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李亨简介 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肃宗李亨简介 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20 更新时间:2023/12/7 7:40:08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人物简介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762年):汉族,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元献杨皇后。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

马嵬驿兵变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西逃,李亨继位。李亨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人物评价

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在他个人的政治历程中,平静的皇子生活与动荡的太子生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太平之世的皇子与纷乱之世皇帝的身份,也形成了强烈反差。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先在成都后来迎归的太上皇玄宗的关系。他最后壮志难酬,平叛没有取得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肃宗是位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当然,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马嵬驿兵变后,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负责平叛。玄宗继续西逃,他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肃宗继位后,便图谋收复两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宰相房琯请求带兵去收复长安,肃宗平时很重用房琯,同意了他的请求。结果房琯在陈涛遭遇叛军,全军覆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叛军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肃宗任用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借用回纥兵,乘机反攻。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西京长安、东京洛阳。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使60万军队围攻相州,讨伐安庆绪。参加作战的九节度使中,郭子仪、李光弼战功最多,威信最高,肃宗不愿把军权交给他们,所以不设主帅,只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统帅大军、总揽全局。安禄山部将史思明率部13万赶来救援安庆绪。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与唐军展开激战,鱼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军大败,鱼朝恩将相州失利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肃宗不明是非,罢免了郭子仪兵权。此时,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同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

在朝中,自鱼朝恩之后,肃宗开始信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等操纵军政大权,宦官势力日益嚣张。肃宗同时又宠信皇后张良娣,纵容她干预政事。张皇后和李辅国起初连成一片,结为一党。后来,张皇后恨李辅国专权,欲谋立越王李系为嗣君,张皇后、李系与李辅国、程元振开始对立。

公元762年,肃宗患病,接连几个月不能上朝视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恸不止,病情加剧。张皇后召见太子,皇后说:“李辅国久掌禁兵,权柄过大,他心中所怕的只有我和你。眼下陛下病危,他正在勾结程元振等人阴谋作乱,必须马上先诛杀他们。”太子流着泪说:“父亲皇病情正重,此事不宜去向他奏告,如果我们自行诛杀李辅国,父亲皇一定震惊,于他贵体不利,我看此事暂缓再说吧。”张皇后送走太子,马上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入内宫商议。李系当即命令宦官段恒俊,从太监中挑选了200多名强健者,发给兵器,准备动手。太监狱中有人将此情报告了李辅国。李辅国、程元振带着党徒到凌宵门探听消息,正遇太子要进宫探望父皇。李辅国谎称宫中有变,阻止太子入宫,并命令党徒将太子劫持进飞龙殿监视起来,李辅国假传太子的命令,鼓动禁兵入宫将李系、段恒俊等人抓住,投入狱中。张皇后闻变,慌忙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追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皇后不从,哀求肃宗救命。肃宗受此惊吓,一时说不过话来,李辅国乘机将张皇后拖出宫去。肃宗因受惊而病情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就死于长生殿。

身世解说

睿宗景云二年(711)九月三日,肃宗李亨出生在东宫之别殿,初名嗣升,后来多次改名。李亨的名字是在天宝三载(744)新取的,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动,因此习惯上把他称为李亨。

他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杨家,为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宰相),父亲杨知庆以祖荫为官。值得一提者,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若从武则天的母亲这里算起来,杨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辈,这种不同班辈之间的婚姻关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奇。

景云元年(710)八月与杨氏成婚前几天,李隆基刚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杨氏怀孕,生儿育女本来是人之常情,天之大伦。可是由于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历史上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而行废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因宠爱貌美的昭训云氏,被母亲独孤皇后认为难以隆兴基业,结果被废;太宗时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因特别宠爱一位太常乐人,招致太宗皇帝大怒,也终被废黜。正由于这种原因,李隆基内心焦虑,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思来想去,最终没有施行。

李亨出生以后,没有能够与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因为杨氏仅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则是后来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正妻)的地位要比其他姬妾优越得多。此时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养,杨氏自觉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边,对他百倍呵护,极为疼爱,“慈甚所生”。

标签: 唐肃宗李亨唐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代宗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代宗李豫个人基本资料介绍姓名:李豫(李俶)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6年12月25日)卒年:大历十四年(779年6月10日)享年:54岁职业:皇帝(762年-779年在位)主要成就: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陵寝:元陵父亲

  •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朝第一个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宗李豫,唐朝皇帝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

  • 唐德宗生平 历史上将五姐妹一起纳入后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德宗,皇帝

    唐德宗生平:在中国历史上,将姐妹花纳入后宫的皇帝不在少数,然而能够像唐德宗李适那样,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帝王怕是只有他一个了。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个皇帝,这位皇帝经历过安史之乱,当过兵马大元帅,也想过发愤图强,中兴唐室,然而他没有当皇帝的资质。他虽然实施革新,但由于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所以在他执

  • 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德宗,唐朝皇帝

    导读: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其母为沈氏(可惜不是大老婆),李适的爷爷是唐肃宗李亨,太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了。李适的青少年时期正逢大唐盛世,着实过了些年的好日子,但好景总是不长的,李适14岁那年即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告急

  • 唐德宗李适简介 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德宗李适,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

  • 唐顺宗李诵:历史上唯一因中风病而残疾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残疾皇帝,唐顺宗

    唐顺宗简介:唐顺宗是唐朝的第十任皇帝,唐顺宗名叫李诵,是唐德宗的长子,出生于公元761年,做了26年的太子。唐顺宗是唐朝位居储君时间最长的皇帝,却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在位时间不足200天,死于公元806年。由于唐顺宗得有中风病,他被称为历史上残疾的皇帝。顺宗在位期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

  • 唐顺宗李诵简介: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诵,唐朝皇帝

    君权体制下,太子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身份尴尬,既是皇帝的宠儿,又是皇帝的忧患,如果摆不正位置,表现得太过锋芒,皇帝说你不讲政治,目中无君,甚至猜忌你图谋不轨,抢班夺权;那些觊觎储君之位的兄弟们也会伺机使坏水,下绊子,明争暗斗,趁火打劫,无不想取而代之。上有皇帝压着,外有

  • 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李诵,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唐顺宗李诵,曾被封为宣王,公元779年被立为太子。李诵在东宫为太子的近20年中,时常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

  • 揭秘:韩愈遭贬之始末 只因唐宪宗李纯重用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愈,贬职,唐宪宗,酷吏

    韩愈贬职:被苏轼称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中唐。韩愈未出生,李白已去世,韩愈生两年,杜甫离开人世。孟郊稍大于韩愈,白居易、元稹、柳宗元、刘禹锡都是韩愈同时代的诗人。韩愈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做过官。韩愈一共兄弟三人,大哥韩会

  • 唐宪宗李纯简介 开创唐朝最后一个盛世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宪宗李纯,唐朝皇帝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