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梁书·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

【梁书·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85 更新时间:2023/12/30 9:42:44

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译文:

王僧孺字僧孺,是东海郯人。王僧孺五岁时读《孝经》,问授课先生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什么,先生说:“是论说忠孝两件事。”王僧孺说:“如果这样,我愿意常读它。”王僧孺六岁时能写文章,长大以后也爱好学习。王僧孺家里贫寒,常靠替别人抄书来奉养母亲,书抄完之后,就能很通畅地背诵。王僧孺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非常欣赏喜欢他。王晏任丹阳尹,召他补任都内功曹,让他编撰《东官新记》。王僧孺后来升任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任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设西邸招揽有文学才能的人,王僧孺也在其中。文惠太子听说他的名望,便将他召入东宫,让他在崇明殿值勤。当初,王僧孺与乐安任昉在竞陵王的西邸相遇,凭借文学相会交友,等到现在要去县里任职,任防赠诗给他,大概是说。“您受到恩遇,只有我深深地了解您。观察到您的品行言论,始终如一。敬佩您、尊重您,您像兰草、像白芷。”他就像这样被友人推重。天监初年,王僧孺被授予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一职。在文德省等待诏令。不久又出任南海太守。郡里常有被贩卖的高凉人及海船每年屡次到来,外国商人借此来通贸易。过去州郡以一半的低位价钱在市场贩卖,买了以后就卖出,从中获取几倍的利益,历来官员都这样习以为常。王僧孺于是感叹说:“从前到蜀地做长史,终身不从蜀地掠取财物,我想要留给子孙的,不在越地置办行装。”财物一无所取。王僧孺任职满一个月,诏令征召他回京师,郡里的百姓和僧人六百人到朝廷请求留任他,朝廷没有批准。回到朝廷,王僧孺被授予中书郎、领著作,不久授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王僧孺幼年家贫,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曾带王僧孺到市上去,路上遇到中丞出行前导的仪仗骑从,把他们驱赶到沟中。到了自己拜授中丞的这天,骑从在前面清道,王僧孺悲痛伤感不能控制。后来因公事降任云骑将军,兼职像从前一样,不久兼职改为实任。这时高祖写了《春景明志诗》五百字,让在朝官员沈约以下都和韵同作,高祖认为王僧孺作的诗最精巧。(某)王的典签汤道愍被王亲近,在王府专横,王僧孺经常遇止他。道愍于是谤讼僧孺,将他逮捕送到御史台。很久以后,王僧孺被起用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标签: 王僧孺传

更多文章

  • 南朝梁诗人王僧孺生平简介,一生有哪些知名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僧孺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魏卫将军王肃八世孙。祖父王准是南朝宋司徒左长史。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僧孺五岁时就能读《孝经》,六岁能属文,因家贫,常帮人抄书,所写既毕,内容都背诵无误。南朝齐时担任太学博士,因善辞藻入幕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编撰《四部要略》,与任昉有往来,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

  • 北魏杨侃巧用妙计制造假象,取得平叛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杨侃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个朝代的更替更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在尔虞我诈的斗争中,假情报可以给敌人制造假象,从而扰乱敌人的战斗思维从中取利。今天,我们聊一聊南北朝时期的杨侃是怎么样灵活运用这一方法的?公元521年七月,梁军在裴邃的率领下夺回了被魏军攻克不久的义州。梁以裴邃为豫州刺史,坐镇合肥。裴邃

  • 北魏大臣杨侃生平简介,杨侃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大臣杨侃

    杨侃,杨播之子,字士业,从小热衷弹琴、写字,对儒家经典进行深钻细研,对仕途则一派漠然。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见他到三十岁了还不开窍,亲友们开始着急起来,纷纷劝其出山为官,杨侃呢,仍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说:"良田从来不用担心误了农时,人也一样,我现在的问题不是争取时间,而是要修炼自

  • 高湝杨津文言文译文,北齐任城王湝领并州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湝杨津文言文

    原文北齐任城王湝领并州刺史,有妇人临汾水浣衣,有乘马行人换其新靴,驰而去。妇人持故靴诣州言之,湝乃召居城诸妪,以靴示之。(边批:如妪多安得尽召?悬靴为招可也。)绐云:“有乘马人于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族乎?”一妪抚膺哭曰:“儿昨着此靴向妻家也。”捕而获之,时称明察。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

  • 【北史·杨津传】文翻译,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津传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

  • 北魏大臣杨津生平简介,杨津为什么不愿当刺史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大臣杨津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杨津生性聪明,在宫

  • 【王罴性俭率】原文翻译,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罴性俭率】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

  • 王罴怎么读?北魏、西魏名将王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罴

    王罴[pí]生性耿直刚强,处事公平,深受乡里敬畏。北魏太和年间,王罴担任殿中将军,后改任雍州别驾。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受到刺史崔亮的赏识。后来,崔亮改任定州刺史,举荐王罴为长史,但是未获批准。515年(延昌四年),南梁攻打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崔亮担任征讨都督,再次举荐王罴为长史。朝廷

  • 高欢与寡妇生下的儿子,高浚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浚,北齐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南北朝时的朝代真的换得太勤,东晋后的政权基本没有存在超过百年的。北齐这个由高家建立的政权,尽出“人才”,荒淫暴虐是大多数北齐皇帝的通病。而他们皇室的事情也是比较有趣,为北齐奠定了基础的权臣高欢有这么一个儿子,他叫高浚,是高欢娶的

  • 女诗人女战士各有千秋,刘令娴的才气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令娴,南北朝

    女诗人谢道运出生于晋代著名的文学世家。她是这个才华横溢的家庭中最具文化重要性的人物之一。中世纪文献记载“谢道运夫人是一位文学巨匠。她的诗歌、散文和悼词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谢道运的作品在她的时代广为流传,但许多作品至今仍未问世。然而,她著名的“雪诗”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谢道运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影响远