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冯拯: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冯拯:北宋时期宰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4/1/2 0:58:40

冯拯(958-1023年),字道济,长乐信都人,出生于孟州河阳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起家大理评事、峡州通判。淳化年间,拥戴许王李元僖,坐罪贬官。宋真宗即位,负责枢密院的事务,授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初年,参与封禅泰山,从祀汾阴,作为仪仗使,授六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授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枢密使,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位左仆射。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丁谓失去权势后,出任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宋真宗山陵使。宋仁宗天圣元年,年老罢相,外任检校太尉兼侍中、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事,去世于任上,获赠太师兼中书令,谥号文懿。

人物生平

冯拯(958~1023),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1005),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相。大中祥符四年(1011),出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天禧四年(1020),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任枢密使,进位左仆射。宋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卒年六十六,谥号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史籍记载

宋史卷 二百八十五 列传第四十四

冯拯,字道济。父俊,服事后汉湘阴公刘赟。赟死,俊与从行千余人系侍卫狱,后周太祖赦出之,授检校太子宾客,戍安远军驭马镇,辞不行,因徙居河阳。

冯拯以书生谒赵普,普奇其状,曰:“子富贵寿考,宜不下我。”举进士,补大理评事、通判峡州,权知泽州,徙坊州,迁太常丞。江南旱,命驰传振贷贫乏,察官吏能否,还奏称旨,权知石州,擢右正言,岁余代归。出使河北,与转运使樊知古计边储,还,判三司户部理欠凭由司,为度支判官。

淳化中,有上封请立皇太子者,拯与尹黄裳、王世则、洪湛伏阁请立许王元僖,太宗怒,悉贬岭外。拯知端州,既至,上言请遣使括诸路隐丁、更制版籍及议盐法通商,凡十余事。太宗欲召还参知政事,寇准素不悦拯,乃徙知鼎州。改通判广州。郊祀毕,覃恩,拯与通判彭惟节皆迁尚书员外郎,惟节以太常博士为屯田员外,而拯以左正言为虞部员外。拯书名旧在惟节上,及奏事如故,准切责之。拯上书言准阿意不平,准坐此罢。拯以母丧请内徙,命知江州。真宗即位,进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李惟清表为推直官,判三司度支勾院,迁驾部。咸平初,坐试开封进士赋涉讥讪,下拯御史台,未几,释之。

明年,兼侍御史知杂事。时西北用兵,王超、傅潜将兵出定、瀛间,观望玩寇,拯极论之,不报。超等果逗挠覆军。命拯按傅狱,抵潜罪,窜流之。擢祠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以审官及铨法未备,建请凡荫补京官,试读一经,书家状通习为中格,始得仕。同勾当三班院。向敏中宣抚河北、河东,拯及陈叟为副,宴饯长春殿。明年,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帝欲修绥州,谋诸辅臣,冯拯与宰相向敏中等皆曰便。宰相吕蒙正、参知政事王旦王钦若皆曰宜弃勿修。帝遣洪湛驰驿往视,还,上七利二害,卒修完之。时上封者言:“三司多滞务,州郡禀疑事,吏民诉理冤狱,依违不决者辄数岁,水旱或由于此。”诏拯选干强吏同三司使裁冗事、督举稽留,遂与判度支勾院孙冕省帐牍二十一万五千本,并废冗官十五员。迁尚书工部侍郎、签书枢密院事。赐手札访边事,拯谓:“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若于保州、威虏间,依徐、鲍河为阵,其表势可取胜矣。前岁王显违诏不趋要地,契丹初压境,王师未行,而契丹骑已入钞,赖霖雨乃遁去。比王超奏敌已去,而东路奏敌方来,既聚军中山以救望都,而兵困粮匮,将臣陷殁几尽,超等仅以身免。今防秋,宜于唐河增屯兵至六万,控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置都总管为中阵,天雄军置钤辖为后阵,罢莫州狼山两路兵。”从之。景德中,为参知政事,再迁兵部侍郎。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王济上编敕,帝以其烦简不一,语辅臣曰:“显德敕尤烦,盖世宗严急,出于一时之意,臣下不敢言其失也。”王旦进曰:“诏敕宜简,近亦伤于烦。”拯对曰:“开宝间,除诸州通判敕,刑狱、钱谷悉条列约束,今则略矣。”时契丹始盟,拯言边方骚动,武臣幸之以为利。帝曰:“朝廷以信为守,然戒备不可废也,此外,当静治以安吾民尔。尔其奉承之。”

大中祥符初,严贡举糊名法。拯与王旦论选举帝前,拯请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进退。帝曰:“可以观才识者,文论也。”拯论事多合帝意如此。封泰山,为仪仗使。礼成,进尚书左丞。以疾在告,数请罢,帝以手诏谕旨,又命宰相王旦就第劝拯起视事。

从祀汾阴,为仪仗使,迁工部尚书。复以疾求罢,拜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听以府事委官属。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辞,除户部尚书、知陈州。真宗尝谓王旦曰:“拯固求闲郡,何邪?”旦对曰“马知节尝讥拯好富贵,所欲节度使尔。拯恐为知节所量,不敢请大藩,殆为此也。”再知河南府,迁兵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以吏部尚书、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其冬,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左仆射。

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不预。谓知得罪,颇哀请。钱惟演遽曰:“当致力,无大忧也。”拯熟视惟演,惟演踧茳。及对承明殿,太后怒甚,语欲诛谓。拯进曰:“谓固有罪,然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太后怒少解。谓既贬,拯代谓为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又为山陵使,奉安真宗御容于西京。寻在病告,帝赐白金五千两,拯叩头称谢。五上表愿罢相,拜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判河南府。即卧内赐告及旌纛,遣内司宾抚问。还,奏其家俭陋,被服甚质。太后赐以衾裯锦绮屏,然拯平居自奉侈靡,顾禁中不知也。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拯气貌严重,宦者传诏至中书,不延坐。工部尚书林特尝诣第,累日不得通,白以咨事,使诣中书。既至,又遣堂吏谓之曰:“公事何不自达朝廷?”卒不见,特大愧而去。钱惟演营入相,拯以太后姻家力言之,遂出惟演河阳。

标签: 冯拯北宋

更多文章

  • 拯遂被用至宰相的冯拯生平简介 冯拯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拯,宰相,北宋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祥符东封,以拯为仪仗使。卒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拯遂被用至宰相的冯拯生平简介冯拯(九五八~一0二三),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

  •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冯拯,寇准

    北宋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宰相吕端,(副宰相)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寇准。四人之中,寇准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洎(62岁)、李昌龄(59岁)三人年岁虽长,却都得到过寇准的

  • 哪位妖王曾大闹灵山 还博得了“大圣”的美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妖王,大圣

    西游世界最有名的大圣,当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很多人眼中,“大圣”几乎就是孙悟空的代名词。其实,在《西游记》中出现了多位大圣。花果山人间七大魔王结拜,号称七大圣。只是,除了孙悟空外,其他人都是有贼心没贼胆的怂货。大圣之名除了他们自己,外人根本不得而知。在西游世界,还有一位大圣,其武艺超群,神通过人,

  • 历史揭秘:纣王曾华丽逆袭 妲己专业颠覆30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纣王,苏妲己,封神演义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帝王的逆袭是我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故事桥段。如康熙、唐太宗、秦始皇,都有逆袭的传奇故事存在。反正只要是有名望的帝王,仿佛都在年轻的时候伴随着瓜分皇权的恶势力,咱这回说的是《封神演义》里的纣王,他其实也是个典型的逆袭帝王。只不过比刚才提到那几位,他在逆袭成功后没干啥

  • 希腊欠债的历史:德裔国王曾空降希腊坐镇看管债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希腊,德国,奥斯曼土耳其,

    希腊债务危机把整个欧元区拖下水,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自然首当其冲。德国一面提供纾困资金,一面向希腊施压,让习惯了散漫日子的希腊深刻领教了“债主的脸色最难看”这句大俗话的道理。其实德国人不是头一回当希腊债主,而且“上一回”,债主的脸色更难看:一个德国人直接被派到希腊当国王。德国人浩浩荡荡进入希

  • 张士逊:北宋宰相、诗人,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有一定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士逊,北宋

    张士逊(964—1049年),字顺之,襄州阴城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迁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

  • 北宋政治人物张士逊有儿子吗 张士逊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士逊,宰相,北宋

    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

  • 北宋政治人物张士逊生平简介 张士逊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士逊,宰相,北宋

    张士逊(公元964年—1049年),字顺之,阴城(今湖北老河口)人,一说故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除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

  • 北宋宰相王随简介:倾慕唐朝宰相裴休居士的为人处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王随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随(约975~1039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

  • 章得象:北宋政治家、诗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章得象,北宋

    章得象(978年—1048年),字希言,建宁军浦城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知玉山县,拜大理寺丞等。天圣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