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

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59 更新时间:2023/12/22 15:30:43

导读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其母为沈氏(可惜不是大老婆),李适的爷爷是唐肃宗李亨,太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了。

李适的青少年时期正逢大唐盛世,着实过了些年的好日子,但好景总是不长的,李适14岁那年即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告急,李氏皇族纷纷出逃四川,李适之母沈氏因在家族之中地位不高(前面说过她不是大老婆,虽说她儿子李适日后成了太子、作了皇帝,按说应母以子贵,但那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眼下他儿子仅仅是李氏皇族中的普通一员,对她地位上的帮助不大)没能安排进第一批流亡名单,被无限遗憾的留在了长安城中,在巨大的悲伤情绪中,年少的李适经历了与母亲的生离死别,这一别便是永别,于是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叛军随后攻入长安,沈氏在战乱中被叛军掳掠到了洛阳安禄山的宫中(其中的屈辱和遭遇可想而知)。

一年后,即公元757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力,光复洛阳,沈氏的丈夫李豫随大军进入洛阳,并十分幸运的在洛阳宫中重新见到了沈氏,李豫自然是大喜过望,先将沈氏安置在洛阳,打算待平叛之后再带其一同返回长安,全家团聚。

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759年史思明复叛,洛阳再度沦陷,沈氏又落到了叛军手里,并从此下落不明(这女人的命可真苦啊)。此后唐王朝进入了与叛军的反复拉距之中,只到763年才将安史之乱平定,其间寻找沈氏的事自然是无力顾及。

公元762年李豫即位,其对沈氏始终是念念不忘(对不起人家啊),在叛乱平定后,便派人四处查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但终其一生未能如愿。其间到是有一位曾在少阳院(在唐代太子亦称少阳,其居住处称少阳院,即太子府)当过奶妈后来在寿州崇善寺做了尼姑的广澄,想要冒充沈氏来认亲(应该是认富贵),可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李豫跟沈氏生活了有十几年,儿子都养了那么大,自己老婆长什么样还能忘了吗。两人一见,李豫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盛怒之上命人把广澄活活鞭死。

此后李豫怀着对沈氏的愧疚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寻亲接力棒也交到了他们二人的儿子唐德宗李适的手中。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虽然其母沈氏仍没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为皇太后,并为寻母专门设立了规格相当高的工作领导小组,称为奉迎使,领导小组的组长即奉迎使为睦王李述,副使为工部尚书乔琳,组员(在这个小组里叫判官,可谓相当贴切)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员(事后证明他们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儿子的侄子之类的人,寻亲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让他们带人不惜一切代价,到帝国的各地寻找。

其间各地声称找到沈太后的消息不断,但却大都经不起考验,而其中最最疑似并且在唐史上留下一笔的是下面这一起。

玄宗时期的大太监高力士有位养女当时在洛阳寡居,因其养父的关系能讲很多宫庭里的事情,在她家那一带相当有名,洛阳有个叫李真女人的曾经在皇宫中作过女官,估计是因为赏金太丰厚和这位高氏太能泡的原因,居然一门心思的认定这位寡妇的高氏就是传说中的沈太后,并立马将这一重大情报向当地政府做了报告。

奉迎使接到洛阳地方政府的报告,不敢怠慢,将这一重大信息向皇帝李适做了汇报,李适得知后是又惊又喜还又担心,便立马派人到洛阳去进行查证,当时沈氏家族中认识沈氏的老人都已经过世,而以前曾经在宫中侍候过沈氏的太监和宫女也大都不在世了,派出查证的人又没有照片和DNA这些现代技术,对于皇帝派的任务,只能靠皇帝对太后长相的描述和自己现场的望、闻、问、切以及感觉来干了。

查证人员首先在暗处对高氏进行了观察,高氏在年龄上跟沈氏差不多,其身材和长相跟描述中的也有点像(沈氏估计脸上没有类似美人痔之类的特征),来人实在是难以辨别,只能像审问似的去问了。

高氏开始还很诚实,矢口否认说自己根本不是太后,但想不到的是这话起了反作用,估计以前查证人员见到的尽是声称自己是太后的人了,第一次碰上这说实话的,于是发扬真作假时假亦真的作风,认定高氏就是沈太后,并强行把高氏迎进了洛阳的上阳宫,起初高氏是一百个不同意,但时间一长,好吃好喝好招待一通下来,不由得高氏不动心,高氏见作太后好处如此之多,也就半推半就,到后来更是一口承认。相关官员等的就是高氏这句话,立马向皇帝报告好消息。

德宗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了上百名宫女带着皇太后专用的车驾和衣服物品,先行到洛阳去服侍所谓的沈太后。而自己准备随后挑选黄道吉日,再带人前往洛阳亲自迎母后回长安。

李适与母亲失散时已经14岁,应该是早已经记事了,而且在那个时代像他这么大的皇族子弟说不定老婆都已经有了,其母长什么样他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如此大费周折,到时候“母”子在洛阳相见之日,恐怕就是龙颜大怒之时,前车之鉴(尼姑广澄)可还历历在目啊。

高氏的弟弟高承悦当时住在长安,得知了姐姐的事情,惟恐姐姐不说实话冒充太后,到时候真相大白,恐怕就得是满门抄斩,自己也跑不了。就主动向政府坦白,向德宗交待了事情的始末。德宗听后,估计是相当愤怒但也相当无奈,便派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还着自己的诏书前往洛阳察看并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樊景超到了洛阳上阳宫中一看,见高氏住在内殿之中,还真把自己当那么回事了,周围随从、侍卫样样不缺,真太后啥样,她啥样。

樊景超上殿便对高氏说:“姑姑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俎案上呢?”

高氏一见樊景超到来,再加上这么句话,自然是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这个所谓太后是当到头了。但她左右的侍从却不知真相,拥上来要把樊景超拿下,樊景超自是有备而来,拿出皇帝的诏书,大声喊到:“皇上有诏,太后是假冒的,左右侍从下殿。”

于是一切结束了。

樊景超用牛车把高氏拉出了上阳宫,送回到她真正的家,等候发落。

德宗李适担心这次如果把高氏和相关人等严办了,以后人们就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提供线索了,就没有把高氏和相关官员治罪,甚至满含深情的对左右大臣说:“在寻找母亲的事上,我宁愿被欺骗一百次,这样差不多就能找到吧。”

此后各地声称找到太后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但经查证都不是真的,真正的沈太后最终还是没能找到。

标签: 唐德宗唐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唐德宗李适简介 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德宗李适,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

  • 唐顺宗李诵:历史上唯一因中风病而残疾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残疾皇帝,唐顺宗

    唐顺宗简介:唐顺宗是唐朝的第十任皇帝,唐顺宗名叫李诵,是唐德宗的长子,出生于公元761年,做了26年的太子。唐顺宗是唐朝位居储君时间最长的皇帝,却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在位时间不足200天,死于公元806年。由于唐顺宗得有中风病,他被称为历史上残疾的皇帝。顺宗在位期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

  • 唐顺宗李诵简介: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诵,唐朝皇帝

    君权体制下,太子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身份尴尬,既是皇帝的宠儿,又是皇帝的忧患,如果摆不正位置,表现得太过锋芒,皇帝说你不讲政治,目中无君,甚至猜忌你图谋不轨,抢班夺权;那些觊觎储君之位的兄弟们也会伺机使坏水,下绊子,明争暗斗,趁火打劫,无不想取而代之。上有皇帝压着,外有

  • 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李诵,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唐顺宗李诵,曾被封为宣王,公元779年被立为太子。李诵在东宫为太子的近20年中,时常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

  • 揭秘:韩愈遭贬之始末 只因唐宪宗李纯重用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愈,贬职,唐宪宗,酷吏

    韩愈贬职: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中唐。韩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韩愈生两年,杜甫离开人世。孟郊稍大于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韩愈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韩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韩会

  • 唐宪宗李纯简介 开创唐朝最后一个盛世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宪宗李纯,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

  • 唐穆宗李恒简介 五个儿子中竟有三个做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穆宗李恒,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穆宗以前的唐朝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武则天)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

  • 唐敬宗李湛为何年仅18岁就死了?唐敬宗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敬宗,唐朝皇帝

    唐敬宗李湛怎么死的?敬宗酒酣耳热,入室更衣,此时大殿上灯烛忽然熄灭,刘克明与苏佐明等同谋将其害死,时年仅18岁。除了唐末代亡国之君哀帝是在17岁被害以外,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了。唐敬宗李湛,于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出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他是在长庆二年(822)十二月被册立为皇太子的,这是

  • 唐敬宗怎么死的?被太监戴绿帽子而丧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敬宗,绿帽子

    唐敬宗是怎么死的?唐敬宗李湛,中唐时期皇帝,在位仅两年,登基之初不务正业,沉迷游乐,最终死于太监之手。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

  • 唐敬宗李湛简介 唐朝帝王中寿命最短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敬宗李湛,唐朝皇帝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人物简介唐敬宗李湛(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