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章得象:北宋政治家、诗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章得象:北宋政治家、诗人,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534 更新时间:2023/12/25 20:07:27

章得象(978年—1048年),字希言,建宁军浦城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知玉山县,拜大理寺丞等。天圣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1048年),章得象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文宪。皇祐年间,改谥文简,著有《章文简公诗集》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章得象家世代居住在泉州。到他的高祖父章仔钧时,在闽国任建州刺史,于是全家搬到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定居。章得象母亲怀他时,做梦登山,遇到神人授予玉象,到章得象降生时,其父又梦见家中填积的笏板像山一样高。章得象长大后好学,容貌俊美,为人庄重。

进入仕途

咸平五年(1002年),章得象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玉山县,随后又升任大理寺丞。

景德五年(1008年),宋真宗将要东封泰山,章得象因办事得力,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随后又调任南雄州、洪州。

杨亿认为章得象有辅佐王公之才,向朝廷进行推荐。不久,奉召考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此后,多次升官至尚书刑部郎中,出使契丹,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任知制诰。 [15] 第二年,章得象任翰林学士,升为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为群官之首,升任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接受朝廷诏令兼任侍读学士,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升为户部侍郎,于是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真宗对章得象说“:从前太后执掌朝政,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你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如今任用你,就是凭的这一点。”

京西路水灾,章得象受命前往安抚。回来报称:因麦种被淹,收成无望,请减京畿夏、秋税,并贷粮度荒。郓、濮两州遭水灾的贫困农户,照例处理。

章得象自入仕途,历任州、县地方官近20年,因其为官清廉,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所以农业年年丰收。深受百姓爱戴。

章得象任京官,与公卿大臣交往,众皆交口称誉他是“长者”。后以兵部郎中试中书,进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迁翰林学士承旨。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恃势骄横,太后每次派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总是正色待之,不与交谈。

景祐三年(1036年),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

宝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章得象在中书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宋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章得象经画当世急务。

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章得象无所建言,御史孙抗数言之,章得象居位自若。既而十次上疏请求罢免,宋仁宗不得已,允许。

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为宰相。初,闽人谣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

朝廷欲加章得象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章得象辞所加官。又与吕夷简共议,阅良家子补完虚籍,益市马充车骑,都被纳用。

西夏人散布谣言,制造摩擦,章得象暗地里派人潜往,弄清情况,挫败阴谋。不久,吕夷简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书。

拓跋叛宋,章得象认为其地偏远,若出兵征战,对宋朝不利,建议按兵不动,以养士气,辽朝与西夏的战争,也随之停止。

晚年生活

庆历五年(1045年),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为镇安军节度使。

庆历七年(1047年),进封郇国公。

庆历八年(1048年),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未暴感疾。一天去世,诏遣太医驰视已不可。

按惯例,致仕官死后,皇帝不亲临祭奠。然而,宋仁宗特别亲祭,把酒洒在地上,很悲痛,赐银三千两治理丧事,进二子一孙官,大女赐汤沐邑,幼女及孙赐服,推叔宗娅者六人

章得象无主馈,嗣且幼,宋仁宗遣中贵省实家赀薄付宗老举不满万金裁俸赐所嬴,并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

标签: 章得象北宋

更多文章

  • 晏殊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晏殊,宋朝,北宋诗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汉族,北宋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

  • 历史上的今天4月23日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4月23日

    1200年04月23日 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在814年前的今天,1200年4月23日(农历三月初九),中国思想家、文学家朱熹逝世。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徽州婆源(今属江西)人,曾在福建崇安紫阳书院任主讲,晚年徙居建阳考亭。是程颢、程颢的四传弟子。历任泉州同

  •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熹,南宋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朱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他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型人物,他在理学、哲学、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著名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出自朱熹之口。朱熹,被后世目为“理学之集大成者”,那么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朱熹简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 北宋名臣杜衍生平简介 北宋名臣杜衍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杜衍,宰相,北宋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辨狱闻。宋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后改知审官院。宝元二年(1039年),复知永兴军。庆历三年(1043年),

  • 贾昌朝:北宋宰相、训诂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昌朝,北宋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府获鹿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累官至左仆射

  • 北宋宰相贾昌朝简介:今存《群经音辨》、《通纪时令》等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贾昌朝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贾昌朝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贾昌朝 (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

  • 陈执中的水平很差、文凭很低,为什么还能入仕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执中,北宋

    陈执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位42年,总共有23位宰相。在这23位宰相中,有一个水平最差、文凭最低的官二代宰相,他就是陈执中。陈执中洪州南昌人,是宋朝顶尖官二代,他爹陈恕是宋太宗朝的参知政事,因为他爹的关系,他荫封为官。在宋朝宋朝文官入仕

  • 北宋名相文彦博雪夜巧化危机:对热事态做冷处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名臣,文彦博,

    文潞公知成都,尝于大雪会客,夜久不罢。从卒有谇语,共拆井亭烧以御寒。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徐曰:“天实寒,可拆与之。”神色自若,饮宴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明日乃究问先拆者,杖而遣之。明冯梦龙《智囊上智部》文潞公就是文彦博,也是北宋名相,有贤能名声,又长寿,活到了92岁,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

  • 北宋的“老人政治”:名臣文彦博年过八旬出任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名臣,文彦博,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

  • 北宋名臣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 威震异邦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彦博,北宋,名臣

    文彦博简介:北宋前期,名相辈出,赵普、李沆、寇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层出不穷,他们以过人才识担当朝廷柱石的重任,不仅赢得了个人荣宠,也使国家维持了安定兴盛的局面。文彦博是其中福禄寿三者俱全的典型,让我们透过他的一些事迹,来见识一下这位名臣的风采。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今属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