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简介: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宋朝著名诗人梅尧臣简介:欧阳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28 更新时间:2023/12/7 7:58:05

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在宋朝,做官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和追求。因此,进馆、入阁、点翰林、当学士(宋朝置“史馆”、“秘阁”、“资政殿”等,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便成了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也成了他们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在宋朝,一个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认的才子,如果没能进馆入阁,那是要被惋惜和讥笑的,大诗人梅尧臣就是如此。

梅尧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爱好诗歌。他一反宋初西昆体诗歌表面的浮艳和内容的空洞,注重平淡、含蓄、深远,给北宋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不过,有才的人不一定都能考上进士,正如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所说:“帝制时代考科举,原是十考九不取的。屡考不取,才是正常现象;考取了才是反常和意外。”所以,尽管梅尧臣“工为诗”,有才名,但他的科考之路却坎坷崎岖,屡试不第,最后只好“拼爹”,通过父辈的功劳荫补入仕,授太庙斋郎、河南县(隶属河南府)主簿。

这个小官运气不错,刚出道就遇到了好上司钱惟演。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钱惟演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西京(今河南洛阳市)留守,称“使相”,与宰相平级。钱惟演是朝中大臣,尊重人才,提携后进,堪称伯乐。他曾对当时在洛阳任职的部下梅尧臣、欧阳修、尹洙等一批青年才俊给予过许多帮助,尤其对梅尧臣和欧阳修高看一眼,厚爱一筹,经常与他们诗酒唱和,还在同僚中广为延誉,梅尧臣、欧阳修因此被世人并称为“梅欧”。

只是梅尧臣在钱惟演眼里是人才,在民间也有诗名,但朝廷却始终没有把他当成干才。在洛阳任满以后的岁月里,他还到江西、浙江、陕西等多地任职,历任县令、监税、监仓等职,一干就是三十年。像他这样名显赫,又经过多地任职、多岗位锻炼的,老在区区末吏的岗位上徘徊不前,颇为少见。很多士大夫认为,像梅尧臣这样的大才子,不进馆入阁,真是枉费其才。嘉佑元年(1056),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联名宋仁宗推荐梅尧臣。在大家的惋惜、褒扬以及轮番推荐之下,宋仁宗决定面试一下这个闻名天下的诗人。一试,果然才华出众,便赐他进士出身,出任国子监直讲,后任尚书都官员外郎。然而,这个员外郎仍旧只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散官闲职。更让人遗憾的是,梅尧臣在都官员外郎任上没几天便溘然长逝了。梅尧臣的命运令时人唏嘘不已,有同僚甚至替他抱屈:“赢得儿童叫夫子,可怜名位祗都官。”(宋代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不过,梅尧臣对自己的仕途通达与否似乎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嘉佑年间(1056—1063),宋仁宗征召他编修《新唐书》。接到皇帝的征召之后,他对妻子刁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好动的猴子,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表达了他颇不情愿的心态。知夫莫若妻,刁氏的回答更直接:“君于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谁见到过能爬上竹竿的鲇鱼呢?

确实,对于做官,梅尧臣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基层工作三十年,每天按部就班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却一直官运不佳。倒是公务之余吟诗作赋,不亦乐乎。据宋代孙升的《孙公谈圃》说,梅尧臣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游山玩水,无时无刻不吟咏。他随身携一贮放纸张笔砚的“算袋”,有时灵感一来,兀自离开,从“算袋”中取出纸笔,奋笔疾书。有人偷看他的纸片,发现上面书写的都是诗歌,或一联,或一句。而以后,这些苦吟得来的断章,便成了他诗歌中的警句、绝对、神来之笔。

大文豪欧阳修一辈子佩服的人不多,但对梅尧臣却心悦诚服,“自以为不及”,还以“穷而后工”对其人其诗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梅尧臣和他的诗歌,可谓一语中的。对于奔竟于途的人,官运亨通,或许是好事,但对于诗人来说,官运不通,倒也不见得是坏事,多一个明心见性诗人,总比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甚至胡作非为的坏官要好。

标签: 梅尧臣宋朝欧阳修

更多文章

  • 解梦故事之段思平解梦建大理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解梦,故事,段思平解梦建大理国

    导读:通海节度使段思平,遭到篡国的杨干真的忌恨。他得悉杨要逮捕他,便逃跑了。路上捡到一个核桃,打开一看,见里面有“青昔”二字,他想:“青”是十二月,“昔”是廿一日,我应该在这一天起兵讨伐杨干真。于是借助于东方37部的兵力,来到河边,在准备渡河的前一天夜里,他梦见有人把他的头砍下来,又梦见玉瓶的瓶耳打

  • 老顽童周伯通和一灯大师段智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伯通和一灯大师段智兴

    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周伯通和一灯大师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穿针引线人物。周伯通是全真教中神通王重阳的师弟,生性活泼诙谐,人称老顽童。一灯大师原名段智兴,曾是大理的皇帝,人称南帝,是天下武功五绝之一。周伯通和一灯大师有哪些渊源呢?在第一次华山论剑过后,中神通王重阳得到了《九阴真经》,

  • 南帝是谁?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南帝段智兴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帝,一灯大师,段智兴,存在

    南帝段智兴:段智兴,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为南帝,以大理一阳指自成一派,天下五绝之一。后因对刘瑛与老顽童周伯通的私生子周念通见死不救,心怀愧疚,于是出家为僧,法号一灯。段智兴生性好武,虽身为大理国的君主,却为了练武而可以废寝忘食;又喜欢和各大武林高手交流切磋武艺。全真教创始

  • 南宋诗人叶绍翁与王维的写作风格有何异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叶绍翁,王维,南宋,诗人

    对于史上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叶绍翁来说,历史上对他的的记载十分稀少,就连他的出生年月日都没有详细提及的资料,从历史追溯的角度来看,我们大概也只知道他应该是经历了四朝皇帝,那就分别是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以及宋宁宗。叶绍翁的出生地是在龙泉这个地方,祖籍是在蒲城,因其祖父受赵鼎党事牵连,被移送给龙泉叶姓人家

  • 林逋梅妻鹤子:古代最特立独行的光棍达人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逋,梅妻鹤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笔下著名的《山园小梅》的诗词。尤其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的北宋诗坛大家之名早为人所知,但鲜为人知的这位诗坛

  • 林逋为什么会成为两宋第一高士?林逋是何许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林逋,宋朝,高士

    王济的评价,不但没有让林逋名誉扫地,反而让林逋的人气更旺了。在之后的几年间,宋真宗还不时的让一些官员带一些礼物给林逋,林逋也照单全收。一些朝廷官员也纷纷来拜访林逋,林逋也邀请他们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朝廷对林逋的重视,为宋真宗赢得了重视人才的美名。林逋也因此提高了身价,一些官员自然慕名来访,分别之

  •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点绛唇·金谷年年,林逋

    《点绛唇·金谷年年》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释: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王孙:贵人之子孙。这里指作者的朋友。萋萋:草

  • 徒单镒生平都做过哪些事情 金朝大臣徒单镒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国,徒单镒

    徒单镒(?—1214年),本名按出(或称安舂)。上京路速速保子猛安人,金朝大臣。大定十三年(1173年)八月,考中进士,被授予中都路教授。大定十五年(1175年),被选拔为国子助教。随后被任用为国史院编修官。金章宗即位,徒单镒升为左谏议大夫,兼任吏部侍郎。明昌元年(1190年),升为御史中丞。不久,

  • 有关于徒单镒的成就和作品介绍 对于他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国,胡沙虎

    主要成就导学风徒单镒对金王朝中后期的科举乃至学风,有相当的影响。金章宗承安时期,徒单镒上书言“五常”,并趁机论为政之术,其二便是“引导学者的志向”。要“纠正臣下的心态”,用人要“德器为上,才美为下”。实际上是他针对当时萎靡虚妄的学风向章宗提出的恳切建议。为此还写了《学之急》、《道之要》两篇,被太学诸

  • 金国最后的忠臣 金国的丞相徒单镒,人称当世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诸葛亮,金国

    一提到那些古往今来的忠臣,人们往往会想到诸葛亮,岳飞,于谦这些忠于君王的臣子。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金代,也有一名为国为民的忠臣,因为他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甚至被人们称为当世诸葛亮。但就是这位忠臣,却由于自己的劝谏不被皇帝接受,因而最后抑郁而终,实在让人感慨万分,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金国的丞相徒单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