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臣杜衍生平简介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么死的

北宋名臣杜衍生平简介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608 更新时间:2024/2/9 0:46:56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

庆历三年(1043年),任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出知兖州。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退居南都共十年。

嘉祐二年(1057年),杜衍去世,年八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杜衍善诗,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为世所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北宋名臣杜衍生平简介

杜衍年幼时母亲改嫁钱氏,15岁时两个哥哥虐待他,用剑砍他。后来他到母亲那里,继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一富户相里氏看他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初任平遥、

乾州、凤翔等地方官,很有治绩。离任时,当地百姓恋恋不舍送至境边,齐说:“何夺我贤太守也!”后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路刑狱,据实平反了许多冤狱,深得朝廷赏识。因河北缺军费,选为都转运使,迁二部郎中,不增民赋而军用足。仁宗召为御史中丞,兼摄吏部。针对当时豪商大贾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困扰民生之况,提出“年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则农有余利”的常平之法。

宝元二年(1039年),知永兴军。时方用兵,民苦调发,官吏为奸。衍分别计划,据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百姓得以按先后次序输官,比他州县省钱过半。他的政绩,章献太后都说“吾知之久矣。”

庆历四年(1044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为宰相。范仲淹曾因边事与之龃龉,不以为恨。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富弼遭攻讦,言者附会,益攻两人之短,衍独为之辩白。遂罢相以尚书左丞职离京知兖州。

庆历七年(1047年),杜衍刚刚七十岁,上奏请求致仕,当时宰相贾昌朝不喜杜衍,便不按常例,使杜衍一旦上章,就得以太子少师(三少之一)致仕。

杜衍是怎么死的

皇祐元年(1049年),特授太子太保,奉召陪祀明堂,诏令应天府敦促派遣杜衍上道,都亭驿站设置帐具几仗等待他,杜衍声称有病极力辞谢。任太子太傅,赐予他的儿子同进士出身,又任太子太师。知制诰洙拜谒告归应天府,朝廷下诏抚问,封祁国公。

嘉祐二年(1057年),杜衍病重,仁宗派宦官赐药,带着太医前去看望,还没有来得及赶上,杜衍便于二月五日(3月17日)去世,享年八十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标签: 杜衍宰相北宋

更多文章

  • 贾昌朝:北宋宰相、训诂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昌朝,北宋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府获鹿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累官至左仆射

  • 北宋宰相贾昌朝简介:今存《群经音辨》、《通纪时令》等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贾昌朝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昌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贾昌朝 (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

  • 陈执中的水平很差、文凭很低,为什么还能入仕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执中,北宋

    陈执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位42年,总共有23位宰相。在这23位宰相中,有一个水平最差、文凭最低的官二代宰相,他就是陈执中。陈执中洪州南昌人,是宋朝顶尖官二代,他爹陈恕是宋太宗朝的参知政事,因为他爹的关系,他荫封为官。在宋朝宋朝文官入仕

  • 北宋名相文彦博雪夜巧化危机:对热事态做冷处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名臣,文彦博,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明冯梦龙《智囊上智部》文潞公就是文彦博,也是北宋名相,有贤能名声,又长寿,活到了92岁,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名臣,文彦博,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

  • 北宋名臣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 威震异邦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彦博,北宋,名臣

    文彦博简介:北宋前期,名相辈出,赵普、李沆、寇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层出不穷,他们以过人才识担当朝廷柱石的重任,不仅赢得了个人荣宠,也使国家维持了安定兴盛的局面。文彦博是其中福禄寿三者俱全的典型,让我们透过他的一些事迹,来见识一下这位名臣的风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今属山西)

  • 北宋宰相宋庠的故事 宋庠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庠,宰相,北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安州安陆人,后徙居雍丘县双塔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

  • 北宋宰相宋庠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宋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庠,宰相,北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安州安陆人,后徙居雍丘县双塔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

  • 宋庠怎么读 宋庠生平简介 宋庠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庠,宰相,北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宰相,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安州安陆人,后徙居雍丘县双塔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

  • 庞太师不是庞籍?历史上真正的庞籍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庞太师,庞籍,宋朝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