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最后一位和亲公主是谁?被遗忘的太和公主

唐朝最后一位和亲公主是谁?被遗忘的太和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757 更新时间:2023/12/22 20:07:38

太和公主是唐代晚期的公主,她是为了唐朝的平安而出嫁番邦,但却鲜少有人知道她的史事。太和公主是第四位被送到回纥(回鹘)可汗的大唐公主,尽管西方敦煌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颇高,但是在我国,她的名气却远不及初唐的高阳公主文成公主或是盛唐的太平公主

公元821年,回鹘保义可汗请婚,唐穆宗许以亲妹妹、宪宗之女永安公主嫁之,尚未成行,保义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则于同年嫁给保义可汗的儿子、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姑婆咸安公主,曾在唐廷仓促要求回纥出兵协助对抗吐蕃而被送到吐蕃和亲,可怜的咸安公主作为政治筹码,在回纥待到808年,直到过世为止,前後总共嫁给三位可汗。

太和公主则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的公主,当时衰弱的唐廷,长安城竟没有足够的设备能够招待所有迎亲的回纥使节团人员,於是有大部分的回纥使者是被安排在边境外,唐朝还得被迫以强势货币来买多馀的贡品(回纥以马匹作为贡品要求唐朝以丝绸来交换),以及公主的嫁妆。好在唐回两国边贸自此和亲之後重新活跃,只是好景不长。一是公主嫁过去才三年,崇德可汗也死了,二是回鹘在战争中先败于吐蕃。

公元840年又大败于其西北部族黠戛斯,盛极一时的回鹘汗国竟然转瞬崩溃。黠戛斯自认是汉将李陵之后,与李氏唐室本为一家,遂派人送太和公主归唐,中途为回鹘残部乌介可汗所劫,企图奉公主南徙至唐朝边境重振河山。这时唐帝国见其衰败若此,便再也不将一度不可一世的回鹘放在眼里,果断出兵予以痛击,抢回公主,一吐咽了将近百年的恶气。乌介可汗不曾料到和亲了这么多年的岳家,竟会从背后给自己来这么一刀,仓惶中率三千人逃走,后为部下所杀,回鹘亡国,众部族离散。唐回两国恩怨,终于了断。

太和公主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故国,悲喜交集,尤其见到宗亲故旧,说起国外所经历的周折、磨难及思乡之痛,欷嘘流涕。唐王朝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恭候公主来归,在京百官班迎再拜。并进封为定安长公主,以感谢她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而那些未被远嫁他乡执行和亲的她的姐姐妹妹们,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有七位公主见她回来享有那么高的荣誉,竟拒不出迎,激起武宗皇帝愤怒,差夺了她们的封绢(公主食俸)以赎罪。

对南诏和亲议由来已久,朝中重臣赞同反对各执一词,故好几年未能决。公元880年,镇守西南边陲的地方节度使再申和亲议,唐僖宗被劝说不过,同意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许婚。南诏王隆舜见求了多年才有结果,十分高兴、慎重,当即派三位宰相前来迎接公主。而最先提出和亲的唐前西川节度使高骈从扬州上书僖宗,说这三人都是南诏重要谋臣,最好将他们毒死,“蛮可图也”。于是三位南诏宰相被毒死。

第二年,南诏又遣使臣来迎公主,还带来一百多床珍异毡毯进献,僖宗找了个托词,说是正为公主准备嫁妆,把他们打发掉了。过了两年,南诏不屈不挠再遣使来迎,僖宗大概也不好意思再推托,只好约定礼使、副使及婚使,择日送公主南下和亲。这一年正是中和三年,即公元883年。《新唐书·南蛮传》的记载是,“未行,而黄巢平,帝东还,乃归其使。”最终还是让他们空手而返。

唐末皇帝的谋臣们,总是以蛮夷们不讲信义,劝谏君王对他们也不讲什么诚信,甚至可以先下手为强。像僖宗这样反复无常、将两国外交嬉同儿戏,在一些人眼里还成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聪明之举。可是他们却忘了唐朝初期是以诚信立国的,大唐盛世期间唐太宗和唐高宗又何曾背弃与周围邦国的盟约?南绍王隆舜死后,谥号圣明文武皇帝,其子即位,遣使欲与唐朝修好,唐昭宗不答。这时的南诏王国与大唐帝国,都已走到历史的尽头,不复相通。没几年,两国皆亡于内乱。

标签: 唐朝唐朝公主

更多文章

  • 唐初名将苏定方: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定方,冀州,刘黑闼,

    由于《隋唐演义》流传甚广,影响颇深。大家一提起唐朝名将,说的不是秦琼、尉迟恭,就是李靖、徐茂公,最不济也是程咬金、侯君集,但是在小编心中最能代表大唐名将风范的是我老乡━冀州苏定方,据说他是中国打的最远,胜利跨度最大的人。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人。小时候,

  • 苏定方简介 唐朝左武侯中郎将邢国公苏定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定方,唐朝,唐朝将领

    苏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生于公元592年,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

  • 历史上真的有苏定方吗? 苏定方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苏定方,唐代

    《隋唐演义》中,有一个隋唐英雄名曰苏定方。苏定方原本是窦建德的部下将领,文武全才,曾设计杀死罗艺、罗成父子,从此与罗家结下不解之仇,后来归顺大唐李世民,但最终被罗家后人所杀。苏定方,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苏定方简介苏定方,本来就有这个人,可是《隋唐演义》中,对其进行了加工改造。历史

  • 禄东赞的儿子是谁?禄东赞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禄东赞,禄东赞儿子

    噶尔·东赞(Blon-stong-btsan/?~667)吐蕃大相。出身于塔布之世家噶尔家族。或作蒆禄东赞、噶尔·东赞域宋,皆mGar stong rtsan yul zung大同小异的对音。松赞干布为赞普时,曾以穷波·邦色叔则为大相,穷波阴谋叛赞普,事泄自杀。禄东赞因继为大相,极受信任。640年受

  • 如何客观评价禄东赞?禄东赞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禄东赞,松赞干布

    噶尔·东赞(藏语拼音:gatongzainyüsung,威利:mgarstongbtsanyulsrung,?-667年),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但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曾担任过大论之职。根据史籍记载,禄东赞为人“明毅严重”,当政期间

  • 禄东赞简介 禄东赞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禄东赞,禄东赞怎么死的

    噶尔·东赞简介噶尔·东赞(藏语拼音:ga tong zain yü sung,威利:mgar stong btsan yul srung,?-667年),汉文史籍中以禄东赞、论东赞、大论东赞的名字出现,但以禄东赞一名为汉族人民所熟知。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曾担任过大论之职。出身于塔布之世家

  • 中兴大唐之李光弼:他建立的功勋并不比郭子仪小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安史之乱,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

  • 李光弼简介 唐朝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光弼,唐朝,唐朝将领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

  • 大唐名将风采之李光弼巧施“美马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安史之乱,李光弼

    唐代“安史之乱”时,大将李光弼带兵与叛将史思明对阵,两军互有胜负,相持不下。但史思明骑兵颇强,因为他有从塞北带来的良马干匹在军中服役。这些马都是公马,个高劲大,跑得快,冲力大,对起阵来对唐军威胁颇大。史思明也视这批马为宝贝,没有战事,便让人赶这批马去河边洗浴、放牧。日久天长,李光弼终于想出一条获取这

  • 刘仁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抗日援朝”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仁轨,唐高宗

    中国古代史上抗倭名将代不乏人,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李如松等等。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击败日军的,则是唐朝名将刘仁轨。和其他名将不同,刘仁轨是个文官。他出身贫寒,爱好学习,只要有空,就写字读书。唐高祖年间,刘仁轨出仕,做了小小的陈仓县尉。太宗年间,刘仁轨不畏强权,折冲都尉鲁宁横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