲张纲毁车东汉

更多文章

  • 张镇孙: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保全百姓后自杀殉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镇孙,南宋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越溪,南宋时期状元、南宋末期重臣。他出生于当地望族,祖父张机为朝奉郎,父亲张南仲为朝散大夫。张镇孙早年有神童之誉。南宋咸淳七年(1271)中举,翌年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一,宋朝广东唯一的状元、顺德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这个状元张镇孙主动开城门投降,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镇孙

    在历史上,开城投降的守将,名声总是不好的。中国人讲究忠孝节义,如果不能死战到底,不管什么原因,降了就是降了,都会被万世所讥笑。但是,有这么一位状元,他在元朝大军压境之时,最后关头放弃了抵抗,却赢得了朝廷的理解,也赢得了百姓的民心。这个状元叫做张镇孙,自小聪慧异常,又勤于苦读,很快就在童子试中脱颖而出

  • 揭秘著名词人柳永为什么又叫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柳三变柳永的妻子是谁 柳永蝶恋花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三变,柳永

    柳永虽然一生中常常留恋于风花雪月场所,但是据说柳永是有妻子的,其妻名叫谢玉英,是个青楼名妓,擅长歌舞且才貌双全,平日里最喜欢唱柳永写的词。当时柳永惹怒了宋仁宗,到余杭上任县令的时候经过苏州,结识谢玉英,二人心意相通,传说《凤栖梧》这首词就是柳永写给谢玉英的。后来柳永离开苏州之前和谢玉英约定好,柳永

  • 孙洙《河满子·秋怨》: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洙,《河满子·秋怨》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时期官吏、词人,曾经进策50篇评论时政,被韩琦称赞为“今之贾谊”。他博学多才,词作文风典雅,有西汉之风。《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孙贤良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二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孙洙的《河满子·秋怨》

  • 辽国天祚帝简介:少年天子嬉笑玩闹最终致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辽国,亡国,女真,

    耶律延禧生于道宗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字延宁,契丹名阿果。是道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道宗的太子耶律浚,道宗朝权臣耶律乙辛设计诛杀太子耶律浚,又企图杀害幼年的耶律延禧,好在有北院大王,宣抚使萧兀纳等人的提醒,道宗皇帝加强了对皇孙延禧的安防,才能免于死在朝权臣耶律乙辛屠刀之下。虽然六岁就被立为梁王,九

  •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上官尚光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上官尚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于史记报以的最高评价。不过,在笔者看来,资治通鉴同样配得上这一美誉,翻开此书,其中隐藏的种种真知灼见,足以成为后人之师。而作者司马光也因此留名史册。不过,除了撰写资治通鉴的成就之外,后人记住司

  •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为何会有“濂溪先生”这个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周敦颐世称什么,指的是世人对周敦颐的敬称。大家都知道周敦颐的世称是“濂溪先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呢?说起周敦颐我们更多的是想到他的爱莲说,但是很少人知道他是中国古代理学的创始人。他从小聪明好学,长大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了朝廷命官员。在为官方面他总都是清正廉洁,积极地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

  • 是周敦颐开创了宋明理学吗?周敦颐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敦颐,宋明理学,北宋

    公元1021年,周敦颐时年4岁,重阳节时,父亲周辅成和几位好友饮酒聊天,看着远处怡人的风景,心情十分畅快。村前五个土墩子引起了周辅成和他朋友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想出别致的名字,大家抓耳挠腮没有头绪。此时,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颐沉思了一会,脱口而出说,东边的土墩叫木星,南边的土墩叫火星,西

  • “女侠名姝”柳如是:理学大师周敦颐后代都为之痴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柳如是,明代

    柳如是这个女人,的确不简单。她身后三百年,出了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竟然当了柳如是的“骨灰级粉丝”。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身体衰弱,却一字一句地口述,从1953年,写到1963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学术巨著——《柳如是别传》。整整80万字啊,虔诚地献给他心中的“女侠名姝”。少女时代,柳如是聪明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